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以爱之名,我们携手去新疆 ——“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侧记
以爱之名,我们携手去新疆 ——“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侧记

2019-01-1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文梅


1月4日至7日,由北京美疆助学基金会(以下简称“美疆基金会”)主办、北京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情系远山基金会”)协办的“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在新疆克州地区举行。万向集团北京代表处总经理鲁慰芳爱心加盟,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倾情助阵,来自上海、北京、乌鲁木齐等地的知名教育机构鼎力支持,近40名热心公益的有爱之人集聚一堂,以公益徒步、送教助学、温暖家访等多种形式,赋予了此次寒冬时节新疆克州公益之旅的别样风采和美好记忆。

《公益时报》记者受邀参与此次活动,真实记录参加此次爱心之旅的几位主人公的故事和感悟。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成长经历也各有差别,却同因“公益”而结缘,于2019年新年之初在帕米尔高原携手同行,铭刻下平凡岁月中一段不凡的历程。

■ 本报记者 文梅

史兆苓:优化公益项目,向业界同仁学习

 


   史兆苓(左一)偕送教老师家访(本版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短发,说话的时候喜欢笑,一笑还有两枚浅浅的酒窝。看似温和柔弱,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她是史兆苓,美疆基金会秘书长。十多年前刚刚开始做公益的时候,她还青涩未脱,如今已是老练成熟的基金会负责人了。

25公里公益徒步的时候,史兆苓脚下一绊,脸朝地狠狠地摔了一跤。当时同行的《公益时报》记者和另一位同伴赶紧将她搀扶起来,问她摔疼了没有,她拍拍身上的土,笑呵呵地回一句“没事”。

谁也没想到,几天后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总结大会上,史兆苓说起第一次来新疆克州探访时当地孩子们的种种不易,竟一度哽咽。

美疆基金会的成立源于爱。

2004年8月,刚退休的王小梅女士初次来到新疆克州旅游。旅途中她看到很多少数民族女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并当即与同行的友人一起资助了10名维吾尔族女孩。2005年9月,为了给这些女童提供持续的资助,也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她创立了北京市美疆助学基金会。14年来,基金会秉承“传递善心、播种希望”的宗旨,累计资助贫困学生73289人次。

相比其他公益机构,我们的关注点更加聚焦和集中。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调整项目资助方向,从为孩子们提供物质条件、推动国语教学的早餐工程、美疆班,到重视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公益助学行,项目一直在优化丰富。同时我们也积极和业界同仁学习交流,提升机构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纵观当下,公益行业机构之间的项目携手和融合相对较少,但我认为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共赢必定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我觉得公益组织之间并非商业竞争的那种存在,是可以优势互补、合力推动、共谋发展的。

时腾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时腾飞
 

作为此次活动协办单位负责人——情系远山基金会秘书长时腾飞全程都忙得不亦乐乎。克州地区的冬天干燥寒冷,不少队友都生病不适。时腾飞却始终精力旺盛、“钢铁侠”似的充满活力和斗志。他永远是那一身行头:深色皮夹克、同色的运动裤,头上总戴着一顶年代印记颇为强烈的“雷锋帽”。

32岁的时腾飞聊起公益项目思维超前,视角独到。他是学化学出身的理科生,却很有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禀赋和认识。这让他在带团队做执行的过程中,既能保持理性思考,也不乏感性细腻。

这次能够达成新疆克州送教助学公益之旅,首先要从我们情系远山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俞敏洪和张邦鑫说起。他们两人都是出生于苏北农村,经过坚持学习奋斗,一步一步把事业做到今天这么大。他们内心始终有种情怀和愿景,就是希望更多的乡村孩子能够像他们一样接受到好的教育,有机会走出来。当初我应聘情系远山基金会秘书长的时候,俞敏洪和张邦鑫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个岗位?”我的答案说出来你不要笑,我说我想应该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让它变得更好一点。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投入爱心和精力,找到一种精确有效且成本低的道路,可以让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良品教育。

