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显示:“阳光伴我行”项目已形成独特价值和社会意义
2019-10-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编者按:对于公益项目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人会追问“你所取得的社会影响是什么?”这就需要公益机构请第三机构做评估来作出回应。不仅如此,评估还能够让政府和资方建立信心,同时发现问题,促进团队发展乃至行业成长,把项目做得更好。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阳光伴我行”公益项目的评估报告对此就做了很好的诠释。
一个坚持十年的公益项目可以取得怎样的成就?
10月12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阳光伴我行”项目十周年总结工作会议上,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给出了答案——项目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当日,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正式发布了受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实施撰写的《“阳光伴我行”公益项目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显示,十年来,“阳光伴我行”项目累计捐赠70176辆便携式残疾儿童轮椅、15786辆便携式残疾幼儿轮椅、4024台汽车安全座椅及其他物资,折合资金达到44275.3万元。明门慈善基金累计捐赠3544.8万元,并调动了价值1000多万元的社会物资,为残疾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惠及全国各地近90000名脑瘫儿童及家庭。2013年,“阳光伴我行”公益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称号
《评估报告》认为,在物资捐赠的基础上,“阳光伴我行”项目不断叠加成长,朝着社会服务、领域变革和创新方面积累发展,同时促进了残基会系统的社会化转型。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发布《“阳光伴我行”公益项目评估报告》)
从散财式慈善到流程化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多元时代,公益项目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模式,而是开始逐渐过渡到综合、多维度的发展提升层面。
《评估报告》认为,总体来说,公益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五个层级:散财式慈善、流程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公共治理和社会创新与变革。
散财式慈善,主要指的是通过募集善款或物资,向受助群体直接提供资金或物资上的援助,让他们改善自己的生存或生活条件。流程化公共服务,主要是指通过一种流程化的、体系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对“阳光伴我行”项目十年发展历程的梳理,《评估报告》认为,明门慈善项目缘起于最为原始和纯粹的发心——让中国的脑瘫孩子能够有机会和国外孩子一样用得上质量好的定制轮椅。项目一开始探索期,是典型的“散财式慈善”类别的项目。
项目探索一段时间后,逐渐从基础的“散财式慈善”进入“流程化公共服务”层面。项目开始对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的建设,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手册和工作模板,并且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善。
在流程化公共服务基础上,项目还有了新的延伸和拓展。拓展之一是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地方基金会叠加服务和通过慈善基金从物资到社会服务。明门慈善基金设立后实施了多个助残公益项目。地方执行机构不仅延伸拓展了更多对残疾家庭的关怀与支持,还开始进行社会化转型。拓展之二:社会创新与变革。项目对于社会结构的改变与创新方面也做了两个方面上的拓展:体系社会化转型和基金会与草根组织合作。包括资助草根社会组织,通过配捐的方式整合企业资源、吸纳20多个助残社会组织共同参与99公益日等。
以北京市晨光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为例,他们不仅分两次获捐31台明门便携式残疾儿童轮椅,而且和中国残基会一起发起了互联网筹款项目。2018年晨光有25个孩子得到了脑瘫儿童滋养计划的资助,2019年得到资助的孩子达到30个。
(患儿与家长进行“听觉口语法”培训)
“无论是对这些孩子,还是对晨光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晨光脑瘫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张焕霞表示。
“这种变革对于当前格局下的官办公益机构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卢玮静强调。
具备独特价值与社会意义
《评估报告》认为,在公益层级框架下,可以清晰地看到明门慈善十年来传递的贡献和独特价值:
第一,项目基于需求而形成针对性、全流程的物资捐赠体系,成为典型示范。
项目借助于中国残基会和各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联动优势,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针对性强、全流程透明规范的物资捐赠体系。
项目经历了从分配制到需求报送制的转变,力图自下而上地形成需求再进行匹配,不断追求捐赠物资中的供需匹配,整个残基会系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我们会通过电话、工作群通知、发文等多种方式让各市县区残联进行需求调研。”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郭红表示。
