2015-09-0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郭超
《公益时报》与公益慈善学园联合推出“海外慈善学人”栏目。这里,汇聚了一群赴海外专门从事公益慈善领域研究的学者,讲述他们在国外的所见所感。
澳门特色的慈善文化
澳门是一个以旅游业著称的小城。这个小城不只有赌博、蛋挞,也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欧洲文化,成为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聚集地,比如每年的圣诞前夕,澳门各个聚集地都会有盛装打扮的欢聚群众,有载歌载舞的庆祝,有各式各样的表演,仿佛欧洲中世纪繁荣景象再现。
除此之外,走在澳门的街道上,不经意间你就可以看到在城市的很多角落、在不太起眼的古迹中,藏着以各式各样慈善文化为载体的机构。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葡国几百年殖民期间遗留下来的民间团体和他们的慈善文化。
官乐怡基金会(Rui Cunha Foundation):官乐怡1964年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1965年至1981年间,官乐怡在葡萄牙及多个前葡萄牙殖民地担任检察院检察官、总检察长及高等法院法官,后来,在2012年创立了澳门官乐怡基金会并兼任主席。他也因此在2014年5月获得葡萄牙政府颁授的葡萄牙司令级功绩勋章(爵士)。
基金会创立宗旨,是执行、促进或资助澳门特区法律及立法制度研究领域中科学及教育性质的项目;传播澳门历史文化、普及知识等,基金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也时时处处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东方基金会:其旧址坐落在澳门白鸽巢公园附近,带着中世纪气质和建筑风格,它建于18世纪70年代,曾是葡国皇室贵族、财政顾问的别墅,这座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建筑群,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东方基金会使命是推动葡萄牙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与当地机构合作,主要参与东方葡萄牙学会和澳门葡文学校的管理事务,同时也支援旅居世界各地的葡萄牙人及社群在澳门的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郑官怡基金会:是一位葡国统治时期著名的将军名字命名,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里的贡献而建立。基金会的建立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欧洲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和谐发展。
仁慈堂:现在几乎是每个来澳门旅游的游客必去的地方,坐落在名胜古迹群的腹地,300年的历史让仁慈堂可以算上澳门慈善文化的鼻祖。仁慈堂建立之初,主要为了帮助葡国统治时代底层的穷苦人民,将教堂教会接收的善款,为穷苦贫民提供救济施舍、维持生计。
澳门街坊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领导各区街坊会和附属机构继续发扬爱国爱澳的精神,把“团结坊众、参与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群”作为工作宗旨,关注房屋、教育、治安、交通、环保、卫生等社会问题,为居民办实事、谋福祉。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26个街区街坊会、24个附属机构、50多个大厦组织和社区组织组成,几乎在澳门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社区工作坊。
在澳门,很多社会问题能够得以控制,澳门街坊会的作用功不可没。澳门社会曾经一度充斥赌博、暴力、黑社会、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还有火灾、水灾和塌屋等灾害,冲突重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澳门街坊会驻扎在小城的各个社区深入治理,运用管理与治理并存的方法,同澳门警察共同净化城市,让危害人民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得以有效控制甚至消除。
国际视野与跳板
在澳门求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收获良多。可以说是站在这小小的跳板上去拥抱世界。世界各地的文化来袭,也让我有更多机会、以更便捷的方式走出去看看。
比如,我曾在澳门参加国际义工亚太地区总论坛时候,认识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公益慈善领域里的小伙伴;曾在参加香港大学与香港赛马会(Jockey Club)合作的“睿智计划”中,模拟基金会的运营并与国际著名基金会高管互动交流;曾参与台湾辅仁大学的访学计划,并与台湾的优秀非营利组织访问交流。我将这些宝贵经历与学习到的理论结合,充实自己,在公益慈善领域前行。
慈善专业的知识储备
在澳门求学中,拥有大量时间阅读海量的国内外文献,一个慈善公益专业从业者,拥有丰富广泛的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认知与科学研究方法是基本素质的体现。
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在这段时间沉下心来,学到如何从曾经国内的填鸭式学习状态转变为自我学习,意识到自己缺少什么,然后去恶补、去找来学,而且从书本中学到的很多国外前瞻理论知识,更多的是需要自我消化和理解。研究文献的能力在过程中慢慢积累增长,这是未来学习的基本工具,也成为我获取精神食物最好的方法。因此,来澳门学习应该是很多从业者不错的选择,拥有强大的理论和知识储备为学习保驾护航。
(作者郭超,澳门科技大学,慈善及公益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