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携手共谋,推动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携手共谋,推动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2019-11-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作为基金会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将于11月22日-23日在福州举办2019年会,这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举办年会。多年来,基金会论坛一直致力于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平台。探讨坚守初心之道,共谋未来发展之路,成为今年基金会论坛的主题。
 
在12个平行论坛中,“共谋发展”成为主要议题。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承办了“区域慈善合作共促社会融合:聚焦城乡发展中的儿童服务问题”论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承办“基金会的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环境资助者网络承办“坚守初心,环境公益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发展”论坛、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承办了“应灾协同视角下的行业发展和政社合作”论坛。这些平行论坛,展现的都是近年来基金会之间、基金会与其他社会力量共谋发展的实践与成果。
 
对于基金会来说,“共谋发展”是一个关涉方很广的议题。基金会与基金会的行业内合作,基金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基金会与政府的合作,基金会与商界的合作……以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诞生为起点,中国基金会所走过的历程只有短短的38年。38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还处于起始阶段。所以,对基金会“共谋发展”的议题讨论,更多聚焦在了基金会如何通过业内合作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金会为何要共谋发展?如何共谋发展?共谋发展会为基金会带来哪些改变?这是小到影响个体基金会生存发展、大到影响基金会行业生态的时代性问题,所有基金会从业者都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他们的回答,既能从某种角度折射出当下基金会行业现状,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
 
共谋发展是时代所需。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从全球来看,国际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形势趋于复杂、全球性问题日渐增多。就国内形势而言,中国目前正处在关键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之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靠合作来寻求解决之道。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独立于时代之外,独立于国情之外,基金会行业也不例外。在此历史进程中,基金会也应承担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以共谋之途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和谐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认为,基金会的发展应“取势顺势不守势”。基金会要深刻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真实挑战。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后,政府对慈善组织发展的整体态度从培育发展为主,转为培育发展和加强监管并重;社会对公益的高标准严要求越来越获得更多共识,公众的挑剔眼光和问责的权利意识也变得更普遍;原来在社会捐赠总额构成中一直处于最大比重的企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捐赠收缩态势。上述三个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给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很大的外部压力。在这样的态势下,不能守势,而应该取势顺势,谋求更好的发展,化危机为转机。
 
“中国现在面临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比较多,比如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只靠单家基金会的力量难以解决。基金会可以联合业内有限资源,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书文认为,基金会与其他方开展合作至关重要,不过目前还是单打独斗的多。
 
共谋发展亦是行业之望。近些年来,中国基金会在数量和捐赠收入方面增速较快,已成为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主体,话语权、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资助型基金会数量过少、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始终存在。在思考如何实现基金会高质量发展,进而构建基金会行业良性生态的问题时,共谋发展乃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受到本次年会举办地福建省‘爱拼才会赢’精神的启发,基金会论坛主题最初定为‘拼发展’。目前,基金会行业面临从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经组委员讨论,基金会论坛主题从‘拼发展’调整为‘共谋发展’。基金会要与各界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行业生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说。
 
“国内基金会从种类、数量上都与国外基金会存在较大差距,且国内基金会种类多,所以同一类型的基金会数量少。基金会联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谋求更大空间。”王书文认为,国内基金会只有“共谋”,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认为,对于公益行业来说,“共谋发展”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公益行业天然有合作共赢的内涵,“共”对公益行业很重要。其次,公益行业已经到了“谋”而求发展的阶段。再次,基金会在30多年的发展中各自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以共建共荣,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
 
王志云也认为,这个主题的关键落点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这几个关键词,也是基金会的发展关键词。目前,国内基金会就整体而言,不论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社会议题的把握、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还是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角色的梳理,都还处于初创期。“‘共谋发展’从意识上强调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基金会之间能够产生越来越多的合作,我相信对于整个公益慈善行业会产生巨大影响。”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008年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公益元年”。在这一年的汶川地震中,公益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此之前,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公益慈善之间隔着一条若隐若现的鸿沟。汶川地震后,公益组织进入民众视野,鸿沟缩小了。在灾后救援中,中国的公益组织们开启了合作救灾模式,开始体会到“1+1>2”的含义。
 
缩小并不代表消失,甚至于,正是因为走入公众视野,这道鸿沟开始了剧烈的变化。了解也不代表认可,普通民众对公益慈善的认知,并不会随着公益慈善的频频亮相而自动升级。因炒作而传播失实的“郭美美事件”,让整个公益行业都感受到了信任危机的冲击。基金会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对于公益慈善行业来说,“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却已清晰显现。行业生态的整体改善,对于所有基金会来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以这样的共同认知为出发点,中国基金会开始了从传播公益理念、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到项目层面合作的探索实践。
 
