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农村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互联网+、O2O、P2P滚滚而来。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闪耀光环或动辄数百万投资的商业故事,却通过务实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别人的生活。这些微型创业者和小额信贷从业机构,向我们展示了大众创业的另一面,相比处于聚光灯前的创业精英,他们的故事更具有温暖和踏实的力量。
12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的颁奖典礼,表彰成功创业的优秀微型创业者和杰出小额信贷从业机构,正式发布《2015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报告》,并首次发布《微型金融机构案例集》。响应号召来创业,创业无钱该找谁?看看2015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发展报告怎么说。
近200家机构申报
这份报告是从申报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的近200家机构中,由专家小组选择47家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银行类(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33家,非银行类(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担保中心、NGO、资金互助社)14家。
银行类占比约70%,也说明了正规金融机构在微型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样本中的9家政府担保中心,大部分成立于2000年至2005年间,目的是为了帮扶当时因国企改制而下岗失业的工人实现自主创业。从地区分布来看,不同省份,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空间和受重视程度不同,例如河南和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小微群体金融需求潜力巨大,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
信用贷款比例明显提高
2015年小额信贷产品创新的亮点颇多,尤其是担保和抵押的方式更加灵活。在小微和三农信贷产品中,困扰信贷机构的难点在于没有符合条件的担保方式和抵质押物,为此,小额信贷机构进行了很多创新。比如,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银行采用道义担保贷款的形式,由与借款人具有亲情、爱情、友情、恩情等道义关系的第三人提供保证;在农村,相当数量的信贷机构在尝试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地面作物收益等各类物业权益纳入综合授信范围。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大量地给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小微和三农客户实施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银行机构信用贷款的发展,小额贷款中的信用贷款所占市场份额在上升。
2015年,银行类机构贷款产品的担保方式中,第三方担保与小组联保占42%,抵押与质押占41%,信用贷款占17%。30万元及以下额度贷款占到45%,尤其是偏远地区银行机构,10万元以下额度占比较高,为最基层的草根提供金融服务。利率分布来看,53%的信贷产品利率在7~10%之间。
非银行机构信贷产品的担保方式中,第三方担保与小组联保占63%,抵押与质押占17%(远低于银行机构),信用贷款占20%。贷款额度上,10万元及以下的占59%。89%的信贷产品利率在7~10%之间,而91%的贷款期限在1年及以下。另外,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会给予借款者全额或者部分贴息,从而使借款者享受更低的实际贷款利率。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实力较强
不断扩大对穷人的覆盖面和实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小额信贷机构的双重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才是一家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那么,从这两个衡量标准来看,各类机构绩效如何?
总体来看,2012—2014年,在非银行类机构中,除担保中心外,其他三类的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均呈持续扩张态势。其中小额贷款盈利能力稍高,并且偿债能力最强。而在银行类机构中,依然是普通商业银行发展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更强,但经营效率都在持续下降。
本次参评机构大多数兼顾经济和社会目标,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但没有一家将员工利益纳入机构的宗旨和目标,是一个缺陷。在覆盖广度上,银行的覆盖能力与非银行机构相比优势是明显的,两类机构均呈现逐渐深化的趋势,小额贷款比例和农村客户占比逐年增加。目前,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明显上升,在银行业经营风险的上升期,相对来说,由于小额分散,小额贷款的风险比大额贷款还是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