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2018-06-0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你看过轻度脑瘫患儿打太极拳吗?

你见过唐氏综合征患儿表演的武松打虎吗?

你听过孤残儿童唱京剧、耍水袖吗?

如果你了解儿童福利院的工作,就知道要做到这些有多难。

身着全套行头的孩子们,依次上台表演了太极拳、京剧《游园惊梦》选段、京剧《武松打虎》选段、舞蹈表演、刺绣作品展示……2018年春节,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如痴如醉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叫好声,台下的观众都全情投入,激动不已。正是这群能唱会跳的快乐孩子,吸引着记者前来探访孩子们生活成长的地方。

首创双亲家庭照顾模式

17年前,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划出5336平方米的空间,首创双亲家庭照顾模式——“阳光家园”,计划设立24户家庭,单户面积148平方米,为孤残儿童提供稳定而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目前成功启用13户,为孩子们创造了“家庭照料”“医疗保健”“培智教育”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照顾模式,做出了培养孤残儿童“情、能、智”的新尝试。

因为98%以上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福利院针对0-3岁婴幼儿设计了“大家庭”养育模式,设立4个班组,每组不超过15名孩子,每名早教老师固定抚育3名孩子。运用“回应式抚育”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早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刺激、关爱、情感依恋和适合其发展的各种游戏体验,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跟孩子建立起长期稳固的情感依恋。

福利院聘请真正的夫妻来做孤儿的“爸爸妈妈”,一般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全职照顾孩子。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到家里生活了。每对爱心父母代养4-5名残疾儿童,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自主安排孩子的生活,帮助这些残疾儿童与成人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爱心妈妈还必须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成长日记,并教导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文化知识。

13对爸妈养育65个孤残儿童

今年42岁的郑勇是“阳光家园”203家庭的妈妈。2009年2月,她和丈夫史德义来到福利院组建了一个“爱心家庭”,成为5个孤残儿童的爸妈。

来福利院之前,郑勇就听人说过照顾残疾孩子不容易,自以为做好准备的她,在4月的一个清晨就感受到了做残疾孩子父母的不易。

小娜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智力发育迟缓,6岁了大小便仍不能自理。一天早上,郑勇刚起床,来到洗手间,看到小娜坐在马桶上,洗脸毛巾放在面盆里。郑勇高兴极了,帮助小娜锻炼坐马桶终于有效果了。但当她的手触碰到毛巾时,稀稀拉拉的大便顺着她的手指缝流了出来,恶心伴着挫败让郑勇很委屈。

丈夫安慰她:“小娜今天都知道坐马桶了,你这些天的辛苦没白费,应该高兴啊!家里的孩子都需要特殊照顾,我们的责任就是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这都怕,以后的困难多得是。”

像郑勇和史德义一样的“爸爸妈妈”,“爱心家园”里现在有13对,养育着65个孤残儿童。

404家庭的爸爸沈啟政则是自家孩子眼中最有耐心的爸爸。他家刚开始是5个男孩子,为争一个玩具或零食常常打闹成一团,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妈妈张敬兰性子急,经常手忙脚乱的,每每这时沈啟政就一边忙着给小哥几个调解,一边安慰爱人要再耐心一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儿子小河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流,造成了他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乱扔东西。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他一乱扔东西,沈啟政就会帮着捡回来,一边安慰他,一边带他离开当时的环境,想方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爸爸上千次上万次的重复教导下,小河基本上改掉乱扔东西的坏习惯,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家里时常能听到他欢乐的笑声。

根据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的追踪观察,进入家庭的孩子,只要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时间长了以后,在家长一对一的照顾和家庭氛围的呵护下,能从重度残疾变为轻度残疾,从无法自理到知道自己穿衣、上洗手间。

融在骨血里的爱

家庭养育不仅有助于满足孤残儿童的情感需求,对于塑造儿童健康心理也很重要。

如今已考上职高的小庐常常回家看望郑勇妈妈。他说,自己是孤儿,以前上学时听到同学背后议论他没有父母,心里特别难受。直到进入爱心家庭,他才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告诉同学,自己也有爸爸妈妈。每当郑勇去学校接他,小庐总是很热情的主动告诉同学:“我妈来接我了!”

孤残儿童更渴望有个家,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在家里,他们有人爱,也会爱家人。

每天,203家庭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都要先到厨房,抱一抱妈妈,才到客厅去玩。两个大儿子阿泰和小顺更忙活,不仅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关心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经常帮他们捶背、揉肩。

郑勇说:“我感到非常幸福,这就是我坚持做‘爱心妈妈’的理由。我爱我的孩子们,我舍不得他们,他们更舍不得我!”

103号家庭的李江美妈妈,是女儿心中的偶像。

她非常注重仪表,什么时候站出来都是衣着得体,时尚靓丽。虽然家务活繁琐累人,但4个女儿每天都被打扮得像小模特一样,小辫子梳得更是花样百变,在全院都是有名的,孩子们班上的老师都经常上门讨教。

李江美非常乐于助人,院里谁家妈妈有事,她都愿意搭把手。言传身教的影响,给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

二女儿小挽今年12岁,在院里上学,懂礼貌爱劳动,除了日常生活能自理外,还学会洗碗、洗菜、洗小衣服等。小挽的老师经常对李江美说:“你家小挽真好!做事好认真好负责,我们让她拉着别的小朋友,她会一直拉着到学校,放学了还会把小伙伴送到他妈妈的手上,真是一个好帮手。”

“铁打的爸妈,流水的儿。”正是每位爱心爸妈365天全方位的守护,才有了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这里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口号,是融在骨血里的爱。

“每个孩子走的时候我们心里都难受,但还是希望他们能被爱心家庭领养,可以健康成长,自食其力。”104号家庭张敬华妈妈说。

这,也是这些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祈愿。(文中所有孩子均使用化名)

(据《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