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前一段时间,南方周末也自己做了一个捐赠的排行,当时我看到微软的捐赠是零,在我们了解一些案例中,像一些跨国公司,很少捐款,几乎捐一些跟他相关的一些设备,而且所有公益的项目都是自己在实施,这一点跟我们理解的这种差异很是蛮大。所以我想有民族的这种差异在里头。
我们做慈善排行榜,有很多的基金会,所有的基金会里面,他们对资金的审批有严格的程序。对国外,对公益组织的这种评价,是花钱的这种成本,花钱的这种效率,和企业的这种评价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跟国外应该是有差异的。我们知道比方说四川红会,还有民政厅,他们接到了大量的善款,一时间没有能够及时地把它放到一线里去,以后有个审核,都有标准,一定是按这个程序去做,所以是滞后了,效率应该是有问题。所以没有讲到监管的一些东西。
董鸿乐:感谢,继续提问,因为我们这次出席见面会的除了我们的主办方之一刘京先生,还有陈光标先生之外,还有我们慈善家的代表和慈善企业的代表,我希望下一个问题可以给他们。
记者:您好,我是小象晨报的记者,我听说恒源祥公司有一个活动,为灾区儿童编织毛衣,我想问一下现在编织了多少?
陈忠伟:刚才我听了两位慈善人士的讲话以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慈善战略,我觉得我们今天在探讨,如果把它改一个题目,我觉得更适合,叫中国的慈善战略座谈会,我觉得更有意义在这里。其实今天并不是在说我们一个企业的慈善行为,今天我们应该是站在整个中国的平台上来谈我们未来国家的慈善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展。今天借这个机会简单地谈谈我们的想法。慈善是不是一个富人行为,还是穷人也能做慈善。那么慈善到底是一个什么事情。我记得我前两年参加中国慈善大会的时候,有一个解释给我很大的启发,什么叫慈,什么叫善?慈和善是两种定义,慈是我们的一种习惯,善是我们的一种行为。所以慈善它是分两部分组成的,是我们先有这样的一种习惯,然后我们才会去有我们的行为的结果。
其实我们在做这个慈善活动的时候,我们也是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我们在2005年启动了一项活动,也就是为中国的孤残儿童寻找爱心父母,编织爱心毛衣。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我们找到了很多慈善我们没有发现的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们现在目前为止所编织的毛衣累积的总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大概有五十万件,也就意味着有五十多万的爱心父母是编织毛衣赠送给孤残儿童。在这个数据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这五十多万个爱心父母当中,有60%以上其实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身是一些下岗职工,本身还有一些是残疾的人员,还有一些是我们说监狱里面的服刑人员,他们在参与这个活动。这个让我们其实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么慈善到底是什么事情?我们中国的慈善未来应该怎么去做?其实通过恒源祥行动,我们觉得中国的慈善未来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但是我们现在需要把一些概念很好地理清一下,什么是慈善?慈善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是不是只是有钱人的一种权利?我觉得它不是对等的,慈善是每一个人心性当中本身有的一个内容,只不过是有没有这样的平台去让他去表达。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的祖父家里面是没有钱的,但是他每年他都会去把路上的坑他去把它填一次。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做慈善一般都说你捐款捐了多少,当然我觉得慈善需要很大的物力、财力,但是我觉得慈善更需要一种组织,制度和文化,让慈善去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血液当中,我觉得这更重要。五十年代我们经常说我们家里面叫夜不闭户,我们也能睡上觉,但现在很难。这是什么呢?是我们心里面,你对慈善的一种由心而发的东西,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在情感和精神上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在慢慢的觉悟,在慢慢的提高,很多的人他不由自主地有一种善意的行为,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已经很多了。就像雷锋以前说,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那要一辈子做好事很难。所以我们在做恒源祥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未来恒源祥行动是不是能做一百年,我们不单单是在中国去做,我们还要和国际上面进行交流,由中国的爱心父母编织好爱心毛衣送给国外的孤残儿童,然后由国外的爱心父母编织好毛衣送给中国的孤残儿童,慈善是没有国界的,我们要把这样的一项活动推向世界。所以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花一点时间去讨论一下中国慈善的战略应该是什么,它是从组织、制度、文化三方面都要去做的。
董鸿乐:您给我们提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们会下策划一下,就这个问题专程做一个研讨会,到时候请陈总,请陈光标先生都参加。下面提问继续。
记者:我是《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弘达集团的老总,我注意到你们集团从05年开始在四川已经有了弘达新村的计划,我想问您,您现在弘达新村的计划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以后还有什么样类似的计划?第二个问题是咱们在商言商,这次作为企业在做慈善这方面,对弘达集团在以后的商业发展过程中,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实质性的影响。第三个问题,刚刚陈光标他提到了一个富人增收遗产税和增收高消费税的问题,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您对这个问题持什么态度,谢谢。???
