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来源 :上海科技报 作者 :
孙鸿烈、钱易等院士和专家、学者实地调研衡水湖环境状况
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是雄安新区正南方向的第一个设区市,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2019年6月3日,河北省工信厅公布文件《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升级搬迁改造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公示》,提出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将从邢台市区搬迁至邢台市新河县经济开发区,新落户点距离衡水市冀州区辖区3.4公里,距离衡水湖湿地保护区边界30公里。该文件一经发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反响。衡水百姓普遍认为,新河开发区涉及的滏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等,下游都是衡水湖,这些主要河流水体都有引黄河水的过境需求,生态环境敏感。邢钢及配套的焦化项目将对衡水市尤其是衡水湖湿地保护区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性影响。邢台方面认为在其所辖市域范围内搬迁企业属于可以理直气壮进行的“自家事”。有关专家则认为,衡水湖虽然位于衡水境内,但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对于整个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围区域的生态涵养和调节功能不可小视,因此,衡水湖的环境保护不只关系衡水一市的生态资源,而会牵动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全中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面临污染威胁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环境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英国奥雅纳公司、衡水学院等机构的院士和专家学者,围绕“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实地专题调研,参加了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科院联合主办的“衡水湖保护与发展”院士专家研讨会,围绕政策、经济、生态这“三本帐”,热烈讨论如何在邢钢转型升级这个事件中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协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担任会议主持。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衡水湖保护区总面积163.65平方公里,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华北绿明珠”“东亚蓝宝石”等诸多美誉。其中,衡水湖是古黄河、古漳河等多条河流数千年摆荡冲蚀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75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上游兴建水库、拦截水源,衡水湖失去了上游水系供给,1993年冀、鲁两省达成“引黄入冀”20年引水协议,1994年开始每年引黄入湖,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并成了鸟类的迁徙驿站和栖息地。2003年6月,衡水湖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衡水湖在保护珍稀鸟类以及维护华北平原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重要生态功能等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华北平原,它是“引黄”的关键节点,作为京南单体水面最大的淡水湖和华北地区唯一的内陆淡水湖,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非常完整,加之处于衡水市区中央,村庄环绕,周边人口稠密,具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典型性,专家认为其“比南方水乡湿地更为珍贵”。衡水湖保护区具有水域、沼泽、草甸、滩涂、林地等保持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已发现记录有鸟类324种、植物538种、鱼类34种、昆虫535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其中,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尾海雕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8日,国内外专家在衡水湖一次观测到308只青头潜鸭,而这种世界极危鸟类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高,在全球范围内的总量不超过1000头,比大熊猫还要稀少。2018年5月,有人首次用影像记录到青头潜鸭在衡水湖的成功繁育,表明了衡水湖湿地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变好。
与此同时,根据《衡水市“三线一单”研究报告》《衡水市大气污染源调查与人为源排放清单编制分析报告(2016年)》,衡水市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与周边城市相比,衡水市全年气压最小,冬季静风频率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利的气象条件极易使污染物发生汇聚、积累。而衡水湖是其中最低洼的区域,也是污染物最不易扩散的区域。并且,衡水市风向为西南偏正南方向,搬迁以后的邢钢将刚好在衡水湖西南方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缺乏合理性。钢企作为一个大热岛,对小气候产成的影响也可能不利于鸟类的栖息、生长和繁殖。
此外,生态环境部和京津冀三省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曾明确指出,冀中南平原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作为区域大气环境管控区,该区域严禁新增大气污染排放,省内其他钢铁项目优先向沿海工业区转移。
这些,正是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需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上,提升统筹层级,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邢钢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的原因。
邢钢搬迁合理性需要进一步谨慎论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孙鸿烈认为,邢钢不可能仅仅通过搬迁100多公里、投资100多亿建新厂,就能减少环境污染。衡水湖只有把周边流域都保护好,才不会成为排污池。而把衡水湖保护好,在全国都将产生示范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也认为,邢钢如果只是换个地方,并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要在源头削减污染。目前看来,拿出各自确凿的依据是支持或反对邢钢搬迁的双方应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这个过程中值得加以重视的是,虽然全国开展环境保护、环境检测都要测数据,但真正检测的数据太少,比如与饮用水水质相关的应测数据有132项,但平时真正检测的只有七八项,连总项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衡水、邢台等地区到底哪些工业有哪些主要污染物,这些在检测指标项中一定要补上去。”她表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研究员吕咏指出,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需满足9个标准,而衡水湖已符合其中的6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衡水学院教授武大勇强调,衡水湖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是独立存在的,对其所辐射的周边湿地、河道、上游水库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贡献不容忽视。又因为衡水湖处在禽鸟迁徙路线上,相关路线辐射到山西、河南,距离相当长,在衡水湖迁徙、繁殖的鸟类不只局限于衡水湖自身所拥有的。邢钢搬迁项目的实施将不仅影响出现在衡水湖的27种猛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分布广、数量大,从太行山到渤海海边漫长的沿线都是其通道),还将影响到整个华北地区的猛禽。青头潜鸭也不只在衡水湖出现,而体现为在衡水湖出现的数量较大。总体说来,邢钢搬迁对衡水湖及其辐射带生物的长期影响,目前还缺乏数据支撑。环境评价的范围不要仅站在各自城市的立场上,还应站在整个城市群或整个华北这个更大区域未来的立场上,不应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之破碎化。
住建部原总经济师、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李秉仁认为,河北省新建一家年产量200万吨钢的钢厂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建,这不仅关乎衡水湖的环境,而且涉及到整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布局和产能。钢厂的运输量非常大,有很多运输条件方面的限制,我国当前是否还要选择在内地而不是靠近原料来源的沿海港口建立钢厂,有待论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林家彬建议在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决策。在他看来,河北省有必要制定钢铁产业布局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规划,在其中融入地区间利益协调机制,包括税收方面的区域间补偿。
总体上,与会院士专家认为,衡水湖作为“区域气候调节器”和“生态环境的后花园”,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关乎衡水市,更应放到区域和国家统筹背景下来看待。邢钢计划搬迁至邢台与衡水临界地带这一带有“邻避”色彩的事件,对于当下中国各地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意义,因而务必需要谨慎对待,开展有第三方介入的进一步论证而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