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上市”的基金会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定位“真爱梦想”今年的工作,“公募化”绝对是重中之重。4月12日,在“真爱梦想”的第五次年报发布会上,基金会公布了其已获批转制成为公募基金会的消息,从而成为上海第一家转为公募的基金会。
“过去5年里,真爱梦想的捐款中来自前十大捐赠人的比例已经从64.7%降到了39.4%,总的捐赠笔数则从176笔提高到了1129笔。完成公募基金会转型后,公众筹款比例势必继续增加。”筹款委员会主席刘蔓说。
对此,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表示:“比照资本市场的说法,现在真爱梦想就是‘上市’了。从私募的低调灵活,到公募的公众监督,我们深知公募背后承载的公众期待,也成为内部改进的动力来源。”
“公募意味着探照灯之下的玻璃口袋,大家不仅仅是看你口袋里的金刚钻,而是看你到底干的什么瓷器活。”潘江雪强调,“真爱梦想要更透明,不仅要财务透明,还要工作过程透明。”转制意味着更加透明,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压。
基金会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基金会的“梦想中心”素质教育公益体系的服务网络涵盖了全国30个省338个县1219所学校的123万学生、6万名老师,累计培训教师24456人次。但与此同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却只有40人。人力资源不足之外,IT系统设计的升级、用户体验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时在考验着“真爱梦想”的管理团队。
推出基于触摸屏的新一代梦想中心,重整运营服务的客户逻辑,吸纳更多专业精英。“现代慈善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慈善组织需要和商业和科技开展专业化的竞争。”秘书长吴冲如此强调。
吸纳各领域行业专家进入真爱梦想基金会的理事会和监事会中,并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也成为基金会的应对方案。
“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是潘江雪在发布会上发出的号召,“仅靠基金会的40、50位员工去服务老师、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跨界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共同面对教育之难;让教育界的人士以新的视角和心态培养未来的人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基金会一直在推动建立一个教室、学校、社会相互依存教育的生态系统,因为只有三方共同协作,才能促成真正的变革。
让更多人知晓
公募化给“真爱梦想”带来的要求是“不仅要向公众筹资,还需要让更多的人知晓”。在这样的挑战下,基金会在4月初将核心公益项目“梦想课堂”放入腾讯公益微信平台,并努力做着之前提及的“梦想中心”升级工作。
“梦想中心”是一个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的,设计独特的,分布在各个偏远地区学校中的标准化教室,是一个承载素质教育使命的空间载体。在梦想中心,墙不一定是白色的,可以涂上孩子们天才的想象;教室的桌子不一定是并排的,可以摆出童话的堡垒;图书和互联网是开放的,孩子们可以围在一起探究未知的世界;演讲台是鲜艳但低矮的,乡村儿童被鼓励面对公众侃侃而谈……孩子们在充满现代感和活跃气氛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可以产生对知识的尊重,享受学习的乐趣。
截至2014年2月底,“真爱梦想”已在全国各省、市级区域建设了1233间“梦想中心”,服务着约120万名乡村师生及城市农民工子女。项目几乎覆盖全国各个省份,其中密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及甘肃等地。到2015年,基金会预计将建设2500家“梦想中心”,服务于全国250万在校学生。
在过去的5年,“梦想中心”教室作为承载素质教育使命的空间载体,从最初的图书馆到集网络、多媒体、图书和课堂为一体的教室,5年来已经从1.0升级到4.0。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3地平线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分析、开放内容、3D打印、虚拟和远程实验室。随着移动终端、移动学习的日益兴起,未来教育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真爱梦想”走向“梦想中心5.0版”的升级改版之路。
(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