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壹基金芦山援建接近尾声: 如何为孩子打造成长的“韧性家园”
壹基金芦山援建接近尾声: 如何为孩子打造成长的“韧性家园”

2018-05-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在双石镇中心小学的地震演练中,孩子们从教学楼疏散后,前往避灾运动场

 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

周子艾和他设计的万坪小学校舍  陈文/摄
 芦阳镇第二小学内的避灾顶棚

近日,距离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国人纷纷追忆对十年前那场灾难的感受。围绕汶川地震十周年的大规模纪念活动,多多少少冲淡了大家对五年前另一场强烈地震的记忆——芦山地震。

但对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壹基金”)来说,芦山震后援建工作仍在进行中,且处于关键的收尾阶段——在壹基金的规划中,“灾后重建阶段:韧性家园”的计划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

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用时三个月进行灾后重建研究,经专家研讨、政府座谈等多个环节后,最终确认了“以减灾为核心,创建韧性家园”的五年灾后重建规划。“韧性家园”的宗旨就是让居民及其生活的环境具备应对灾害的能力及灾害发生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从外界来看,在芦山地震后的这五年内,在所有接收相关捐赠的基金会中,壹基金接收的捐赠额居首,这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公益行业内外的质疑声,甚至引发舆论危机。而在此期间,壹基金的秘书长也已换了两任。

在壹基金发布的《芦山地震五周年工作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到,截至2018年3月31日,壹基金共收到芦山地震捐款约3.90亿元,累计支出资金3.52亿元,已使用资金为全部捐赠资金的90.14%,共实施了59个大型项目,覆盖900余个次学校和村/社区。剩余资金将继续按照四川省委通过的《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中“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用于各项目尾款及灾区可持续发展工作。

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压力的壹基金,究竟如何将其制定的“韧性家园”在芦山重建中得以实现?在壹基金芦山地震五年重建规划接近尾声之际,《公益时报》记者前往多所芦山当地在灾后重建起来的小学,试图通过学校重建这一视角解答上述疑问。

让学校拥抱社区、拥抱自然

不得不说,灾难的发生和灾后重建给芦山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引入了很多新鲜的理念。

壹基金希望芦山(雅安)重建能够实现“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安全家庭、安全未来”,但在学校重建中,需考虑的不仅仅是安全。在雅安地面上建起来的每一所学校中,都融入了来自内地、台湾两地建筑设计师的规划设计。

“尽量尊重设计师的理念,不去干扰。”壹基金雅安重建项目主任魏明涛说,“学校不是一排房子再加一排房子,而是让学生快乐、自由的地方。”

万坪小学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片,校园经历了汶川、芦山两次地震。汶川地震后,校舍经过加固继续使用,芦山地震后就再不能用了。当时,这所偏远的小学被壹基金选定资助重建。

万坪小学和雅安雨城区多营中心校这两所学校的设计都来自台湾设计师周子艾。在万坪小学建设过程中,周子艾来过三次。此次与《公益时报》记者一同再返万坪小学,是他第一次在建成后看到学校。问他心情如何,他说“有点紧张”,毕竟一所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记忆啊”。

今年61岁的周子艾,经历过台湾9·21地震重建,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原来的校舍是背对民居、面向山坡,重建后正好相反。”他向记者比划着说道。周子艾给这所小学的设计理念是“拥抱社区”——校园与社区不再是隔离的状态,对空间进行巧妙利用,在原本狭窄的地形中,呈显出小而精巧的建筑。在建筑外形上,除了融入当地的彝族特色风格,还设计了廊道、小平台,为老师和学生预留了自己发挥的空间。二楼小平台上,校长移栽来的猕猴桃树已经长出了花蕾。教室内,左侧宽敞的窗外就是山林,视野开阔舒畅。

让周子艾略微遗憾的是校园与马路之间的围墙,如果再矮一点或换成栏杆会更好,能让村民直接就能看到自家小孩在学校学习、玩耍。

记者猜测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但周子艾则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围墙其实增加了视觉盲区,开阔的视野会更安全,因为栏杆外的村民们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照看者。

“现在的建筑,已经不只是遮风挡雨,除了抗震设计之外,还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 周子艾举例说,“比如学校对声环境的掌控。很多老师因为要跟孩子们的声音‘拼’,嗓子都哑了。其实可以通过建筑结构、教室设计让老师不那么费力。再比如光环境,教室窗台若低一些,孩子们的感受就很不一样。”

让学校更开放这个理念,在壹基金援建的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得到了实现。经过魏明涛等项目人员与教育部门的交流、争取,在这所可容纳1000名孩子上学的古朴风格校园里,使用的就是矮围墙和栏杆。

将减防灾融入学校和社区

从汶川地震至今,国内灾害救援的重心已经从应急救援转移到了防灾、减灾、备灾。怎样做好灾难来临前的准备,也成为壹基金援建项目的重要元素。在雅安,现在有了20座特殊的建筑——“避灾运动场”。

壹基金执行秘书长李弘说:“在日本,灾难发生后,人们会前往体育馆临时安置。但我们资金有限,一时建不了那么大的体育馆,于是就设计了可以抵抗强震的‘避灾运动场’,让人们在灾后有可以躲避的安全区域。”

一片顶棚有多重要?魏明涛回忆起他当年在雅安救灾时的情景,志愿者们靠塑料布避雨,他扛了一袋米过来,第二天都被浸湿了。“雨城”雅安一年有两百多天在下雨,有顶棚的运动场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平时游戏的场所。

除了硬件上的避灾运动场、钢结构抗震农房等,在软件上,壹基金在雅安的102所学校中修建减灾示范校园,在4个区县建立12个社区减灾中心。

2018年4月16日,双石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场模拟烈度7.0级的地震应急演练。这里的社区救援队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演练,孩子们都已很熟悉震后逃生的过程。壹基金雅安项目官员喻东解释道,从国内外的大型灾害救援来看,灾害发生后,外界救援赶来需要一定时间,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是最有效的。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