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劝举办流动迁移儿童论坛,10年探索共促社会融合
2019-11-2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11月23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在福州举办“区域慈善合作,共促社会融合——基金会如何通过区域合作,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儿童服务问题”论坛,探讨如何化解随迁儿童融入城市的议题。
本次论坛邀请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韩嘉玲、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邱哲、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郑依菁、鸟巢计划发起人丁勇、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壹基金儿童关怀项目主任刘颖凝、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官员梁语刚、资助者圆桌论坛咨询师陈思阳等嘉宾出席,共有超过80位来自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伙伴参与交流讨论。
在中国,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有1.03亿,每10个儿童中就有4个直接受到流动影响。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并继续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及政策环境下,公益行业应该如何发挥影响力,回应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儿童服务与发展问题?
“2019年发改委的《通知》要求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比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50万以下的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魏佳羽分享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未来有机会在城市落户。
从流动、留守儿童的规模来看,2018年,教育部统计数据中,小学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规模999万,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低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1048万人,也验证了这一趋势。
“流动和留守的身份,往往是同一批孩子,不能割裂地来看这个问题。”魏佳羽说。一方面,流动的孩子随时有可能因为升学等原因返乡成为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儿童在镇区学习和生活,县/镇往往既有随迁子女,又有留守儿童。“如果仅仅用城乡二元视角来看待,会忽略流动留守儿童问题背后的复杂性。”
随着这些新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流动儿童进入城镇,这对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挑战,这也正是公益组织的可以作为的地方。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自2015年开始关注长三角流动儿童群体。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上海市0-18岁儿童中非户籍儿童占到了总量的67%,江苏省和浙江省有超过150万流动儿童,长三角四地义务阶段儿童数量达到近400万,占全国义务阶段流动儿童总数超过20%。“这些孩子常常面临居住环境恶劣、家庭压力大、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质量的不足、亲子沟通障碍、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儿童得不到足够陪伴和心理支持等问题,却往往得不到足够关注,成为城市里的隐形人。”郑依菁说。
联劝通过项目资助、公益伙伴网络及能力建设、学术研究交流、公众及媒体倡导、品牌项目发展及行业议题网络建设等方式,与政府、社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媒体、公众及企业共同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
六年间,联劝累计支持了53个公益机构,累计直接服务儿童及其家庭61663人,投入资金近1000万。这一联合协作的方式,不仅使流动儿童受益,也提升了公益组织对于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加强了行业的合作交流;同时积累了议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对这一弱势儿童群体的关心中来,这才能解决社会资源可持续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