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一起拍抖音”:用亲情互动找回“家,N次方”
2018-09-0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曾有个桥段:有人问黄圣依的儿子安迪,“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他回答道,“不孤单,因为习惯了”。听到这答案的黄圣依瞬间泪目。
心头一酸的不只是黄圣依,还有无数屏幕之外的父母。也正因击中很多人的温软内心,这桥段迅速上了热搜,并成为很多亲子类文章里活用的“梗”。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则是许多人的读后感。
“陪伴”二字,力重千钧。它链接的,是散落在庸常生活里的脉脉温情。而这般温情,自带暖心体质,也是家之所以为家的缘由所在。
就在这两天,一部短片在网上流传。短片中,30个爱拍抖音的家庭露面,讲述了一家人经常在一起拍抖音的原因:有的父母是为了跟孩子一块收获生活乐趣,有的是想让孩子在网友点赞和打Call中收获更多自信,有的是想记录孩子成长中好玩的瞬间将来“立此存照”……它不煽情却颇显温情,不怎么提“爱”却特别有爱,于平淡处撩人心弦。
全家一起拍抖音,看起来似乎只是整点乐子,但那些同框跳手势舞、秀萌系合照的画面,总让人觉得“特暖”。究其原因,一家人合拍抖音,是以爱为圆心画圆,手机即圆规,而画成的圆圈则是“家”。
构筑起能够对亲情“互联”的正能量场
如果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是恋人剖白,那家的打开方式就是,“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就是和你们一起经常拍合家欢”。而那些举家同乐的抖音短视频,其实就是视频版本的全家福。
在抖音上,有很多“阖家欢聚”的短视频:有“宠娃狂魔”跟孩子嘻哈玩闹的,有成年子女跟父母“联袂”耍宝的,还有很多“三世同堂且同乐”的……通常都是场面很“魔性”,画风很欢乐。
与其说他们拍的是好玩的事,不如说拍的是“爱”。对很多人来说,拍什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拍,这跟那句“没你的地方只是住处,有你的地方才是家”彼此观照。跟家人在一起,而不是视频内容本身,构成了“有趣”的关键点。
因为有爱,所以美好,拍抖音则是为这份美好标下刻度,那些视频就是“去仪式化”的生活仪式,是保存了亲情鲜度的保鲜柜。这也给人以启示:暖也许无需抱团,只需向身边人张开怀抱。
此前网上有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最好的生活场景——“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最爱的人就在对面”。其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在一起”。而“最爱的人一块拍抖音”,正是以“在一起”的形式感为砖瓦,构筑了能够对亲情“互联”的正能量场。在此场域内,那些“天下父母心”“子欲养而亲仍在”的情节,都是在人的内心建筑爱巢。
就此看,家人一起拍短视频的意义,不只是增进了亲子陪伴或亲族和睦,更是让不少人“重新发现了家庭”。
“重新发现家庭”,是为了找回更多的温暖
家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说到“家”,很多人会想到“归宿”“港湾”等温情语汇。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家在很多人心中的分量在削减。
在泰戈尔那,“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构成”,在杨绛那,家是“可以抵挡世事浮沉的庇护所,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心灵嘉美之地”,可到了时下的很多人那,家内含的隽永亲情,似乎早已被“逼相亲”“催婚”和婆媳相处等琐碎问题给挤干。“家庭观念越来越淡”,已成为很多人的切实感受;有些家庭内耗,也在变成社会问题。
这不是偶然:随着家庭结构从联合家庭到主干家庭,现在又在向核心家庭为主乃至“一人户”转变,还有交际核心逻辑由血缘向“业缘”切换,血缘在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被削弱,加上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渐成“主流”,很多年轻人的家庭观念确实变淡。
但在社会转轨与人伦亲情之间有着离心力的背景下,找回更多的家庭温情,很有必要。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中国人际关系“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漪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照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划分亲疏”,家庭就是最亲密的关系圈。重新发现“家庭”,找回寓于“最亲密”中的密码,并更加珍视家庭、顾惜亲情,也是回归本心,安放内心。
这不是要让人们回到传统熟人社会常见的“大家庭格局”中去,而是“向传统要现代”,让那些暖心的亲情回归,继而成为舒缓人们现世生活中疲惫感的缓冲器。
这个社会需要多些“暖意”,需要多些亲情,若人们都能顾惜亲情,那由亲情伦理生成的归属感、延展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普适性情怀,也能对冲人们内心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这就需要多涵养亲情。就当下看,因代际次元壁的横亘,及高交往频次下的起摩擦几率,太多年轻人虽然喝了很多讲亲情、感恩的鸡汤,却依旧学不会对至亲的理解与包容,最终也应验了那句话——“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这或许就需要我们跟亲人间多些沟通、陪伴,也强化必要的仪式感。
做鸡汤“中转站”,不如做温情的“批发部”
不论是时下的《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等爆款网文和指控“手机才是爸爸的儿子”的小学生作文,还是此前的“常回家看看”立法争议和“朋友圈里出孝子”现象,都反映了亲情互动的必要仪式感匮乏等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就算有千百个理由,有时候把花在垃圾信息上的时间挪点过来,不是难事。
现在很多父母总是宁肯“手机党”上线,也不肯对孩子多点陪伴;还有媒体常曝出“家庭聚餐儿孙全在玩手机老人一怒摔盘子离席”等新闻,引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的感喟。这让人唏嘘。
而抖音们则为这些“手机党”玩手机和亲情互动,提供了“两全”的可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玩抖音不如全家一起来“学猫叫”或跳海草舞,这让家人团聚时收获的不只是乐趣,更是亲情涵养空间。
非但如此,以“家庭参与度极高的线上社区”面目出现的抖音,还会为润泽家庭关系提供契机。抖音自带的轻松感、趣味性等属性,为高质量陪伴和亲情沟通新打开了一道窗。
以往中国式家庭的整体面相是紧绷着的,父母跟孩子、成年子女跟老人的关系,也被“管束”“教训”等带入了紧张状态,聚在一起开心玩乐的情形并不多见。而代际距离的扩大,也让家人共度的时光愈显奢侈,就算聚在一块了,经常也是找不到共同话题。
但一起拍抖音则带来了新的联结方式:聚在一块的家人不必再绷着脸,而可以以回归童真或共同“尬舞”的法子找到共同话题,在“趣味相投”中消解了可能存在的没话找话式尴尬。到头来,这也会重塑很多家庭关系:有些羞于说出“我爱你”的人,在邀请家人一起拍抖音时,也是以另一种方式道出了那三个字——“我爱你”。拍抖音,只是发轫于爱的亲情互动手段。
对公众而言,与其以转发“顾惜亲情”“感恩重孝”主题帖子的方式表心意,做鸡汤“中转站”,不如做温情的“批发部”,用亲情互动发掘“家,N次方”。在一起拍抖音中对身边人温柔以待,也胜过太多苍白话语的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