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共享钢琴”奏响城市温暖与浪漫
流动嫁衣间:公益婚纱让勤俭成时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流动嫁衣间:公益婚纱让勤俭成时尚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古镇的青石板路上,20岁的太仓姑娘和逸君正穿着婚纱,一边向来来往往的行人展示自己身上这件中式秀禾服,一边指着身后的“幸福小站”,向他们介绍何为“公益婚纱”。

   和逸君是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的学生。业余时间里,她是“公益婚纱 幸福小站”(以下简称“幸福小站”)的青年志愿者。

   提起“幸福小站”,这个由当地政府与居民共同打造的共享空间,在这个江南小镇可以说家喻户晓。沙溪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徐洋是“幸福小站”的策划者之一。徐洋发现,身边的朋友结婚时大多会选择购买婚纱。“其实,这些婚纱只用一次,就一直放在家里,占地方却又不舍得扔掉。”那时起,徐洋就想,这些放在角落里的婚纱是否能够再次“绽放”呢?2021年9月,沙溪镇的居民沈凯雯将珍藏多年的婚纱小心翼翼地带到徐洋与同事们的面前。

   主纱、礼服、秀禾服是她结婚时购置的“三件套”。沈凯雯表示,现在倡导移风易俗,希望这些婚纱可以共享给有需要的人。

   徐洋将婚纱认真收好,并作相关记录。从此刻开始,数百个捐赠者先后涌入“幸福小站”。

   日常维护工作是一个大问题。徐洋找来“中国好人”、志愿者梁雪芳负责小站的日常运维。

   每一个来这里捐婚纱、借婚纱的青年都亲切地称梁雪芳为“梁阿姨”。梁雪芳累计接收爱心婚纱350余件(套),其中不乏保存完好的古董级婚服。

   “这些婚纱曾是婚礼的见证,如今化作流动的文明符号。”她带领团队为每件婚纱建立档案,定期清洗保养,并为捐赠者准备手写感谢卡。

   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幸福小站”的温情故事。梁雪芳还记得,一对山东夫妻专门在网上找到自己的联系方式。“从前,他们做婚礼相关的生意,有很多婚纱礼服。”这对山东夫妻愿意将这些礼服无偿赠与“幸福小站”。

   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美丽传递、幸福接力。35个包裹,108件婚纱礼服,跨越670公里,从山东东营广饶县来到江苏太仓沙溪镇。

   这是“幸福小站”开办以来,梁雪芳和徐洋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

   爱的接力不仅在于无偿赠与,更在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今年2月,太仓小伙王成来到“幸福小站”,希望结婚时能够借两套新娘婚纱和两套伴娘礼服。

   让王成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婚纱琳琅满目,每一件都被展示出来,显得光彩夺目。

   “款式非常多,可以说挑到眼花。这么好的共享婚纱没想到是免费的!”借到婚纱以后,王成对此充满感激。

   在太仓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每对新人登记时都会收到《公益婚纱幸福小站》宣传册和漫画版《红事操办流程和标准指导手册》。

   翻开册页,既有传统婚俗“三灯火”“炒饭山”的温馨描述,也有“微蜜月”路线推荐和简约婚礼案例。这种将地方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宣传方式,也让婚俗改革有温度。

   钱宇辉和冯亚婷的婚礼,是这场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去年5月,新娘身着小站借出的复古婚纱步入仪式现场,没有奢华的舞台布景,却有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自编自导的轻喜剧《幸福没烦恼》,通过“宴前一刻钟,文明送祝福”这个项目,让宾客在笑声中理解简办婚礼的意义。

   新娘父亲冯春明算了一笔账:原本请婚庆公司至少要花两万元,“现在不仅省了钱,还多了邻里联欢的热闹”。

   在志愿服务中,和逸君与梁雪芳等志愿者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有些老爷爷、老奶奶也来借婚纱,去补拍婚纱照,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看着步履蹒跚的老人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和逸君感觉“被治愈了”。

   据沙溪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起,当地推出“喜事连连”系列项目:串联古镇景点与田园风光的“家乡美 微蜜月”路线,让新人在骑行中感受乡愁;由志愿者组成的“溪望是你”红娘队,搭建起青年交友的诚信平台。

   近年来,沙溪镇举办集体婚礼3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0余次。太仓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杨月芳感慨:“当‘面子’让位于‘里子’,传统与现代在公益的纽带中找到了平衡。”

   在沙溪镇半泾村,“公益婚纱幸福小站”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梁雪芳介绍,今年2月,村里的“光影幸福站”分站启用,村民们捐赠的婚纱、汉服、旗袍等服饰,不仅用于婚礼,还记录了10周岁成长礼、金婚纪念等人生重要时刻。“捐赠者中,既有90后新婚夫妇,也有70多岁的老夫妻。”半泾村党委书记钱盛顺介绍,村里还开通了“幸福专线”,志愿者走村串户宣传移风易俗,将文明理念播撒到田间地头。如今,太仓市已建成4个“幸福小站”分站,形成覆盖城乡的公益服务网络。“我们的婚纱秀没有专业模特,但每一套婚纱都有故事。”回到学校后,和逸君发动多个社团的同学一起加入公益婚纱的模特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让勤俭节约成为看得见的时尚。”

   暮色中的沙溪古镇,公益婚纱的灯光次第亮起。这些承载着爱与回忆的服饰,正在编织一张流动的文明之网——既守护着江南水乡的婚俗根脉,又推动着节俭、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