另一个缘由是,我和美疆基金会秘书长史兆苓深入交流后,发现他们对新疆当地的帮扶做得非常扎实,时间跨度也够长,而且突破了很多实践中的难点。不须多想,我觉得现在就是将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入到新疆地区的最好时机。

至于将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入新疆的未来发展如何,我信奉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单纯地将互联网课程视为“一播、一放”,那我们认为基本上没什么太好的效果。要想真正将这种课程的效果发挥好,需要当地教师的重视和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将孩子们在互联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课下进行反复的操练,网课老师和当地教师的良好配合才有预期效果。要将其完全落地,且对当地整个教育体系产生积极正向的推动和影响,乐观的估计,最少也要三到五年。

在这期间,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克服的坎也不少。首先,我们会成立一个“混编团队”,成员既包括我们基金会的人员,也包括美疆团队成员,以及当地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和相关老师。这期间要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让这个混编团队具有共同的认知、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式。解决这个问题因地而异,时间长度也有所不同。第二个困难就是达成既定工作范式之后的运营。展开运营之后大家会发现,工作初期学生的成绩会有表象上的上升,但实际上深层的问题还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凸显。问题凸显后,如何稳定团队信心,保持目标不动摇也是挑战。第三个困难就是前两个工作步骤完成之后,如何让不同的对接群体提升和受益。让孩子的学习质量提高,可以张嘴说英语,可以做对数学题,可以说好普通话;让老师找回专业价值和职业尊严;成就校长的梦想,让学校发展得更好。

鲁慰芳:父亲说,公益慈善要代代传承下去
 


   鲁慰芳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鲁慰芳是万向集团北京代表处总经理,也是已故万向集团原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之女。作为美疆基金会的捐赠企业对接人,鲁慰芳这十多年来不仅是美疆公益的观察者和见证者,也是万向集团积极践行社会公益的助力者和推动者。

作为著名财富家族的一员,鲁慰芳十分低调平和。《公益时报》记者采访她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鲁慰芳与记者的话题核心始终围绕着她的父亲鲁冠球。虽然父亲已经离世一年有余,但每每说到动情处,鲁慰芳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红了眼圈。鲁冠球给予女儿鲁慰芳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前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嘱托,让鲁慰芳感念至今?

我能够走上公益之路就是来自我父亲的影响和引领。其实在我的记忆里,我父亲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生活负担并不轻。但我从小时候记事开始就经常听父亲说:“要懂得体谅别人的不易,有能力要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捐资10万元建了一所小学,直到现在这个小学还在。他在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管我们的企业将来如何发展变化,公益和慈善这件事未来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一定会尊重他生前的想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我父亲生前做企业很投入、很拼命。当我们劝他没有必要那么累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企业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我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咱们这一个家庭,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员工、为了当地的老百姓,也为了一份社会责任。”我觉得父亲的这种表达当中其实就蕴含着对公益慈善的认知和理解,虽然他从来不曾将这些字眼挂在嘴上。

十多年的援疆助学之路,我觉得一切都可以用“感恩”来概括。当地孩子们每次见到我,都会以各种形式表达感激之情,有些孩子的家长精心挑拣了当地的葡萄干,卷成一个小包,托孩子带给我,一见面他们总是扑上来紧紧地拥抱着我,每次我都感动的要流泪。我经常在想,我们付出的无非是一些资金,但孩子们以无比纯真的感恩给予我们更深厚的情感回报,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种付出不仅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能会改变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助力于国家和民族的改变和进步。

2009年万向集团推出了“四个一万工程”,即援助1万个残疾学生、1万个失学学生、1万个孤寡老人、1万个孤儿,至今已经持续10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慈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永续发展。万向未来还会发展更多精准的公益项目,帮助更多人。

王丽萍:公益无大小之分,有心就难能可贵

 