刘德山: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从2005年的一月份,弘达集团就起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之前,就做了很多铺垫,弘达在三十年发展中,在过去,在学校,在农村,因为弘达是从当年79年三个工人发展起来的,所以很多东西是从农村开始的。04年的时候,弘达就出资五百万,建了弘达安生工程,因为当时农村有很多农民住房特别的差,基本上下雨的时候漏水,冬天非常寒冷,首先走了第一步就是安生工程,解决了农村1725户的农村的危房户和无房户。在这个基础上,弘达从2005年开始,和政府坚定了一个协议,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当时捐资1.1个亿,本来是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建设弘达新村,所以这个项目是05年起动,06年的时候,刘主席又有个讲话,就是加快推进,要求我们尽快地推动。所以我们专门集团有一个修建的副总裁,专门抓弘达新村的建设,而且我们是从规划到它的建筑到它的质量,到所有的东西,都按一流的标准建设。我举个例子,现在修好的弘达新村在地震前是九百多户,按刘主席的联想,今后随着弘达的发展,我们的能力达到之后,比如在什邡,德阳,或者云南的农村全部推行,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但是要逐步地推行。而且我们首先保证质量,所以这次经受了地震的考验。它相当于城市里面是独幢的三层别墅,每家每户有院子,有的可以养猪,养鸡,针对农村的实际。我们的建筑标准非常高,他的防护栏都是使用我们在无锡的我们弘达集团艾格栅栏公司的产品,那是二十年不生锈,在国内是顶尖级的。而且我们的发展是有计划,有系统的,不光是给农民修房子,在我们六百户到位之后,我们在什邡农村和什邡市委宣传部共同推进了先进农村活动,广播电视进村,医疗进村,超市进村,我们的超市都是有专门的标志,我们修专门的超市场所,通过招标,让有品牌的超市在那里去。所以说农民在农村里面,就可以享受城里面的超市,包括天然气,用电全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不光农民解决了住房问题,涉及到农村的文化,包括图书阅览进村,全部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步跟进。同时我们在旅游板块推进的时候,带动农民除了自身发展生产以外,带动他们做这些旅游,增加他们的造血功能,这样子来发展自己。所以这是我们农村住宅一个事情。
第二在云南那些少数民族地区,非常的艰苦,所以我们在推进弘达新村的过程中,也从基本医疗保险的角度,使农民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同时我们对农村的贫困学生,专门有弘达的育才基金,修建学校,或者危房改造,或者义务教育等等,所以对新农村建设,弘达是从农民的住房问题解决了。第二农民小孩读书的问题能够解决,他们的医疗保障有解决,增加了他们的造血功能,带动农民致富,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这个应该说经过了地震的洗礼之后,这个效果很好。这两点搜狐网上,刘主席有个视频,在上周,刘主席在中国光彩事业理事会上被表彰为中国光彩事业特别贡献奖。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随着弘达的发展,因为刘主席一个理念就是,刚才各位嘉宾也谈到了,我们的理解是,在弘达,社会责任不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不是一次行动,是我们已经得到了国家企业现代管理成果一等奖,这个是享受国家科技发明的待遇,在弘达,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成果。我们从价值观抉择也好,从我们随着企业的发展,都是以这个为指令的,所以它是一种管理的模式。我们理解的,包括刘京也谈到,中国做慈善,做社会责任和国外有一定的差异,因为七月份我在清华大学也参加演讲,都是外资企业,他们想知道中国的企业怎样做社会责任,做了一个探讨。他说我们理解的社会责任不光是现金的捐赠,不光是物品的捐赠,一个企业第一个责任就是自身的强大,自身的发展,解决社会的就业,养活多少员工,为国家交了多少税收,实现多少销售收入,这是企业的第一个社会责任。如果你自身都发展不好,成为社会的包袱,不断地把员工裁员,甚至破产,那么这是和谐社会要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第一个责任,你自身的工作是做大做强,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多少能力,办多大的事。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就像刚才刘京所讲的,我们应该包容,兼容我们的社会。