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心怡
5月26日,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重点活动之一的“起承转合”非遗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在南京开幕。
险峰长青创始合伙人、险峰公益基金会发起人陈科屹应邀参与了此次论坛。他以“给过去一个未来,给社企一个生命”为题进行了主论坛发言。针对眼下社会企业无法兼顾公益和效益的难点,险峰长青与起承文化经过创造性的探索和思考,建立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社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利益分享规则,并将此命名为“起承-险峰”社会企业投资模型,希望借此,赋予社会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企业的难点
据记者了解,在国内公益行业内,普遍认为社会企业就是用商业的手段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开办一家社会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这使它区别于传统的商业企业;一家成功的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运营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使它区别于传统的公益组织。
社会企业的三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设定、商业模式、利润分配的方式。然而,在实践层面,业内普遍对于商业模式以及利润分配的方式如何操作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比如能否分红,如何分红等问题,并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
社会企业难以清晰地说明和界定,或许正是因为它是介于商业企业和公益组织、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种中间状态,并没有划定明晰公认的边界。同时,这也意味着社会企业具有商业和公益的多重底线,如何权衡取舍就涉及到多种利益张力间的博弈。
近年来,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形成了一股社会企业热潮。但正是这种中间状态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国的社会企业除了以上根本性的特征外,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框架准则和衡量指标。这也致使在现实层面,社会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投机现象,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企业这种组织形态的健康良性发展。
陈科屹认为,社会企业的难点,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如何平衡好公益和效益的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答案,如果要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企业这种组织形态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起承-险峰社会企业投资模型
险峰和起承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试图做一次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探索和突破,陈科屹认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设立明确清晰的规则和结构。据此,设计了一个模型,在利益分配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上,确定了相对量化和透明的框架。
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公司治理上,这个模型是通过社企的团队,持有普通股来主导董事会和运营执行,投资人是持有优先股优先分配股息,占少数董事会席位。
在收益分配方面,团队承诺将获取分红的50%用于慈善公益事业,投资人每年优先获取7%的固定单利股息,不强制每年分配,可累计。
陈科屹希望用这样的框架,来建立社会企业的运营方式,这也是目前起承采用的框架。所以我们命名为“起承-险峰社会企业投资模型。”
经过进一步的梳理,记者了解到了这个模型的核心逻辑:
首先,团队来主导创业,那么团队就应该享受到,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的红利。只有如此,团队才会有激励。而将获取分红的50%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包括社企投资),也可以确保团队不忘公益初心,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其次,对投资人来说,设定只拿固定的单利回报,可以保证在做投资时,不会完全受利益驱动,这需要投资人也有公益的发心,使大家可以更加关注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为什么给投资人设定7%的固定回报呢?对投资人来说,这是投资行为,除了有难以量化的社会效益回报之外,在可以量化的经济利益回报上,投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值增值,最基础的诉求是抵御通货膨胀。我们经过大致的计算,决定以7%即类似银行贷款利率保证投资的利益。这不同于银行贷款的是,不要求保本保障,且不要求一定每年分配股息,对企业而言融资成本较低。
最后,在这个模型中,不要求企业保本,不强制每年派息。让企业有更大的灵活度,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同时拥有外部的资金支持,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低。
陈科屹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框架,让社企的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规则都相对合理,能够让团队和投资人也有相对合理的回报。
社会企业的多种探索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眼下,国内关于社会企业的探索多种多样,很多机构结合自身的特点去推进社会企业的界定和发展。
比如,深圳慈展会对社企的认证,要求其固定分红比例介于35%-50%之间;
有投资方要求社会企业1/3的盈利可用于分红,2/3归董事会分配(反哺公益行业);
又如,有些机构会创立了商业企业和公益组织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公益主体在企业占一定比例的股份,且企业的部分利润捐赠给公益主体;
有些机构承诺永远不分红,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例如前5年)不分红;
再如,双方经过口头确认,一致认定机构本质是社会企业,但仍采取企业的架构和规则运营等等。
其实社会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具体规则并无对错之分,国内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陈科屹表示,起承-险峰社会企业投资模型是双方在一致的价值观下,反复交流探讨出的一个顶层设计方案,是为了更高效地推动起承这家承载着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使命的社会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希望它能够为那些真心关注和推动社会企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同时,我们也倡导更多的社会企业参考这个模型,期待帮助更多的投资人规模化的进入社企投资领域,实现大家的共同成长。
同时,模型中的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这套模型中涉及到的具体数字比例是起承和险峰共同讨论的结果,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陈科屹还讲述了一个与起承设计这个模型的小插曲:险峰提出7%的固定回报后,起承团队希望可以为投资人带来更有吸引力的回报,认为这个比例太少了,但险峰认为这是足够且合适的,并最终说服了团队接受7%的提议。所以,具体应用到不同的案例时,资本方和企业可以在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双方的现实情况充分地讨论协商,制定出适合各自发展的合理比例。
对于这个模型的未来,险峰和起承非常有信心,并表示,推动社会企业真正高效的发展,需要前期确立明晰实在的规则和结构,划分出实质可行的边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