通过摸底调查确定的需求被汇总到中国残基会,明门集团根据需求进行生产、捐赠。最终这些轮椅被遍布全国的助残机构发放到残疾儿童手中。
中国残基会还研究制作了“项目年度工作包”,从受助儿童信息、资助协议、物资签收、中期检查、年度总结到受助人反馈评价步步留痕,保证了项目执行的规范、透明。
第二,项目形成了以基础散财为起点不断深化的公益行动体系,进行有机生长,给企业(家)有效参与公益提供了参考借鉴。
该项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一个企业家最为朴素的慈善愿望出发,从一开始的1700多辆轮椅到现在每年近10000辆的轮椅在全国范围内规模化递送,具有很强的生长性。
在轮椅捐赠的基础上,明门集团和中国残基会共同设立了“明门慈善基金”,截至目前,慈善基金已达3544.8万元。由此生长出助听类、助盲类、行业促进类和公益事业发展类四类项目,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受到了帮助。
(“脑瘫儿童康复计划”资助的孩子正在进行康复治疗)
“这些资助不仅有效的改变了贫困残障儿童生活状况,而且对于动员社会、传播公益理念、凝聚善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残基会理事长王乃坤表示。
第三,通过项目的激活带动,助力残基会体系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转型。
部分基金会在捐赠中叠加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以递送物资为起点建立起和家长的信任,并逐步配套其他的多元服务;部分基金会开始更为规范、标准地开展在地的捐赠活动,提高自身的规范化运作和对捐款人负责的体系。
第四,项目具有联动多元主体,形成政社合作、协同治理的发展潜力。
项目以中国残基会为核心,在体系内渗透到中残联体系的一些部门、各地残基会和基层残联,在体系外联动助残社会组织,形成了政府体系-社会组织-企业捐赠的相互激活与协同联动。
以轮椅捐赠为支点发起的脑瘫儿童滋养计划就是如此。2017年5月,中国残基会和晨光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合作上线行走捐,开启了步数捐赠和小额捐赠的大门。成为轮椅递送项目的有效补充,也是互联网公益的初步探索
2017-2019年,该项目线上达到1500万人次的捐赠,捐赠收入1600万元。随着项目越来越成熟,现已开通月捐。
自2018年起,在中国残基会的推动下,明门集团每年还拿出50万元非定向支持作为99公益日的配捐。截止2019年,项目共计支持了21家公益机构,23个公益项目。99公益日进一步打开了中国残基会作为社会化公益的枢纽平台,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阳光伴我行项目的带动下,我们扩大了对助残公益事业的宣传与倡导,联结了更多的公众。”中国残基会秘书长张雁华表示。
未来将更加契合残障儿童的需求
“总结十年的执行情况,不表示阳光伴我行项目的结束,它意味着一个新的合作的开始。”王乃坤在总结会上表示。
未来项目应如何发展?《评估报告》提出了专业的建议:
第一,激活轮椅捐赠中的社会选择机制。
中国残基会已经做了积极的探索,其中需求上报制便是一种社会化的选择机制,并不是把捐赠当作一项任务下派,而是地方基于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上报。在此基础上,中国残基会可以进一步激活这套选择机制和其中的地方活力。
首先,进一步将捐赠作为一种“福利”而不是“任务”,夯实“选择”的阀门,社会化运作的核心在于选择而不是行政压力或者用道德来代替管理。其次,系统可以适当向社会组织开放。
第二,发挥平台作用,挖掘体制内激活和体制外合作的发展潜力。
首先,项目可以以轮椅捐赠为起点,让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开展更为丰富多元的服务,对受助家庭形成一个更为综合的支持。
其次,将项目真正从流程化公共服务升级到对脑瘫儿童服务领域的系统支持。可能的内容包括组织扶持、能力建设支持、模式梳理、项目支持、联合筹款等。
最终,从脑瘫儿童社会组织的初创期覆盖到成熟期,形成一套针对这类组织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特征的行业共创平台,并借助于基金会将平台和各地残联对接起来,形成一套联动的体系。
第三,强化项目执行的细节管理。
(来自浙江金华的罗书坚,用明门轮椅推着儿子已跑了35个马拉松)
首先,更加精准地传递项目的核心信息,如受益人筛选条件、项目管理要求等。其次,实现从Excel到捐赠信息管理系统。第三,从每年一至两次往常态化项目发展,建立动态的供需满足机制,常态化供需满足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给地方留足够的时间做需求摸底,确保需求申报的准确性。第四,防止项目管理的重点跑偏,促使地方能够朝向专业的方向执行,本项目接下来可进一步思考如何判断地方执行情况的好坏,从一个宏观的管理层确定更加专业的标准和引导方向,从而促使地方能够朝向专业的方向执行。第五,增强对省基金会的能力支持,经过十年来的探索,部分地区已经渐渐依据当地的基础和特色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做法,中国残基会可在此基础上对各地优秀做法进行提炼并传递,使得更多的地区能够增加对轮椅递送项目的胜任力。第六,受益人隐私保护的进一步完善。第七,增强对脚蹬使用的培训或说明,参考受益人的建议考虑对轮椅进行适当改良。
“有十年合作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基础,有为残障孩子造福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有明门集团的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有各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机构的积极参与,新一轮的阳光伴我行项目一定会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契合残障儿童的需求。”王乃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