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北京市北焦养老院的牌子已经挂在了北焦医院的大门上
北京市炼焦化学厂医院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隶属于北京市炼焦化学厂,是一家国有企业医院,2010年建成,医院等级为一级甲等自负盈亏。按照设计标准,院方总共设有住院病床80张。在随后几年的经营中,医院陷入了长期亏损的境地。
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卧床住院病人较多,需要重复办理住院手续,存在重复享用医保的问题,为此医院多次受到朝阳区医保办的警告,存在被取消医保资质的可能。
为解决问题,医院11月15日向病人家属发出通知,要求这些长期住院患者在12月30日前办理完转院手续。
对于医院下一步怎么办,院方表示将选择要走养老院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想结合的新路子,让病人离开医院也是为下一步装修改造作准备。
炼焦化学厂医院为何选择转型办养老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完成这种转变,医院需要履行怎样的程序?完成转变的医院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吗?《公益时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陷入困境的医院
在当下全社会医疗资源紧张有限的情况下,炼焦化学厂医院为何还会亏损呢?
郑万力是北京市炼焦化学厂医院院长,面对《公益时报》记者的来访,他向记者大倒苦水。
“这可能与我们当时对于市场估计不足有关,2010年成立之初,医院的住院率和门诊量都不太高。为了尽快提高这两项指标,医院基本就自己出去找病人,一些从三甲、二甲医院诊疗完毕后的病人就直接入住我们医院。当时床位入住率低我们也愿意接受,但这批病人大多都是需要长期卧床养病的,而且病情一直很稳定,基本不用诊疗。原本可以回家养着,但是病人家属强烈要求住院,不愿意离开,导致长期压床和诊疗费几乎为零现象的产生,这令医院非常头疼,我们总不能将病人赶出去吧?再加上医院门诊量不高,时间长了,医院便入不敷出。”
“像这样长期卧床不起又不需要太多诊疗的病人在医院住院病人中达到了80%,每个病人每天仅需要支付18元床位费和必要的护工费即可,长期如此医院根本承受不了,现在连支付医务人员工资都存在困难。”郑万力补充道。
至于病人为何不愿意离开医院回家养病,郑万力觉得,是院方的定点医保和硬件条件留住了病人,但又正是因为这样,医院已经收到多次医保超资警告,有被停止医保资质的风险。
“医院2010年刚修建好时,医院软、硬件条件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又是北京市的定点医保医院,综合考虑这里应该是病人住院最理想的选择。长期卧床住院就需要重复办理住院手续,也就存在重复享用医保的问题,为此医院都几次受到了朝阳区医保办的警告,如果再不改革,医院被取消了医保资质,对于医院和病人来说都是不利的。”郑万力说。
12月19日晚,在医院值班室,当班医生李欣(化名)同样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医院确实是存在上述问题,这类病人病情长期稳定,导致连病历也没办法更新,更谈不上用药、治疗了,医生的诊疗水平都发挥不出,基本上干的都是护士的活了”。
医养结合的尝试
面对困境,医院想到了改革。根据院方11月15日向病人家属发出的通知单显示,医院今后将向养老院和社区医疗服务进行转变。医院门前已经立起了两块崭新的牌子,一块是焦化厂医院,另外一块就是焦化厂养老院。
院方的思路是,在保持原先国有企业医疗机构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在经营功能上向养老院和社区医疗服务发展,尝试走医养结合的新路子。
医院兴办养老院应该到民政部门获批,而社区医疗服务也需要重新得到卫生部门批准,那目前这两项行政性审批院方进行得如何?
养老院资质方面,7月1日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要求对养老院的资质进行重点筛查,无证照经营的民政部门将责令整改,达不到整改标准的将妥善安置老年人后予以取缔。
据郑万力介绍,兴办养老院的资质医院在今年7月1日前就已经从北京市民政局拿到,目前依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可能还要补充一些兴办材料。“再次开办问题不大。”郑万力表示。
“预计2014年5月份,养老院就将开设起来。”郑万力补充道。
按照医院的具体改革计划,焦化厂医院原先有80张床位,将会拿出一半用于养老院改建,同时保留医院的门诊,从而形成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之所以只拿出床位数的一半,是考虑到今后如果医院的门诊量上来,那另外40张床位可以作为普通病床使用。在目前门诊量较低的情况下,这部分床位会暂时闲置。
另外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部分,焦化厂医院已经向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申请了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资质,不久之后就会进驻朝阳区双合家园社区。
“这种改革对于我们医院来说,是必要的,也是行得通的,走医养结合和社区医疗服务的路子是我们这种企业医院的改革出路。”郑万力说。
郑万力表示,转变完成之后,仍然可以接收这些病人,只是将按照养老院收费,也不能走医保报销的路径,收费会比较高,有助于医院的生存发展。虽然要承受较高的费用,但目前仍有一部分病人选择了留下。
目前像焦化厂医院这样存在改革需求的国有企业医院并不少见,据记者向多家企业医院了解,这种医院大多属于企业的“三产”或“四产”,大多自负盈亏,国家财政没有钱拨付,医院又得肩负为企业职工服务的担子。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使得一部分企业医院的门诊率长期处于低位运行,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医院的发展困境。
如果改为社区医院,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就医对象,同时按照诊疗人群数政府会配套相应的诊疗资金,保证社区医院有着相对固定的门诊人数和充足的发展资金。在郑万力看来这一政策正是医院改革的动力之一。
“在焦化厂医院的周边现在就有着三四家社区医院,这些社区医院基本吸纳了周边大部分居民的门诊,同时还有着国家相应资金配套政策,这样的政策对于医院发展来说是利好的。”
长期卧床病人怎么办
为了解决重复享用医保的问题,也为了保证医院的顺利改革,院方在11月15日向病人家属发出通知,要求所有住院病人需要在12月30前办理完毕转院手续。院方为病人联系到了两家医院,分别是北京黎明医院、北京市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但转院并不容易。
李熙明的母亲在焦化厂医院入住已经两年了,接到医院方面的改革通知后,经过交涉,得知院方现状,他对医院的困境表示理解,也积极联系医院想将母亲转出。“不是不愿意搬,是接收医院太难找,多数医院知道病人是这种情况都不愿意接收,要不就直接以现在没有床位让你等待回绝你。”李熙明说。
已住院近2年的孙德才的母亲,因刚刚完成手术正处于恢复期而不得不选择转入另外一家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孙德才连续联系了5家医院之后,才终于将母亲安顿下来,提起转院的整个过程,孙德才说,太费劲!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的郑雪倩律师建议,目前三级医院的住院资源都是以应对急性病为主,像这类病人应该尽量去寻找一些一级医院,这些医院可能会接纳这类病人。
但随后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向多家一级医院咨询,院方大多以医院诊疗条件有限和当前床位数紧张等原因回绝,也有院方坦言,这样的病人入住后他们也怕压床情况出现。
郑万力说,这类病人长期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压床和重复医保使得这类病人确实存在入院难的尴尬。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