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如果说政府是挖掘机,能力大,效率高,我们就像是绣花针,打扫、修补一些够不到的角落,做一些微观的、基层的事情。”沈东京边走边聊,在江西南昌老城区里七拐八拐,终于到了他所说的“宝库”。
两扇看不出年代的木门配着一把旧锁,打开来看,打包好的各类物资整齐堆放在客厅里。卧室改成消毒间,会议室也有模有样。展示架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银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等一系列奖杯、奖状,让人印象深刻。
沈东京说,这就是南昌市西湖区苹心志工社的物料仓库。这位1991年出生的社长和成立只有短短几年的志工社,是怎么从这样的环境里,闯出一片公益天地的呢?
公益不只是热心肠,还要有办法延续初心
沈东京做公益,其实也算是专业对口。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他,一直关注社会治理问题。读书期间兼职当快递员的跑腿经历,让他对社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毕业时,他也曾面临很多选择。“去企业还是考公务员,或者干脆回江苏老家,这些都想过。但是还是觉得公益这件事不能放弃。”沈东京说,最触动他的,是前辈们开拓事业时的艰难。“前人已经给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也认为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做的。”沈东京说。毕业后,沈东京加入南昌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后又加入旗下的苹心志工社,担任社长。
公益的难,首先难在“缺钱”和“缺人”。
为了筹集资金,志工社的同事们常常给西湖区乃至整个南昌市的企业打电话。“企业的对外办公电话,一个一个打,一时不被理解是经常的事情。”沈东京说。
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志工社的专职员工,能长期坚持的也不多。志愿者的流动就更大了。”沈东京说,社会对从事这样一份工作的认可度还有待提升。很多高校毕业生最终还是当了公务员,进了事业单位,或者去了企业。“大家总觉得那才是正常的工作,我们这个不是正途。就连我父母一开始也这样想。”
沈东京说:“我们的运营经费比例很低,但是有的企业对我们1%的经费都很不理解,说既然是做公益的,为什么还要钱呢?也有人问我们,你们是不是都特别有钱,才来做公益。其实我们的专职人员也是要拿工资的,志愿者们提供服务、办活动,也是有成本的。”
而在参与公益的各方中,不同主体的诉求也各不相同。“公益组织有诉求,企业也有诉求。两者的诉求往往又是不一致的。”沈东京说,“一些企业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助学,有社会影响,效果也好评估。但是公益组织策划的项目又不可能全是助学。”
如何与企业协商,协调各方利益,聚集起最多的资源,是年轻的沈东京和志工社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有的时候谈下来一个项目,不亚于一场商业谈判。”沈东京说。
“做公益真的不是只要一颗热心。热心往往不能持久,要想办法来延续初心。”沈东京说。
只有创新才让公益充满活力
“一定要发掘社会的‘痛点’,以此来设计公益项目。”这是沈东京对这几年工作的总结。
了解到很多乡村老人一辈子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去世后连一张遗像都没有。苹心志工社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一年多时间,该项目志愿者共为70岁以上的老农拍摄并冲印16英寸照片1500张。
志工社发现,环卫工人夏天饮水是个问题。于是,志工社给环卫工人发放大水壶,“装满水后摔在地上都不碎的那种,早上装满了能喝一天。”沈东京说,志工社特意在杯子上设计了企业标识。“这样企业的诉求更容易满足,项目的资金也更容易落实了。”
不过,苹心志工社影响力最大的“明星项目”,还要属“到家啦”公益物流项目。2015年7月25日,沈东京与队友一起开发的“进深山送老花镜去”众筹项目在网络平台上线。仅仅3天时间,筹款22万余元。
“不是什么项目都能上网上的公益平台,更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顺利筹集资金。”沈东京说,项目得到认可,最关键的还是创新机制。
“老花镜不贵,贵的是甄别和送达的成本。”沈东京点出了很多公益项目都面临的效率问题:一副老花镜成本可能只需要几十元,但找到需要的人,把东西送到需要的人那里,这个难度,甚至都无法用钱来解决。
沈东京和队友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在南昌的各大高校启动了“带上光明回家乡”活动,让乡村大学生寒暑假带上老花镜回到家乡,送给家乡的贫困、孤寡老人。志工社还精心制定了“带上光明回家乡老花镜招标方案”,让有能力的大学生参加招标,中标的大学生可以领取16副老花镜回乡发放,但也必须拍照片、写总结。
这个方案,不仅节省了数万元的配送费用,还为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很多学校也被这个点子吸引,主动在校园内为志工社宣传推介。
由于渠道成本大大降低,再加上与厂家的反复比价、协商,最终,志工社总共购置了一万副老花镜,为一万名乡村老人带去明亮。
一个好点子,串起了多方力量,也引来了更多支援。2015年“到家啦”公益物流项目因创新性与操作性突出,获得江西省民政厅公益创投扶持。目前“到家啦”项目已经延展出“生态洋娃娃到家啦”“老兵免费体检到家啦”“免费小药箱到家啦”等12个子项目。目前有志工社的两辆公益物流面包车常年穿行于社区乡镇,累计配送物资3万余件。
愿做社会治理贡献者
很多人原本以为,苹心志工社能做的,都是些送东西的“小事”。让沈东京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成功地帮助贫困户盖了房,给村里修了路。
2015年12月,沈东京带着志愿者进入江西向塘镇一个偏僻的小村,为老人免费拍照。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拉住沈东京的手,把他带到一条泥土路上。“老人抹着眼泪说,这条短短的百米小路连着她家,几十年了没有修过,只要一下雨,她和4岁的曾孙女就没有办法出门。”沈东京说。
“从来没做过修路的项目,能不能成呢?”沈东京心里也没底。他带领队友一起拍照、测量,向工程队询价。方案基本确定后,志工社连夜起草一份网络众筹方案,仅仅一个月,坑坑洼洼的土路真的变成了一条水泥小路。
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沈东京和苹心志工社开始项目化推进。2016年9月,一篇“为无家可归者修房子”的众筹,在微信朋友圈传开了。筹款成功后,首期就将为五户村民修建房屋。
鄱阳县凰岗镇清塘村刘姓双胞胎家的房子是“为无家可归者修房子”项目捐建的第二栋房子。刘姓双胞胎的父亲精神分裂,母亲失踪,村民清理出一个废弃的牛棚,供孩子暂居。沈东京在鄱阳参与抗洪救援期间发现了这个情况,开展筹款捐建行动。2016年10月,房屋顺利竣工。
随着“为无家可归者修房子”项目深入,项目已经逐渐固定化,常态化。目前20位核心捐助人已经成立专项的“呈香基金”,从而使项目持续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
“我们愿意做社会治理的贡献者。”沈东京的愿景,已经成了现实。曾任安义县长埠镇老下村“第一书记”的夏思捷对此深有体会。
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夏思捷与苹心志工社对接,为村民们带来了很多福利。200多位老人领到了老花镜,拍了艺术照,无房村民张祖平依靠呈香基金建起了新房。志工社带来的福利,让初来乍到的夏思捷迅速赢得了村民的拥护,也让外来的“书记”和村委干部之间迅速熟络起来。
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工程,苹心志工社不再是简单的公益项目执行机构,而成了四通八达的公益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与沈东京合作,利用现有的渠道,提高了公益服务的效率。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志工社在南昌的街边摆上一个冰柜,里面装满了冰棍和冷饮,为有需要的户外工作者避暑降温。原先还担心会有人多拿偷拿,没想到秩序井然,还有热心人自费补充库存,这让沈东京感到振奋。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开始肯定并推介苹心志工社。认知的问题扭转了,志工社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开展了。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