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北京“青年实干家计划”:在基层建起青年成长成才的“坐标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北京“青年实干家计划”:在基层建起青年成长成才的“坐标系”

年轻人,到基层去。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生艾尔西丁·艾尼瓦尔前往北京市西城区牛街,他想亲身体验一下,这条民族文化街的基层治理与老家新疆有什么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魏垚央去了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在那里,他以兼职副镇长的身份为老百姓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卿成林走进繁华的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他与小伙伴耗时两周,为金融街制定红色Citywalk方案……

   这些年轻人的实践是北京市“青年实干家计划”(以下简称“青实计划”)的生动缩影,该计划由北京共青团精心谋划,整合了各高校青年实践工作,为青年学子搭建起在基层实干建功的舞台。

   “青实计划”聚焦“国之大者”和基层基础,以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组织化选聘信念坚定、品学兼优、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到基层各领域兼职开展实岗锻炼,参与基层治理、助力地方发展,是共青团面向高学段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品牌项目。

   2024年以来,一批批来自首都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加入“青实计划”的队伍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问计于基层,奉献在基层,以实干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要在基层做点事”

   不久前,卿成林刚刚提交了“青马工程”高校班结课论文的开题报告,他希望借着在金融街跟岗锻炼的契机,走近基层人大代表,让实践内容回到纸面上,聚焦“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实践经验与路径创新”。

   2024年6月,“青实计划”高校示范项目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从那时起,卿成林就立下了“要在基层做点事”的志愿。在他的理解中,“青年实干家”到基层不是去走马观花的,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深入基层,甚至到田间地头,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带着这样的初衷,卿成林来到了北京金融人才最聚集、人民币资产流量最大、税收贡献最为突出的区域——金融街。在那里,他接到的第一个“大单”是为这条街设计红色文化地标。

   经过约两周的调研、座谈,卿成林和11名硕博研究生写出了两万余字的方案设计,为金融街提供红色文化地标游览推广建议。

   2024年,北京共青团依托北京市“青马工程”高校班暨首都大学生英才学校,实现“青马工程”与“青实计划”的双向赋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后,还要深入基层开展实践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到了基层,我能干什么?”这是许多“青实计划”学员下基层之初的疑问。艾尔西丁·艾尼瓦尔在跟岗锻炼前,仔细查阅了岗位需求表,报名到牛街街道担任兼职团工委副书记,协助社区青年汇开展工作。

   在牛街,艾尔西丁·艾尼瓦尔既要协助街道干部开展团务工作,又要转换角色,和小学生打交道。他记得,2024年暑假期间,街道开展红领巾成长营,他的工作任务又多了一项——给孩子们当助教。

   红领巾成长营开营期间,艾尔西丁·艾尼瓦尔发现,牛街的小朋友可以接触到不同志愿者讲授的知识,成长营并非他理解中的“课后辅导班”。在他看来,街道一方面为辖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让辖区小学生在假期科学“充电”,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向基层扎根

  “实”字当头,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要求。

   提起“青实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魏垚央列出了他在房山区良乡镇的多项工作内容:乡村治理、住房改造、包村下沉……

   魏垚央拿居民活动室的维修举例:维修之前,乡镇干部要到村子里摸排维修情况,并向村民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活动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维修项目、维修时长等。确定维修方案后,他再回到乡镇,协调相关资金,推进维修工作。“村委会的需求是什么?居民的需求是什么?”在魏垚央看来,乡镇干部对民生实事作出决策之前,要首先考虑村民的需求,将老百姓的意愿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积极有效的乡村治理。“先在基层扎根,才能向上生长。”魏垚央说,从书中学到的社会财富分配与居民幸福指数平衡这样的大道理,放到实际基层工作中,就变成了解决村属企业发展问题、村民住房改造问题等,“我们要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吴楚月也有相似感受。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人民政府实践锻炼期间,她与乡镇居民唠家常时,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治理的实际需求,“当上层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需要基层工作者结合当地环境不断地调整”。

   大学生奔赴基层,基层单位也拿出了诚意。

   吴楚月告诉记者,在实践锻炼期间,她与实践单位提前沟通了上课及课余安排,选择在没有课业的时间集中到镇上开展工作。遇上寒暑假、五四青年节等时间节点,她提前安排好在校科研工作后,再赶到镇上帮忙。“大学生们的想法、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很不一样的思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团委书记、医务社会工作部主任丁瑞恒介绍,2024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里承担着面向老年人、幼儿群体设计艺术治疗团体辅导项目等工作,提升了医院社会服务的质量,得到了众多项目参与者的好评。

  赋能基层 做“真实干家”

   1000名大学生的眼中,有1000种“青年实干家”的面貌。他们或伏在电脑桌前整理团员档案,或在会议室里记下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或上门与村民唠家常。

   “青实计划”学生在实岗兼职锻炼期间主要承担着调研青年状况、拓展思政宣讲、参与基层治理等任务。“青实计划”学生力求发现“真问题”,产出“真成果”,用双脚丈量基层。

   团北京市委资料显示,团北京市委、用人单位、高校团委等多方参与主体为青年成长提供支持,深化一盘棋思维,为青年“练本领”保驾护航。实践锻炼期间,参与主体对每名“青实计划”青年采取“全链条”管理,抓实单位、高校、青年三个主体,动态掌握每一名青年在基层锻炼的情况,帮助解决青年在工作中的问题,在跟踪培养中保证青年“做真实干家”。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翟子怡说,得知学校遴选“青年实干家”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经过综合筛选,她成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融媒体编辑。

   “我觉得‘实干’就是要扎扎实实,深入工作,积累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翟子怡说,在传播医疗知识、传递健康观念的同时,她也深刻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线员工的活力、热情与力量。她希望,毕业后能够留在基层岗位上,继续“扎扎实实干”。

   实际上,还有不少“青年实干家”走出北京,在全国多个地方开展实践。

   清华大学打造“青春界碑,国土边防”“山河同舟”“机械力量”等实践品牌,依托“青实计划”平台开展“新时代实践梦想计划”,选拔支持一批实践支队与个人,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主题及实践单位建议的选题方向,开展长周期、可持续的社会实践,强化成果转化。

   北京大学连续5年开展“力行计划”,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求真学问”。2024年,“力行计划”集结超1100名北大学子赴23个省级行政区开展社会实践,围绕新质生产力、人才引进、志愿服务等重要角度落实课程研究。青年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带到基层单位,在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

   下一步,北京共青团“青实计划”将进一步找准青年成长成才的“坐标系”,以“项目化”从多个领域为青年发展创造平台。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