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发布 美籍华裔慈善家更关注教育领域
《“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发布 美籍华裔慈善家更关注教育领域

2018-07-1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6月27至28日,“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举行并发布《“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清华大学供图

近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亚太中心联合主办,包括全球化智库(CCG)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参与合办的“全球华人慈善行动——清华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来自太平洋两岸的著名慈善家、专家学者以及基金会代表,就中国和美国华裔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与高等教育、华商与慈善、慈善研究方法等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论坛还发布了《“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该报告为后续全球化慈善联盟的成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以2006~2016年间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筛选出60位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捐赠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华裔慈善家,分析他们的捐赠动因、目的和领域,归纳中美两国华裔慈善家的捐赠趋势及其社会影响。报告还研究了中国慈善家与美籍华裔慈善家通过慈善贡献社会的创新方式。

美籍华裔慈善家作为一个群体,成为此次研究的重点之一,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以及在高等教育捐助方面的付出正推动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动提供可循之路。

华人慈善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陆企业家们实现了迅速的财富积累。21世纪初,热心慈善的企业家们开始作为第一代慈善家群体活跃于中国社会舞台。

据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陆第一代热心慈善公益的企业家往往是白手起家,经历了艰难打拼的创业过程,大多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完整的高等教育。他们的慈善行动主要出自于回馈社会的善心,慈善方式也大多以捐钱捐物等直接捐助的形式为主。

据《“全球华人慈善行动”首期研究报告》,在中国公益基金会的数量超过5500个(截止到2018年7月16日,全国共有6623家基金会,编者注),在2006年到2016年之间,增加了四倍多;中国慈善组织达10万家,志愿者6500多万人,每年汇聚约1000亿元社会捐赠,成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华裔慈善家热衷教育

近年来,随着美籍华裔企业家实力的增强,美籍华裔慈善家的慈善行动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美华裔人口约4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3%。美籍华裔进行的大额捐赠(100万美元以上)高达4.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约占美国所有大额捐赠总额的1.2%,占比与其占全美总人口比例一致。截至2014年年底,全美有近1300家美籍华裔基金会,比2000年增长了418%,是全美基金会增长率的近三倍。

根据上述报告,美籍华裔慈善家主要致力于拓展高等教育机会、推动医疗研究与科学创新以及支持文化艺术发展;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捐赠占美籍华裔慈善捐赠的主要部分。

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百万美元捐赠名单显示,2008年至2014年,美籍华裔大额捐款中的66.4%流向了高等教育领域。其中,美籍华裔慈善家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向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普莉希拉·陈和马克·扎克伯格向旧金山公立学校捐赠1.2亿美元,这两份巨额捐款直接提升了美籍华裔慈善家捐赠的总体规模。

“美国具有成熟完善的慈善激励机制,美籍华裔慈善家通过捐赠高等教育,既能满足自身承担社会责任、体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又能获得政府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菁华指出,美国的慈善激励机制为慈善家的捐赠行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

中西文化结合

专家指出,美籍华裔慈善家热衷捐赠高等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教育双重影响的结果。

美籍华裔慈善家大多接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理念;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看重教育对个人、对社会、对全人类的价值,相信高等教育改变人生的价值与力量。与此同时,他们十分重视慈善项目的综合评估、持续影响力和社会效果,希望在自己有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给予捐赠,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捐赠高等教育恰好体现出他们渴望的影响力与价值追求。

据该报告研究,就美籍华裔慈善家而言,最常见的两个捐赠动因是行业兴趣和个人从属关系,其中基于种族血统的从属关系而进行捐赠的常见领域就是高等教育。众多美籍华裔慈善家都优先支持中国学生接受全球教育,如冯国经、冯国纶两兄弟出资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赵锡成博士一家为纪念赵朱木兰,向哈佛商学院捐建高级管理培训中心,培养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段永平和刘昕夫妇向俄亥俄大学进行了大量捐款,支持中国学生在传媒领域求职和创业。

美籍华裔慈善家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国需要适应并引导全球化进程,而高等教育对中国培养全球化人才至关重要。

“善二代”正在崛起

如今,中国大陆第一代慈善家的子女和海外华人慈善家的后代作为新一代华人慈善家(“善二代”)正崭露头角。与第一代慈善家不同,海外华人第二代慈善家往往成长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在继承家业的过程中面临企业发展的挑战。

而在进行慈善行动的过程中,他们更关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借助各种合作途径推进慈善工作。海外华人“善二代”慈善公益精神的形成与父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同时也带有自身成长经历和时代变迁的烙印。

报告指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对慈善文化的传承,表明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华人在海外重建了各种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以华商与侨领为核心形成了各种华人社团,组织多种活动,互帮互济,处理群体内部事务及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包括血缘纽带的宗亲会、地缘与方言纽带的同乡会馆、以业缘为纽带的商会、以信仰为纽带的各种宗教团体等。

“达则兼济天下”,海外华人不仅承担着华人社会的公益与公共事业,而且反哺当地社会,或回馈家乡与祖籍国。各地的华文教育就是他们自发组织而发展起来,形成华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体系,不需要当地政府出一分钱一分力。

(综合《人民日报》、中新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