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郑钢: 以慈善诠释“80后”的 社会担当
郑钢: 以慈善诠释“80后”的 社会担当

2018-04-2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语录:“我要为国家和社会做事情,做财富的搬运工,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档案: 1986年出生的郑钢是著名青年企业家、金融投资人、慈善家。毕业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理科强化班的他曾是依靠奖助学金完成学业的贫困生,却在29岁时向母校南大捐款上千万元。如今,郑钢已是江苏省慈善总会最年轻的副会长,南京大学最年轻的校董。郑钢正在不断阐释属于自己的精神特质,并通过创办“南播玩”微信公益平台、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把正能量传递到新时代的青年中。



他曾是依靠奖助学金完成学业的贫困生,却在29岁时向母校捐赠上千万元;他是江苏省慈善总会最年轻的副会长,公益投入近亿却始终保持简朴。他说:“我要为国家和社会做事情,做财富的搬运工,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他叫郑钢。理想、奋斗、感恩、情怀,他不断诠释着属于“80后”一代的精神特质,把正能量传递到新时代的青年当中。

向母校捐款千万的穷小子

郑钢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公认最强的学院——匡亚明学院。该学院招收的全是来自各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大量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精英。

郑钢少年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然而他却是学院极少数早早告别科研道路的学生。郑钢成长在单亲家庭,母亲一人仅靠每月千余元的打工收入养活他。求学期间,郑钢每年都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品学兼优的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大学毕业那年,母亲的身体已经被类风湿、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击垮,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治病又欠下了不少外债。这一切,母亲都默默自己扛着,没有告诉儿子,但郑钢隐约还是感觉到了家里的困难。毕业那年,当同学们纷纷攻读硕、博学位时,孝顺的郑钢放弃保研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收拾行囊奔向就业市场。

谁都没想到,2014年,曾经的穷小子郑钢在28岁时回到母校,向学校捐赠190万元,那时他个人的资产才不过1000万元;一年后,在他个人资产还不到3000万元时,又再次捐出了1000万元,轰动了校园内外。南大一位老教授经过仪式现场,目睹这一切,不禁感慨道:“年纪这么轻就能这样回报母校,难能可贵!”

“要成为对国家和

社会有用的人”

郑钢在校期间就显现出了比常人果断、努力的品质。大三那年,他毅然从数学物理转到生物化学专业,并辅修金融,比旁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广一些。而这种广度和视野以及专业方法,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在同学们眼里,郑钢特别能吃苦、能坚持,每天早起读书,下课和老师讨论,周末节假日早出晚归、泡自习室,提前半年学C语言,囊括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一等奖……

钻研和奋斗已经成了郑钢的习惯。在走入社会后,郑钢仍坚持每天学习,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超越常人的勤奋和刻苦,也让他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首先投身于房地产工作,很快从后台转岗做了销售,并在三年内成为华东销售冠军。这时他开始构想未来蓝图,“我还想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权衡之下,辞去稳定的工作,郑钢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然而不到一年半公司倒闭,之前赚的钱也全部打水漂。不肯认输的他坚持每天钻研到凌晨,为了梦想忙碌而充实。三年后,他厚积薄发,凭着专业眼光和技术,投资做得顺风顺水,财富飞快累积起来。

“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是他如今的梦想:“我花的钱其实很少,我一定会捐出去的。”最初给母校的几次捐款,他的想法特别简单,“我当年在鼓楼的教学楼看书差点中暑了”,于是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教学楼装上了空调;大学时代还是贫困生的他为社团活动忍痛贴钱,“有些社团活动根本没办法拉到外联,还是要支持他们一把”,于是成立了南京大学社团发展基金,弥补了学生时代的遗憾。

渐渐地,捐赠项目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多,郑钢也越发在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中找到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诠释80后一代担当精神

年少时,郑钢家境困难,但母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一定要“有理想、知奋斗、懂感恩、讲情怀”。当年靠着学校奖助学金支撑学业,这份恩情让他始终铭记于心并涌泉相报。从2014年11月捐出人生中的第一笔捐款起,郑钢在公益慈善路上的前行就再未停歇。他设立南京大学郑钢基金、郑钢学者奖励计划、郑钢奖助学金、新媒体发展基金、亚太发展研究基金、社团基金、国际完形与艺术疗法研究基金,支持成立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菁英人才培育中心等,捐赠成立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江苏省青基会郑钢公益基金等,再加上对社会上的一些其他资助,以及目前在洽谈的捐助意向,郑钢的捐助金额已接近1亿元,涉及教育、文化、助困、扶贫等各个领域,当选为2017江苏年度最具影响力公益人物。

2017年10月,郑钢受聘为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出资3000万元在省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他说:“我出身贫寒,得益于社会、学校、师长的关心关怀才顺利完成学业,也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把自己的浓浓感恩之情化作了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郑钢少年时当科学家的理想没有实现,但他更明确了自己新的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个理想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

“我要为国家和社会做事情,做财富的搬运工,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是郑钢在各个活动中始终强调的一句话,他正在不断阐释着属于他自己的精神特质——理想、奋斗、感恩、情怀,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把正能量传递到青年一代。

(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