王志云认为,传播公益理念、唤起社会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及行动是公益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行业的主体力量,作为社会资源整合的上游行业,应该致力于向社会公众传播公益理念,开展公益文化塑造和捐赠人培育发展的工作。“这应该成为基金会的行业共识。只有当大家都不再简单地追逐‘眼下短平快’的资源,而是着眼于未来,传播公益理念,培育公益氛围,才有可能为公益行业积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池。”
 
公益界将支撑公益行业有效运作的基础性环境称为“基础设施”,公益行业的生态发展一直受到“基础设施”匮乏的掣肘。“基金会行业缺乏如行业理念、行业标准等基础性设施,这些设施的创建仅靠单家基金会无法解决,必须合力推进。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等已开始创建这些基础设施,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也在推动这些工作。”吕全斌说,“在大家的合力下,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开展了‘中国基金会发展简史’项目,出版了《中国基金会70年大事记》,推动行业的自我了解。基金会论坛已经向行业提供了13份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成为基金会行业重要的实践参考和工作指南。”
 
合力推进是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也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的看法。“基金会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共性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发声、一起行动,才能够推动行业标准和政策的讨论和出台。”彭艳妮说:“像人才培养、行业薪酬之类的共性问题,必须靠行业共同发声、共同推进。”凌春香也在采访中重点谈及了公益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果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公益行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助力。人是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
 
基金会在具体业务层面的合作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救灾、环境保护、扶贫、筹款等业务领域取得的成果尤为显著。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秘书长张立教授分享了“中国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的案例。2018年,中国环境资助者网络启动,这是一个供中国环境资助型基金会交流合作的平台,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等联合发起创立。“成立这一平台是为了避免大家重复做环保类的资助项目,促进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环保领域资助型基金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环保领域慈善资金社会效益最大化。”张立说。
 
彭艳妮认为,“中国好公益平台”也是基金会共谋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这一平台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是多家基金会共建的中国第一个将优质公益产品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的平台,通过整合各界资源,加速公益项目产品化和公益产品规模化。“南都公益基金会在公益组织能力建设、资金上投入更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公益组织筹款、渠道传播上投入更多,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在具体项目支持上投入更多,大家合力推动公益项目的规模化发展,让很多基层慈善组织受益良多。”
 
从点到面,破局而立
 
共谋发展可以让基金会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式拓展,在现有的行业生态体系内,拓展链接新的资源。张立认为:“共谋发展可以让基金会了解行业生态、经验、政策、资源,进而放眼全行业、全国,实现突破发展。”王志云也重点提及“突破”一词:“共谋发展可以形成合力,寻找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突破点,形成统一行动,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突破。”
 
对基金会行业来说,共谋发展是一种方向,方向和努力同等重要。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谷青认为,“共谋发展”对于当下的中国基金会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之选。“我认为确实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基金会行业协作发展比单打独斗更重要,现在是一个协力才能创造更大价值的时间节点。”谷青认为,只有共谋发展,才能打造并改善基金会行业生态。当然,前提是基金会认识并发挥其作为资源提供方的角色。“在整个公益慈善行业,基金会是资源提供方,尽管现在国内资助型基金会占比很低,但是随着大家公益理念的提升,基金会资源提供方的角色会越来越凸显。”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基金会业内共谋发展是基金会行业与其他行业开展合作的前提。
 
谷青认为,若基金会行业缺乏凝聚和协作,那就很难和其他行业达成有效合作。行业内生动力不足,缺少协作,就不会被重视。跨界合作的前提,首先得成为一个“行业”,在这个基础上,基金会可以发挥出自身潜力。“基金会需要把自身定位为资源提供方,社会各界能通过基金会完成自己的慈善愿景。在此基础上,基金会既可以扮演好和政府跨界合作的伙伴,也可以引导商业向善,为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引入政界、商界的支持。”
 
凌春香持有相同观点。“首先要实现行业内的共谋发展,让公益行业融入整个社会的生态里去。现阶段基金会更多的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奠定坚实基础的工作。只有把基础打牢了,后面的发展才会更加可持续,走得更远。”
 
多家基金会的负责人认为,共谋发展还可以为单一的基金会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
 
王志云认为,共谋发展就像一剂良药,可以减少行业内的焦虑情绪和悲观情绪,在行业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身处这个行业的单一组织产生安全感。也可以让基金会关注最核心最本质的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例如机构的核心价值、流程再造、公信力建设等。
 
谷青也谈到,基金会之间的合作发展,可以增强这一行业的归属感。共谋发展的思想,可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能够在行业生态里创造共生的环境,这种环境会吸引更多的基金会从业者以合作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国内基金会大多是运作型基金会,在同一业务领域内,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我们能通过‘共谋发展’理念的推广,将这种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力,那将会带领基金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