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在青海西宁市,社区治理持续进行新探索 群众身边有了更多暖心举措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在青海西宁市,社区治理持续进行新探索 群众身边有了更多暖心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面对基层代表,格外牵挂社区里的那些事儿,“社区规模有多大?改造得怎么样?加装电梯普遍吧?老百姓意愿强吗?”

   小小社区,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冷暖,一头连着国家长治久安。两会后,本报记者来到青海省西宁市,探访社区治理中的新探索。

  ——编 者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社区工作人手不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等常见基层治理难题,青海省西宁市不断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分类解题——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在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街道锦绣江南小区,小区围栏之外,便是城市高架桥与交通要道。“围栏就是社区居民的安全防护栏。”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李金福说,经过十几年的日晒雨淋,锦绣江南小区的铁围栏早已锈迹斑斑,十分脆弱。

   想换围栏,但是社区经费不能完全支撑,李金福犯了难。

   基础设施老化,是不少城市社区面临的问题。老问题如何给出新的解决思路,西宁市委组织部用“社区分类管理”这一方法来探索答案。

   具体怎么个分类法?

   “就拿锦绣江南小区来说,居住人口密集,但房龄老、建筑旧,公共服务设施急需维护,因此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使用上,这个小区就属于应该更好更快保障的类型。”西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鑫说。

   西宁市根据社区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区域位置、人口体量、小区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将全市社区按照“A、B、C、D”4类进行划分,研究180个社区的共性和各种个性问题,制定了适合不同类型社区的精准治理模式。

   “我们的社区位于老城区,基础设施老化比较严重,根据市里的方案和专人实地勘察确定,被划分为B类社区,今年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增加了10万元。”祁连路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妥香珍说,经费一下来,他们就马上将专项经费用于锦绣江南小区的围栏更换。

   “紧扣群众需求,在保持支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市级层面统筹调配服务社区群众的专项经费,着力解决老旧楼院多、治理问题多的社区‘不够用’而居住人数少、服务诉求少的社区‘花不完’的难题,确保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新台阶。”孙鑫说。

   现如今,锦绣江南小区换上了崭新的实心铁围栏,结实又耐用。居民喜上眉梢:“围栏换新,整个小区都变得精神了。”“安全和颜值双提升!”

  组团下沉——充实社区服务人手

   曾经,在城北区朝阳广场,每到傍晚时分,四处摆满各类摊位,原本干净整洁的广场变得杂乱。广场旁的祁连路西社区经常收到附近居民投诉,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导,却“看得见,管不了”。

   原因何在?

   “一边是养家糊口的摊贩,一边是饱受困扰的群众,都是咱社区里的人。”妥香珍说,摊位虽小,事关民生,社区工作人员只能劝,不能管,往往治标不治本,人手不足也是老大难。

   如何破题?“力量往社区走、资源向社区投、服务在社区办。”城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青介绍,城北区组织公安、城管等4家单位,由118名工作队员组成31支“组团式下沉服务队”,下沉到31个社区,直接参与基层治理。

   效果咋样?“多做‘雪中送炭’‘雨中撑伞’的事。”城北区城管局朝阳中队中队长郭文杰说,公安、城管等4家单位就在社区办公,大家一起组团服务,在临近朝阳广场的空地设置了“潮汐摊位”,人流量大时,把零散的摊位集中在一起,合理安排,不收取任何摊位费。“每天下班回家做饭,在路边顺手买菜,图个方便,但是小摊菜价时高时低,有时还缺斤短两。自从有了正规的‘潮汐摊位’,我很放心。”家住朝阳广场附近的李女士感受到了优化管理后的便利。

   “既让摆摊的群众有钱可赚,增加收入,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兼任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党委副书记的马生林是一名公安民警,每天值守在“潮汐摊位”旁边,和城管等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守护现场秩序。在他看来,组团式下沉服务,可以让家门口的烟火气常在,让社区这个家园越来越安全。

  志愿服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

   西宁市积极引导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让居民从以往社区治理的观望者、等待者转变为如今的参与者、建设者。“邓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我们来帮您量量血压,了解一下您最近的身体状况,顺便把工资审核手续办了。”祁连路西社区志愿者李佳儒和张文静来到光明小区独居老人邓阿姨家中,帮老人收拾屋子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还帮老人购置了一些生活用品。

   “虽说有保姆照顾,但我还是盼着志愿者来家里。”社区志愿者的贴心服务,让老人脸上多了笑容。86岁的邓阿姨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2年前她不幸中风,经过治疗后仍是行动不便,志愿者每周一次上门探望和服务。此外,针对光明小区老年人多、老年病普遍的情况,社区还联合青海红十字医院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血压血糖检测、专家坐诊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辖区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预防疾病发生。

   李佳儒和张文静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兑换各类生活用品,但两人表示“更在意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和责任”。妥香珍介绍,为激发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热情,祁连路西社区推出志愿积分兑换机制,激励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时长存储在爱心银行转换为爱心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相应生活用品。目前有349名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为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社区和谐汇聚了强大合力。

   “通过志愿服务,居民互相感染、互相学习,提升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惠及更多群众。”妥香珍说。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