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2006年 高校基金会强力吸金
2006年 高校基金会强力吸金

2013-11-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事件

2006年1月12日,民政部发布了《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和《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其中,《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共十六条,规定了信息公布义务人应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报告、募捐活动信息、公益资助项目信息等,是首次对基金会信息透明进行国家层面的管理。

2006年9月21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网易公司总裁丁磊、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联袂捐赠的4000万美元,成为基金会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资。2006年全年,浙江大学基金会到账资金近3.3亿元。

2006年12月22日,美国廖凯原基金会主席廖凯原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签署协议,共同宣布廖凯原基金会将向北京大学捐赠1.235亿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北大设立奖教金、奖学金和讲席教授席位,资助北大法学院教学大楼建设和政、经、法跨学科研究。

2006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年度捐赠收入达到1.52亿元;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的捐赠额度约1.13亿元。

2006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定调“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公益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导引政策:慈善法草案起草完毕、《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和《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颁布实施。这“两个办法”为日后基金会透明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两年的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已达到349家,且上升趋势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高校基金会作为非公募基金会队伍中的一分子,愈发引起社会关注,得到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到2006年底,登记注册的高校基金会已近20家。在社会力量重点倾向于教育事业和知名大学成功获得大笔社会捐赠的背景下,如何积极争取和利用来自各界的捐赠,成为彼时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非公募基金会达到349家。与此同时,地方性的非公募基金会却正在稳步上升,广东省从2005年的1家非公募基金会上涨到2007年的34家,而北京市的非公募基金会已经占据总数的75.6%,成为绝对的公益事业主力军团。

(本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