王丽萍(中)和伙伴冲刺终点(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2000年悉尼奥运会,来自中国辽宁的姑娘王丽萍在实力选手众多的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一举夺冠,这也是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的唯一一枚田径金牌,她成为中国竞走项目的骄傲,也成为奥运历史的书写者。

如今的王丽萍不仅是体育投资人,也是社会公益的积极引领者。此次“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她不仅担当了25公里公益徒步的领走人,也辗转于当地几所学校做公益演讲,讲述自己怎样克服运动生涯中的困难存挫折,最终走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故事。

眼前的王丽萍白皙文静,她对公益的认知和品评让《公益时报》记者有些惊讶——能对当下中国公益的发展现状提出颇为不俗的观点和建议。

王丽萍说25公里公益徒步那天她差点中途放弃,最终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这段跋涉中发生了什么?公益对王丽萍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退役之后一直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也听美疆基金会秘书长史兆苓介绍了这些年来他们所做的一些公益项目,对我触动还是比较大的。

当我得知当地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因为得到资助而健康成长,考上大学,而且现在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生活,感动之余也有一些好奇,就想来实地看一看、走一走。我个人理解,公益帮扶对于这些孩子们意义非凡,帮助他们读书是基础,通过读书求学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才是公益的核心价值。

这次参加活动并且担当25公里公益徒步的领走人,开心之余也觉得责任重大。其实走到大约10公里处的补给站时,我的腿已经有些不舒服,踝关节感觉很难受,那一刻有一些动摇。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此刻我放弃不走了,跟着我走的这些孩子还会不会继续走下去?可能当时我个人的举动对我自己来说没什么太大影响,但对身边同行的孩子们来说一定会有不小的影响。他们就会想:“哦,原来奥运冠军也是可以随便就中途放弃的,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继续坚持,走完全程。当时身边还有一个孩子也有些体力不支想要放弃,但在我和其他同伴的鼓励下,还是咬牙和我们走完了最后一公里。终点冲线的时候,我们几个紧紧簇拥在一起,那种自豪和开心是无法形容的。

这次来新疆南疆地区做公益探访感触还是很深的。虽说现在当地的孩子普通话基本都能讲,但和内地的孩子比起来,普通话沟通能力还是弱一些,性格也都是偏羞涩内向。我觉得把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入新疆一定是有利于孩子们全面成长的好事。这次活动作为前期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互联网教育资源,它未来所能承载的流量和体量才会无限大。我们这次是几十个人组成一个团队来做,未来要努力使其规模化和系统化,互联网教育才有可能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公益不是挂在嘴边的东西,也不一定要做出多么伟大的事情,它并无大小之分,它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心就难能可贵。如果你一定要给“公益”戴个什么帽子,或者将其概念化,反而狭隘了。

为期四天的“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未来的公益之路依然漫长。除了文中记录的四位主人公,还有一些特质鲜明、爱心满溢的同路人值得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62岁的李文华老师带领大家一齐经典诵读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上海特级教师金荣生将原本神秘晦涩的九宫格算法阐释的生动有趣让人惊叹;王京老师在长途车的颠簸中为孩子们认真准备科学课时的背影凝固于时光的轮廓;中国教科院王晓霞教授率直可爱、童心犹存,带着同为教师的女儿一齐为公益助力;来自高思教育、从“双师课堂”的大屏幕走到孩子们中间的“网红老师”赵星独特有趣的授课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下课后被围得水泄不通;志愿者摄影师姚勇不畏严寒,始终如奋勇的战士,活跃在每一个角落,抓拍每一张笑脸,定格每个难忘的瞬间……

此次“情系美疆·送教助学活动”共涉及喀什、克州两地6所小学、3所高中万余名学生,期望未来公益的触角能延伸惠及到这两地超过20万名学生。这群满怀公益之心、为寻爱而来、因公益结缘的伙伴们没有失望,他们在感受爱、分享爱的旅程中携手同行,又在收获了温暖丰盈的公益果实后挥手道别。他们默默许下心愿:以爱之名,期待下次新疆公益之旅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