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扶贫”新模式 首个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落地贵州
2019-08-0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8月6日,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AI豆(谐音‘爱豆’)计划”,通过人工智能产业释放出的大量就业机会,探索“AI扶贫”的公益新模式。
该项目首个试点落地在贵州万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提供免费职业培训,让贫困群众尤其是女性成为“人工智能培育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经过半个多月的教学、练习,现已有31名搬迁群众通过“人工智能培育师”的公益培训考试并拿到结业证书,其中24名为贫困女性。
“AI豆计划”万山区试点揭牌暨全国启动仪式
支付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姗表示,“自阿里脱贫基金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与脱贫结合的模式,希望发挥科技企业的优势,通过公益培训、职业认证及社会企业孵化的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的在贫困地区孵化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没有一种扶贫模式是适合于所有人的,‘AI豆计划’帮扶的重点是缺乏科技产业资源的贫困地区女性,希望为她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世界上的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在我国,传统观念和分工方式还普遍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中近半数是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差,无酬的家务劳动占去大量精力时间,让女性脱贫工作更为艰巨。据悉,“AI豆计划”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落地贵州万山区旺家社区,首期招募培训的学员中70%为贫困妈妈和困境女性。
“能在老家上班多好,家里多一份收入,又方便带孩子。”作为首批报名的学员,27岁的张金红和30个不久前从大山搬到“易地扶贫安置点”的邻居们一起,接过了“人工智能培育师”的培训结业证书。
“AI豆计划”万山区试点学员的培训练习场景
“不少人听说可以接触电脑、人工智能,还能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上班,就不停给我打电话!”社区书记罗焕楠介绍称,前来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大专、高中学历较多,年龄和背景经历跨度很大,有建筑工人,开流动餐车的,但在服装厂、超市、美容院等传统行业打工的留守妈妈、家庭主妇居多,最小的19岁,最大的37岁,有90%的人目前没有收入来源。
“希望她们在新农村的‘家门口’实现就业,不再因迫于生计外出打工,而和孩子、亲人分离,同时还能掌握一项新技能,有个人发展提升的机会。”李姗强调,为贫困女性创造在家乡就业的机会,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作为一份有着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能拓宽“母亲”和“孩子”两代人的“眼界”。
据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介绍,接下来阿里还会推出“AI培育师”职业考评体系,以推动行业规范化,同时承诺每年向“AI豆计划”输送至少产值1000万元的订单,开放AI标注服务平台,呼吁全行业主动释放产业红利。
记者了解到,在试点阶段,每个基地预计孵化培育20至50名骨干,就近覆盖50到100人的就业。未来一年,该项目还将在中西部贫困县加快复制10至15个基地落地。陈丽娟表示,“希望国内外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加入,把AI标注的订单定向输送给贫困地区,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就业脱贫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