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2016年12月16日晚,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美丽中国公益项目联合主办的“京师公益讲堂”第48讲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美丽中国理事长刘泽彭做演讲
美丽中国理事长刘泽彭作了“大学生支教与领导力提升”主题演讲,从大学生支教与领导力培养的角度,结合自身长期地观察与思考,深入解读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一批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何在支教过程中实现自我迭代与成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城乡教育资源失衡、乡村教师流失严重、辍学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每年有80%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在农村仅有5%。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目前,中国农村流动儿童是2877万,而农村教师约为330万,师资力量较弱,且年龄老化、学历低、普遍缺乏专门训练。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刘泽彭介绍了美丽中国的“轮换制”模式。通过招募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到农村,开展两年有计划的支教活动。支教老师基本上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其中有10%是海归,经过筛选以及严格的训练,选拔出合格的老师,每两年进行轮换。美丽中国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教育的关键是育人,美丽中国选拔出优秀的大学生走进山村,就是在传递一个正能量,就是说,我们世界上还有人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个作用,我觉得往往比用分数衡量一个老师的作用大得多。”在刘泽彭看来,美丽中国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播,这将发挥出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
除了贫苦地区的孩子们,刘泽彭对支教老师也保持着长期、持续地关注。他们是一群有情怀的年轻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在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来到农村,要上课、演讲、家访,做调查研究。经过两年扎扎实实地历练之后,实现了自我的迭代与突破,也会成为中国未来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张容荣老师分享在美丽中国支教的新鲜体验
自从2008年以来,美丽中国已经为乡村地区输送了1000多位项目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容荣,目前正在广东潮州汤溪学校支教。她也特别回归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支教经历。进入项目地支教的第三个月,她所教授的七年级英语成绩由62.1分增长到了71.4分,她所设计的班级口号也由“I can do it(我可以)”、“I can do better(我能做更好)”变为了“I am the best(我是最棒的)”。同时,她和队友正在创建文学社、竖笛班、心理空间、健身空间等学生自主社团。在这里,她正和孩子们一起,一点点探索着彼此身上的更多可能和潜力。张容荣老师说,支教这三个月成长很多,再遇到任何事情,不只会带着责备去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是用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问,“因为什么,才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
赵巍老师分享支教故事
曾支教于潮州市新圩镇渔村小学赵巍表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即使慢了一点,但是支教老师所带来的改变,一点一滴正在发生,哪怕真正渴望的飞跃发生在下一代身上。这些年轻人不只是老师,而是一个团队乃至整个社区的管理者,不仅要和孩子沟通,还要深入社区,与当地家长、当地老师和社区领导者共同合作。
刘泽彭强调,支教青年这两年的成长非常大。一个优秀的教师几乎具备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所要求的所有核心素质,参与农村支教,为青年人锻炼个人领导技能、设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使他们健康地发展个性、建立自我认同与核心价值观,而这些都是提升青年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活动现场,刘泽彭还就支教与职业发展、生活体验、自我提升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