我想我们的慈善首先应该是个氛围的营造,理念的引领,制度的保障,而且要实行一个多元化,可以通过我们的社会机构,我们的行政部门,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个人,这样达到一个固化一致,外化一行,内化一心,这样能够保证中国的慈善事业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且我们认为慈善的天平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贫富之别,他只有率真之本,只要你以诚信来对待,以诚信来实践慈善,那么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对你是有双赢的效果。你要不断地做慈善,你必须要你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反过来,企业可持续发展了,你会有更大的做慈善的能力,这个是个双赢的效果,互相激励。所以我想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这段时间,中央级的媒体到弘达的很多,我们说在多关注弘达一年灾后重建的情况,2008年我们将在灾后重建投资75个亿,重点推进我们的灾后重建技术改革的重点项目,到2015年的时候,弘达实现一千亿的销售收入,一百亿的利润,70亿的税收,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慈善事业,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会更加大我们的力度,因为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做慈善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谢谢!
董鸿乐:谢谢弘达的刘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两个问题。
记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你刚才讲到带头做慈善,有没有带头做环保和废旧物资的回收,至少给我这个感觉,你现在做这个事业很赚钱,你能不能告诉我全国的废旧回收业的你自己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陈光标:说句难听的话,也就是我们家乡的话,真正我的赚钱很难,为什么这么说?我这么多年搞回收城市里面的垃圾,这个垃圾分解以后,给农民种庄稼,我们工人的手都生着茧子,都开了裂缝,房屋拆迁啊,危险都非常大,回收过来都要运到上海,很困难。这个利润有多大呢,我告诉你,利润也就是在十个点左右,所以说呢,为什么说我们在这个行列废旧回收和服务拆迁这块,竞争不过其他的房屋拆迁公司,其他的房屋拆迁公司,他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房屋拆了以后,把里面的钢筋拿去卖了,混凝土把它埋到田里面,到处乱倒,严重影响国家多少耕地,这一点我们中国政府忽视了这一点,抓住经济增长的同时,他就不知道这些废土到底到哪儿去了。这一点污染环境,只有我们这个公司减少噪音,你看北京各大部委拆迁都是我拆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去拆,我们第一个环保,采用水液,美国的高科技,用自来水,它没有污染,没有灰尘,长安街上拆迁,用水液,其他的公司就用炮打,灰尘满天飞。我们不能把混凝土到处埋,占用耕地,这就是社会责任。我做的是一个阳光慈善产业,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赚钱的产业,是一般企业不愿意做的产业,我做的产业就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产业,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慈善产业,阳光产业。
记者:这个企业能活多久?
陈光标:这个企业有社会有人类在,它就存在,有人类在,他就会使用废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循环再利用,肯定会有。所以这个产业不但我要下辈把它做下去,我叫我的子女下辈子也要做循环经济,也还要做首善。我在培养我的小孩,我的小孩三岁的时候捐赠我就把他带到现场,小孩非常有爱心。以后我的小孩我也会叫他做循环经济,做环保产业。有人类在,环保和再生资源它就存在,所以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来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全国一年上亿个废旧轮胎处理不掉,一年回收的处理的可能2/5都不到,还有城市里面的生活垃圾,好多城市里面垃圾处理不到,现在也在挖坑埋,现在城市里面的生活垃圾到底怎么处理?现在有好多是不符合国际标准的。
董鸿乐: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和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私下去和嘉宾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