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创新 > 大陆首家获认证B型企业:第一反应
大陆首家获认证B型企业:第一反应

2016-09-2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第一反应创始人、CEO陆乐


  参与赛道紧急救援工作

“呼救呼救,急救兔12号,18.5公里处,有选手倒地,经检查无呼吸无反应,需要援助,立刻进行CPR(心肺复苏术)。”“出动出动,0704号,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前往支援。”

三四个身着鲜亮橙色第一反应急救标志马甲的急救志愿者,奔跑着前往倒地选手所在地,到达后合力将倒地选手仰面翻过来进行医疗救助,他们在施救的同时,还不忘向其他赛事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求助,拉起急救毯当屏风,保护选手的个人隐私。

七分钟后,急救车赶到,这位选手被送往医院,在经过几天的ICU(重症监护室)治疗之后,这位28岁的跑者终于从死亡的边缘重回生天。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今年4月的北京长跑节上。近年来,在马拉松赛事中,心脏骤停成为选手们挑战自我的杀手。尽管赛事组织者配备了救护车和急救医疗人员,但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施救,却常常在漫长的21公里或近42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力有不逮。

显然,这群以急救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赛事的人员,可以进行有效地补充。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政府职员、有行业精英,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除了热爱运动之外,还有一个标配:持有美国心脏协会(AHA)的“CPR+AED”证书或红十字急救证书。

这些志愿者在赛前经过赛道培训后,在第一反应服务的赛事保障现场担任机动岗(指持急救证且可以与参赛者一起跑并保留有马拉松成绩的急救兔)、固定岗(背着AED在指定公里处守护的闪电侠以及指挥车)等职位,共同编织了一张守护之网。

这家以志愿者为基础的机构,是以项目的方式从赛事组织方承接赛道救援工作的。而这些志愿者如果在这家机构接受资质培训,培训费用也要支付成本价格。这样的一类以商业方式运作,却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的机构,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企业。

不仅仅是社会企业

起源于英国的社会企业,被视作蕴含着宗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自我救赎。

当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帮凶之时,一些有想法的企业家开始反省,试图用商业力量向善而行,社会企业便是这样一种尝试。

这类企业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尽管从事公益事业,但不依靠捐赠而以商业模式的运作实现自给自足。盈余部分除满足日常运作开支之外,需将部分收入再度投入公益事业当中。

成立于2010年的第一反应,便是这样一家社会企业。这家社会企业的初创团队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及MBA同学,因为他们共同的一位同学在跑步时心脏骤停,而救护车因为交通问题姗姗来迟导致回天无术,促使他们对急救技能的学习与关注,进而成立第一反应。

创始人、CEO陆乐,人称“光头陆乐”,志愿者们更喜欢叫他“陆队”。因为喜欢户外运动的他,总是一身户外装备的形象和志愿者们一起出现在城市马拉松和越野跑的赛场。陆乐说从一开始,创始团队便达成了一致:要以国际标准创立这家公司。

在广为考察之时,另一种向善企业的高标准引发了他们的关注:B型企业。B型企业认证体系(B Corp Certification)由非营利机构B Lab推出,旨在重新定义商业领域的成功——让所有企业“运用商业之效力,打造世界之美好”,不仅要让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更要成为“为了更好的世界而存在的企业”。

简单地说,B型企业必须考虑他们对所有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供应商、社区、消费者和环境等,而不仅仅是股东。

从2006年开始,全球已有50个国家、130种产业的1800多家企业通过B型企业认证。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有获得认证的企业。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要想通过B型企业认证,申请的企业必须在社会与环境业绩、责任和透明度方面都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今年6月,第一反应获得了B型企业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通过认证的企业。在谈及认证过程,第一反应的国际事务总监Min Ko表示:“一些评测标准和中国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我们所努力调整的”。

比如说,其中一项要求企业须在达到节能认证标准的建筑物里办公,可是,中国目前这种认证非常少。不过,对于第一反应的创业团队来说,B型企业的标准可以引领自己前进。

实际上,申请B型企业,基本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登陆影响力评测系统,在回答基本问题之后,系统会自动为这家公司定制一套影响力评估方案。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问题会有所不同。这一套评估体系从公司治理、员工、社区、环境、商业模式影响力五大类进行评估,其中每类又细化成18个小类,对企业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估。

