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2018最美社工 > 张璠:扎根医务社工 推动专业发展
张璠:扎根医务社工 推动专业发展

2018-12-1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璠,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届毕业后她深入医务社会工作一线实践,全面参与志愿服务督导、社区健康促进、病友小组构建、社服基金搭建与临床个案介入领域的实务工作。

一.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2016年,她所督导的清华长庚志愿服务工作队获评“首都志愿服务示范站”,并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小微项目支持。402名社会志愿者定期来院上岗服务,服务时间涵盖门诊所有开诊时间,服务内容在日常导医导诊基础上发展出结合节庆日(小年、圣诞节、母亲节、医师节、志愿者日等)为主题的专长志愿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书香满院”图书手推车进病房服务每周两次深入临床,为住院患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收到住院患者的一致好评。2016年,清华长庚志工队获评北京市医管局党建工作示范点。

2017年起,通过策划志愿服务提升营、骨干访学营、志愿共识营等活动,她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全面化、专业化,让医疗服务更加温暖。2017年,北京市第一本医务志愿者培训手册编撰完毕,围绕手册培训内容开展的志愿服务提升营活动推动志愿者服务素质大幅提升,服务专业性不断提高。2018年,她组织志愿者团队骨干一行赴上海学习考察,与同侪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共同探讨志愿服务发展的“清华长庚模式”。

二.促进社区健康素质提升

2015年起,她充分调动医院多学科医疗资源,开展“走进清华”及“走进社区”主体健康促进活动累计四百余场,惠及居民数万人。同时,结合“永庆杯路跑”,她连续四年推进健康公益活动,号召社区公众参与,搭建医院与社区的沟通桥梁。活动中,她组织健康义诊、爱心义卖等多种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现场活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健康意识深入人心。2018年,所在医院获评昌平区“社区之家”建设示范点,成为政府“回天计划”的重要实践点。

三.整合慈善资源助力医疗救助

结合清贫患者就医常有的经济困难问题,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于2016年度推动建立清华长庚社会服务基金,设置于国家5A级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所有善款全部用于社工评估后的贫困个案医疗费用补助。

截至目前,所募集善款百余万元定向用于清贫患者的慈善医疗救助;基金同时针对不同病种(肝包虫病、儿童复聪、先天小耳症、乳腺疾病等)不断设立基金专项,助力特殊疾病的精准医疗扶贫。2018年,她主导推动的“天使复聪”行动正式启动,整合清华长庚医疗资源、社会筹款平台资源、台塑集团耳蜗捐赠资源及各地方医疗机构,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听见”的机会。

四.深入临床开展专业社工服务

三年多来,她介入经济困难、交通肇事、三无病患等个案40余起,运用专业方法对案主进行情绪疏导、资源链接、经济补助,帮助案主在身体康复的同时实现社会功能康复。她在与主责医师、护理团队讨论了解并与案主多次访谈接触的基础上,甄别问题、详细评估,依据专业知识为其确定处遇,链接院内资源与社会资源,协助案主解决困难,实践“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

目前,在她的帮助下,医院陆续成立了由专科牵头的六个病友团体,包括“粉红天使”、“糖友会”、“鼾症之家”、“肾友会”、“孕妇学校”、“淋巴水肿病友团体”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类团体活动。2018年,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同侪经验的基础上,她积极探索社工主导下的小组工作,目前已阿尔茨海默病友小组为试点的社工小组已正式启动,倡导病友支持,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

她扎根医务社工实践,结合群众需求与政策要求,充分发挥所学、所长,不断推动专业工作方法落地生根,也不断推动首都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出别具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清华长庚模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