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植”此青绿!一起去种树
2024林业上市企业ESG研究报告发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4林业上市企业ESG研究报告发布
仅四成企业及格,细分行业差距显著

■ 本报记者 李庆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SG研究中心成立,并联合和众泽益发布《2024年林业上市企业ESG研究报告》,首次对我国林业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进行全面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林业上市企业ESG发展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仅41.77%的企业得分超过及格线,行业平均分仅为53.91分,细分行业、区域及市场板块间差异显著。

   此次研究覆盖了A股和港股共79家林业上市企业,包括林木产品、造纸包装及木制家具制造三大细分领域。结果显示,林业行业上市企业整体表现堪忧,行业平均分仅为53.91分,只有33家企业(占比41.77%)达到60分以上,而最低分企业得分不足30分。从行业细分来看,木制家具制造企业总体表现最优,近八成企业达标,其次为造纸包装企业,但林木产品企业及格率只有14.29%,细分行业间表现差距悬殊。

   报告指出,46家林业上市在治理层面企业得分低于60分,主要表现在,一是ESG治理融入不足,行业上市企业设立专职ESG管理部门不足一半,仅有约8%的企业将ESG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二是气候行动响应滞后,仅有27%的企业设定气候变化管理目标。同时,林业上市企业在林业碳汇的开发及应用方面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三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仅有四成左右的林业上市企业对供应商的ESG能力进行考核、采取绿色采购或可持续采购的政策或制度,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尽管行业整体表现不佳,部分企业通过创新实践展现ESG价值。例如,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经营可持续性方面,金光APP与高校合作开展林地生态监测,涵盖植物多样性、林木生长、土壤肥力、水质和水土流失等;专项监测桉树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其影响;持续开展CFCC/PEFC森林认证,通过内外审结合,整改优化不符标准项目,提升森林经营可持续性。在绿色转型方面,太阳纸业运用碱回收技术,实现余热发电及碱回收,降低化学品使用与污染排放。以每日1000吨碱回收规模为例,年发电量可达9000万千瓦时,供热量60万吨,创收1.5亿元;同时回收有效碱8.5万吨,节约化学品成本逾5000万元。在ESG治理方面,康欣新材设立董事会下辖的战略与ESG委员会,构建了层次分明、协同高效的ESG治理体系,并制定了相应工作细则。该委员会负责研究公司长期战略、ESG发展及重大投资决策,识别重大ESG风险与机遇。相关部门可参与委员会会议,以保障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并有效实施。

   随着国内外监管要求趋严,林业企业ESG能力建设迫在眉睫。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明确将ESG披露纳入监管框架,欧盟《零毁林法案》要求自2024年12月30日起强制实施,对进口林产品追溯至种植源头,并进行合法性验证、尽职调查等,对林业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报告建议企业尽快建立ESG治理架构,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强化可持续林业、气候风险、供应链等关键议题管理,注重产品合规风险;加强ESG信息披露,提高企业透明度和治理合规性;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业态市场参与,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众泽益主任王忠平博士表示,林业是兼具碳汇与碳源双重属性的行业,ESG能力将决定企业能否在生态价值市场化浪潮中抢占先机。在“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ESG不再只是合规要求,更是林业企业重塑竞争力的核心战略。相信随着ESG理念的持续深入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林业企业能通过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参与生态产品变现等,实现企业经营与ESG治理之间的互促互生。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ESG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助力林业乃至更广泛行业的企业提升自身ESG治理水平和能力,为行业ESG管理及研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进而推动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