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从财富上长出精神
从财富上长出精神

2013-03-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见记者时,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利益与道德仿佛总是相左而行,但在以公益慈善形式呈现的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中,慈善精神和理念则成为其灵魂主导。

2004年初,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国内首次出现,负责评榜的工作人员曾说,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拿出一个令公众信服的榜单,但内心仍然对寻找榜单背后的企业家精神怀有更大的兴趣。我们的工作是一种推动“从财富上长出精神”的民间努力。

2013年,中国慈善排行榜进入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它所见证的不只是一次次捐赠数额的增长,也是国内慈善理念、公益运行机制、企业家慈善态度的日益成熟。

十年前,国内慈善事业可以说还刚起步不久,公益力量跃跃欲试,现代基金会萌芽待发,突如其来的那场非典肆虐,客观上对这些力量起到了催生作用。这一年现金捐赠额100万元以上的50位企业家,捐赠总额10.29亿元,主要捐赠方向是教育和灾害、健康救助。榜首的黄如论捐赠额为2.1亿,50人中最年轻的陈天桥只有31岁,捐赠额1000万,这种及时行善的态度大获赞赏。2004年捐赠在100万以上的人数达到136人,但总额为9.85亿元,没有太大变化。

2005年,上榜人数持续增加,达到162人,捐赠总额也增长到15.89亿。在“旗帜鲜明地扬善”的口号下,排行榜增加了企业部分,上榜跨国公司42家,合计捐赠4.27亿元;上市公司44家,合计捐赠1.2亿元。2006年继续稳中有升,174位慈善家共捐赠19.1亿元,222家企业共捐赠20.7亿元。而在这一年,慈善家们也开始更加注重慈善的策略,牛根生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段永平则在捐赠中学习国外经验,设置等额配比基金,以吸引更多人捐助。企业家们的商业智慧正极为自然地向慈善领域渗透。

2007年,个人百万以上捐赠共计16.5亿,企业则实现了翻倍,325家共捐出54.9亿元。而当年国内社会捐赠总额为300多亿。大额捐赠的逐渐涌现,体现的正是慈善蓬勃的发展趋势,也说明现代慈善理念正润物无声般深入人心,企业社会责任也开始由空泛的口号变为负责任的企业家们追求的实际目标。

这之后,便是中国慈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尤其是汶川地震的巨大创痛让国人空前团结,悲悯与爱心被激发,个人的捐赠意识被唤醒。据民政部统计,当年捐赠总额猛增至1070亿,救灾捐款占到七成。反映在大额捐赠榜单上,个人百万以上捐赠总额为18.84亿,企业多达899家,共计117.95亿元,其中捐赠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了250家,亿元以上的18家。以前民营企业一直是捐赠主力,很多国有企业捐赠极少,甚至一毛不拔,在这极为特殊的一年里,换做了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占据捐赠榜单鳌头,但国企的高光表现也仅仅保持了这一年。

灾难将人们的爱心唤醒,但这份爱心并未随着灾难远去而复又沉睡。2009年中国慈善家们的成绩单中,捐赠过亿元的就有6位,企业12家。最大捐赠数额上也创下了新纪录,榜首的黄如论年捐赠额近10亿。在引人注目的大额捐赠之外,股票和证券成为不少企业家新的捐赠方式。除了牛根生,陈发树将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元有价证券,捐赠给他成立的新华都慈善基金会。

与上年不同的是,民营企业重新占据了企业捐赠的主体位置,捐赠百万以上的民营企业有282家,占慈善企业总数的62.9%,远高于国企和外企,这是此前没有过的。在前十名中,民企也占据了5个。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更多的民营企业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系统筹划企业的公益行为。国有企业方面,则有国家电网、中移动分别成立了企业基金会,这也反映了国有企业对可持续慈善做出的探索。慈善开始与企业运营战略联系起来,变得更规范和更有效率。

2010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慈善家达到173位,捐赠74.28亿元,企业707家,捐赠116.07亿元。这一年捐赠过亿的企业和个人超过43个,总额超过128亿元。民营企业捐赠数额相对较少,但参与慈善数量相对较多,民企中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逐渐多了起来。国有企业的每笔捐赠额较大,但相对于垄断国企的高额利润来说,捐赠数额占利润比例仍然不高。外企方面,在2010年中国应对几次自然灾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依然保持了“矜持”的态度。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外企捐赠额普遍只在100万左右。其中部分原因是,外资企业一般已经发展和建立有较为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多以CSR项目替代单纯慈善资金投入。

2011年中企业的表现有所回落,上榜慈善家有231位,捐赠总额约81亿元,企业605家,捐赠总额超104亿元。过亿元的大额捐赠共31个,总额超96亿元,曹德旺36亿元股权捐赠成为其中最大一笔。民营企业捐赠份额依然遥遥领先,而发起成立基金会或成立冠名基金成为个人或企业捐赠的重要趋势,大额捐赠开始向制度化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经历了理念启蒙、行动探索和社会共识的阶段。一种东方化的、中国式的责任理论正激荡成形。企业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将历年榜单回放,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慈善家和慈善企业中,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一直延续着高曝光率。即使是在房企社会责任探讨最激烈的时候,房地产业仍是中国产生慈善家最多的一个行业。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房地产业相比其他行业,利润较高,富豪集中,其中不少民营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慈善意识;二是在公众对高房价存在普遍质疑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需要通过捐赠行为缓解消费者的负面情绪,树立口碑。

捐款的去向上,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公益捐赠方向的多样性仍显不足,存在交叉重复、创新性不足、资源浪费等缺点。亦有专家指出,不论何种性质的企业,对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捐赠数量都太少,随着中国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应该倡导企业对这个领域进行捐赠。

在较为平淡的2012年,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在其基金会成立四周年的会议上承诺,如果政策允许,未来将向基金会捐赠100亿元。6月,王文彪在“里约+20”会议上宣布亿利公益基金会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巨额捐赠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待着即将揭晓的第十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带来又一份刷新认识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