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CSR > 2017中国儿童安全公益盛典在京召开 发布《中国儿童安全成长报告》
2017中国儿童安全公益盛典在京召开 发布《中国儿童安全成长报告》

2017-11-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2017年11月19日,由凤凰网公益频道(以下简称“凤凰网公益”)和伊利方舟联合主办的。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宋文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姜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儿研究所所长童小军、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汪文斌、凤凰网副总裁池小燕和伊利集团副总裁雒彦等出席了本场活动。著名音乐制作人、歌手常石磊也亲临现场演唱公益歌曲,倡导公众人物积极助力公益。

儿童优先,就是未来优先。正源于此,今年凤凰网公益、伊利方舟联合全球知名调研公司尼尔森展开针对儿童安全的公益调研,旨在聚焦影响儿童安全成长面临的问题,为儿童成长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据此形成《中国儿童安全成长报告》。本次调研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我国儿童安全成长面临的问题,进而指导儿童安全公益项目的未来方向。凤凰网公益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起人孙雪梅现场对此进行发布。

据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孩子认为自身“非常安全”,但家长认为孩子非常安全的比例仅为17%,孩子的安全意识亟待提升。其中,三线城市家长对孩子安全状况评价最低,农村和多孩的家长更担心孩子安全,凸显了儿童安全状况的地域性差异;其次,上下学途中和交通工具是孩子最容易出危险的场所,网吧游戏厅则是老师认为第三危险的场所;三无食品,游戏及不良影视内容同学间的误伤是老师、家长的共同担忧。

针对儿童和家长的焦虑对象,调研表明,儿童安全尚未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从孩子角度来看,父母生二胎、别人对自己的理解是孩子们最焦虑的两件事。其中,低龄孩子更缺情感关怀和安全感,高年级孩子更操心学业。而对家长而言,性格、健康、学习态度和安全是所有家长关注的重点。安全虽已引起家长关注,但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儿童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孩子虽接受过多种安全教育,但数据同时显示,针对儿童防走失和防性侵的教育还尚未普及。对于如何提升儿童安全保护,家长认为应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学校和老师也该加强相关教育培训。老师方也表示希望接受更多关于儿童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儿童安全成长需要多方努力,家庭、学校、社会应实现联动,从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安全保护到安全成长,打造儿童安全“保护网”。

围绕儿童安全成长的现状和出路,盛典还设置了一场高峰论坛,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中华儿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姜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儿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林丹华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张柳共同探讨了儿童保护的发展方向。

朱锡生谈道,我国儿童安全现状很不乐观,比如乡镇撤校并校引发的上下学路上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虽然国家对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但社会各方的责任更重,担子也更重。

童小军则以携程虐童事件为例,剖析了当下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她指出,儿童伤害事件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对于“什么是儿童伤害行为”尚未达成集体共识。其次,在公众有了共识的前提下,社会并未形成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针对当下儿童保护现状的改善,姜莹从公益机构的角度出发谈道,现有的儿童公益项目中,更多的是后端救助型的项目,而针对儿童安全、心理、成长的前端项目很少。社会应当加强针对儿童的前端保护,才能有效地减少后期伤害。

对此,张柳在论坛上表达了相同的担忧。她提到,现阶段儿童福利和保护进入了转型和升级的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加强儿童保护的法律建设,整体统筹儿童保护问题;同时,要在服务终端发展儿童保护,打通、建立儿童福利保护链条。

最后,林丹华重申了心理健康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她强调,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表现在对儿童能力、品格、自信等多个方面。这种影响会是终身的、深远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才能将孩子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