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幸福乡村图书馆: 一个知识分子的互联网公益行动
幸福乡村图书馆: 一个知识分子的互联网公益行动

2017-12-2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这是老纪被多家媒体采访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而丰富的人生一定是多元的。

“老纪”原名纪中展,因喜好读书成立“老纪读书会”而得名。2000年开始从业于媒体,先后涉足过创业、投资、教育等行业。但令他最向往的还是阅读和分享,2015年9月,他和饶毅、鲁白、谢宇三位科学家创立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何领域都能倍显力量。

2013年,正值互联网发展期,抓住机遇的他,利用网络团结起全国各地的读者,建成了一个小而美的公益项目,为乡村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幸福乡村图书馆,互联网成了这个项目中所有环节的“媒人”。

四年间,老纪和网络那头的人可能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但就是这张网让大家彼此协作、相互默契、共同成长。老纪说,他仅仅是发起人和牵头人,因为互联网这个平台,让大家能聚合在一起,他们才是图书馆的主力。

截至2017年底,幸福乡村图书馆已在全国建立了21所。

“试水”公益

2006年,纪中展涉足公益,和大多数公众一样,通过给公益组织捐钱完成自己的公益行为,但捐款的去处,都需要询问获知,这令他有些无奈。公益组织应主动披露,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公益组织起步的写照。

除了公益外,纪中展还有一个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

2008年起,他开始向周围朋友推荐书目,随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了他这个“嗜好”最大的空间。玩微博、微信、网站,这些互联网新媒体渠道都被他用来读书、荐书。为此,他获得了“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评论员”等称号,有空也会去社区“蹲点”分享读书乐趣。

2013年,纪中展的微信上已经累计了20万粉丝,除了读书、荐书外,时常也会有些求助信息,此时,拥有一定粉丝基数的他觉得为何不自己来干把公益,让原先有着善款不透明的经历能否改变?

很快,纪中展的微信粉丝读书会成立,并在全国一下子铺开了21场,各地书店和歇息时光廊都成为读书会的领地。随着微信粉丝的增加,一个以“老纪读书会”为名的自发组织成立,以书为伴的朋友们提出为何不将阅读习惯和方式推广至乡村,让中国更多偏远地方受益,这也符合读书人精神。

专业公益加之书友建议,纪中展决定以项目展开众筹为乡村孩子们建立图书馆,还给这个项目起了个特别幸福的名字——幸福乡村图书馆。众筹消息一经发出,通过微信赞赏平台首日便有10万元进账,同时粉丝承诺的捐款总计还有200万元。

纪中展从未想过一个公益建议会引发公众如此大的热情。

一个idea让自己在公益界“红”了!

“当时,我们估计建一个馆需要20万元,大家可能觉得读书之人不会差到哪里,所以读书的习惯为我做了信用担保,才会短期内筹到这么多钱。”纪中展说。

互联网的“媒人”效应

200万元的承诺捐赠也逐渐到位,为了公平、公开、安全、高效,纪中展在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成立了专项基金,做专业公益。

“如果通过微信赞赏平台的捐赠会统一进入到基金会的专项基金中,每笔支出都由基金会财务人员专项审计。”纪中展说。

如何将这笔钱用好,得益于互联网的纪中展同样依靠互联网,原先筹钱,现在筹人。通过向群友们的发布建校信息和对群友们提交的选址信息进行研判和探讨外,他还征召全国志愿者加入,形成了有7个非全职人员来管理基金项目的运营、财务和500多人的志愿者群体。

有了队伍,但项目推进并非一蹴而就。2016年以前,虽有募款额,但所建学校并不多,究其原因纪中展将其归结为都是非全职公益人参与,意见不太统一,议事规则不明确。2015年,纪中展和团队开始学习如何在网络的两端开会,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2016年之后,整个项目团队逐步走入正轨。

有些可能一年难得见上一面,但大家在网络的两端均相互协作,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小型的、差异化、去中心化、以互联网为核心,这个是小型公益组织的特质,大家虽不见面,但心往一处想,网络作为平台,我觉得这种效率比公司还高。”纪中展说,“无论是那7个管理基金项目的非全职人员,还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志愿者,均不从图书馆项目专项基金的募款中取酬,募款将100%用于乡村幸福图书馆项目,而一些志愿人员补贴将通过单独募集或者自行补贴解决。”

老屯中学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该校校长通过网络找到纪中展,希望幸福乡村图书馆落到这里,消息得知后,纪中展通过网络发布需求信息,网络那头负责选址的志愿者前往台江县老屯中学考察,而负责建设的志愿者研究选用何种板材建设,运营志愿者考虑今后项目运转,专项基金的工作人员拨付善款,各个志愿者看似分散在网络的多头,但都通过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这让纪中展看到了互联网公益带来的强大能量。项目的持续推进,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从2014年开始,项目在贵州的雷山县、麻江县,安徽宣城县,河北武强县、崇礼县逐步落成。截至记者发稿时,幸福乡村图书馆在全国K12(12年级以下)学校已建有21所。

2017年7月15日,影视明星钟汉良受幸福乡村图书馆公益行动影响决定捐献。首座“钟汉良幸福乡村图书馆”在山西榆社云竹中学举行奠基仪式,将有400多名学生受益。

纪中展说,虽然幸福乡村图书馆项目是我发起的,但利用互联网推进项目执行,但每一名参与者均通过项目赋权。他给互联网公益总结了三点,“一是每个人都有决策权;二是项目为每个人赋能,均拥有投票权和决策权;第三项目信息共享,每个环节都公开透明,完全去中心化。”

“这让很多人乐于参与,建立的每个图书馆都是自己的。”纪中展说。

向1000所图书馆目标进军

根据目前的筹款和建设节奏,1000所图书馆的目标已经被纪中展和项目团队列入发展规划。而这种规划也考虑着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现实。

全国城镇化推进后,一个乡里的初中开始并校,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而一些低年级小学还必须在建在村里。纪中展和团队们做过估算,一个县有6至8个乡,每个乡约有6所学校,经过综合评估后,接下来将会集中在贵州、河北、河南和山西4个省进行图书馆建设,总共约有1000所会被建立。而分级阅读和各地图书馆间的书籍交换也被列为考虑之内。

随着幸福乡村图书馆的火热,有很多人提出为何不建立电子图书?纪中展觉得,读图吸收知识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培养一种阅读习惯,现阶段更多地让乡村孩子能够有书读,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纪中展有时间会去已经建成的几个乡村图书馆看看。只要是发现书架上的书非常新,他就会有些不太高兴,而看到被翻得皱巴巴的书,他会更开心。他说,这会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