第二,变更公司的法律文件,将员工、社区和更广泛层面的股东纳入决策层;同时签署正式声明,承诺不违反B型公司的社区原则。

第三,一旦机构签署了B Lab提供的认证意向书,并根据公司的年营业额缴纳会员费,被正式认证为B型企业之后,可以接触到全球B型企业的社群网络及系列资源。最重要的是B型企业每两年重检一次,根据不断更新的评估工具以及提升的全球标准,督促企业不断进步。如果未达标,认证会被取消。

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区域或国家的特定问题是不同的。B Lab联合创始人之一Jay Coen Gilber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公司来试用我们的标准体系,这样他们就能告诉我们哪些问题是有用的,哪些问题在中国情境下没有意义,哪些问题需要改变,以及我们还需要提出哪些适用于中国公司的问题。”

显然,还需要更多类似第一反应的中国企业申请该认证,这套认证体系才有可能针对中国情况进行智能化提升。

据悉,B Lab正在积极寻找中国合作伙伴,有望在今年内进入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B型企业,并让更多企业有可能达标。在中国大陆第一个拿到B型企业认证,对第一反应意味着一切的新开端。

据说,第一反应的HR团队正在草拟新的公司制度,希望提高员工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参与度、节约能耗和资源循环利用。而获得认证之后,第一反应也能拿到获益的清单,可以吸引投资人、对标绩效、与其他B型企业合作、吸引人才等等。

目前第一反应正在尝试与美国同一领域的公司建立合作,并学习对方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而这一切对中国企业,也是新开端。

构筑生态环境

借助庞大志愿者体系的服务架构,到2016年8月中旬,第一反应已经在23个城市为148场马拉松提供赛事救援保障,大概有近60万跑者在这张急救志愿者与专业医疗力量织成的保护网中完成了自己的比赛。在与120急救的无缝对接中,第一反应志愿者已经救回10例心脏骤停的跑者。

针对运动伤害问题,第一反应还和上海健康医学院成立了马拉松运动医学研究所,希望借助高科技的智能穿戴设备以及运动医学知识,让更多人可以在科学指导下参与马拉松运动。借助对身体数据的收集和复盘,在心率和踏频之间寻找到相关规律,有望在心脏骤停发生前八分钟发出预警,从而降低受伤的可能。让这类原本专业运动员才能享受到的指导与保护,可以让普通跑者以低廉的价格得到试用,这也是第一反应在承办赛事保障之后的商业模式嬗变。

除了自身商业模式的设计,陆乐表示:“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平台,要给更多的志愿者赋能,让他们在此之上发挥更多的作用。”第一反应现在已经有5000多位志愿者,面对日益壮大的急救志愿者队伍,更多商业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可能。

实际上,不仅仅是商业模式需要设计,整个社会系统也需要被重新设计。对于志愿者来讲,施救如何得到保障,避免追责就是个社会问题。

在城市生存环境中,遇见倒地老人想扶不敢扶,已经是我们的尴尬。而第一反应通过为志愿者上“好人险”,能在遇到争议提供法律援助及保障等方式,尽量规避这一问题。

而更多的设计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上海和北京刚刚通过《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都在为急救志愿者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法律制度的及时补位,有望纠正中国社会目前“救人反被讹”的畸形道德观。

日常急救需要更多人的参与。第一反应已经和腾讯公益、真爱梦想等机构达成合作,培训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急救率很高,但这是一个长期达成的过程。在精神层面上具有想要帮助别人的意愿、在身体和技能上达到要求,构筑一个互助互救的社会,这才是从第一反应开始的社会使命。

曾经在无锡马拉松的赛道上被AED救活的跑者,在身体恢复健康之后,在第一反应接受急救培训,正式成为急救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的行动当中去。

没错,只有当这样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爱心能够在更多的人手中传递之时,人们才更有理由相信整个社会环境能够实现进步。

(据《IT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