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河北省妇联激活“1+N”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全覆盖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河北省妇联激活“1+N”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全覆盖

截至目前,在河北省实际运营的2844个女性社会组织中累计建立了2325个妇联组织,实现100%全覆盖。其中,单独建立妇联组织1936个,行业统建妇联组织30个,区域联建妇联组织8个,村社兜底的妇联组织为351个。

   这是河北省妇联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背后,离不开河北省各级妇联立足实际、创新探索以及锚定目标后的聚力攻坚。河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萍介绍,在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过程中,省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了“1+N”妇建工作模式。“1”是成立女性“三新”组织联盟,吸纳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的精干力量选优配强队伍,聚力推进工作;“N”是以联盟为抓手,通过建组织、送服务、促发展,推动“三新”领域建妇联变“点和线”为“网和面”。

  “背靠妇联,力量满满”

   “今年2月26日,是河北省女性‘三新’组织联盟成立一周年,一年来,我们背靠妇联支持,力量满满,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联盟主任赵鱼企拥有多重身份,她不仅是农业领域企业的负责人,还是全国妇联执委。她介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级妇联给予了很多展示机会和优质资源,让企业从田间地头走向了世界。女性“三新”组织联盟成立后,便第一时间成立了联盟妇联,从女性从业人员较为集中的行业、领域进行突破,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河北省三八红旗手协会就是联盟中的一份子,会员由获得荣誉称号的女性组成,分散于全省各地,日常联系服务会员难度较大。秘书长周志国介绍,为此,协会内部单独建立了妇联组织,“建了组织,我们跟妇联系统‘娘家人’联系更密切了,凝聚妇女姐妹的能力也更强了!”

   建立微信群分组加强管理、被邀请参与各级妇联重要会议活动、协会主要负责人兼任省妇联执委……在省妇联及女性“三新”组织联盟的支持下,协会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2024年,河北省三八红旗手协会实施的“童心圆守护计划”项目获得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2024年度“巾帼牵手计划”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联动省内6家女性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服务。“通过实施项目,协会妇联的工作从过去以人‘联’人,变成了以项目‘联’人,增强了姐妹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今后服务的开展。”周志国表示。据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衡水市妇联高度重视,专门委派一名副主席跟进项目,指导当地社会组织联动省级社会组织共同做好项目实施,并组织专题培训为社会组织和爱心志愿者赋能。“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项目带动,社会组织建妇联的积极性更高了,像衡水市沁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景县旗袍协会等一批社会组织纷纷建立了妇联组织,她们围绕妇联主责主业开展工作,为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送去暖心服务。”衡水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琳表示。

   “河北福嫂”,京津叫好。今年春节前,为满足春节期间北京家政用工需求,河北省妇联陆续输送了1200余名“河北福嫂”。

   从衡水冀州农村走出来的家政员舒云娣就是其中之一,春节期间,她在北京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贺阿姨,每一项服务都细致入微,赢得家属“零差评”赞誉。从业七年多来,她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常在客户“切换”的间隙,参加由河北省家政行业协会妇联组织的素质提升培训,努力增长技能、强化本领。

   2022年以来,河北省连续四年将“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工作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过去,‘福嫂’群体存在‘散、小、弱、差’的特点,企业和个人从事该领域工作都缺乏归属感。”河北省家政行业协会妇联主席马金台介绍,作为省女性“三新”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协会成立了妇联后,服务覆盖了包括网约家政等在内的3000多家家政企业里的女性,为家政行业的女性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举办旅游从业者服务技能竞赛、设立“巾帼爱‘新’驿站”、推出“巾帼贷”助力女企业家干事创业……在联盟号召下,河北省旅游协会、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省女医师协会等纷纷建立了妇联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可感可及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三新”领域女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实际激活“1+N”模式

   因地制宜和积极创新是河北省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建妇联的重要底色。在“1+N”模式推动下,各地结合社会组织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强力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妇联建设全覆盖工作。

   “我们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商务楼宇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党建平台,以结对互助、资源共享、项目支持等形式,推进有党组织的商务楼宇同步建立妇联组织。”石家庄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立勤介绍,目前形成了1个楼宇妇联、N个楼宇妇委会和线上、线下妇女活动阵地的“1+N”商务楼宇妇联组织建设新模式。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中恒大厦,企业、律所、商家、民办幼儿园等单位入驻,从业女性众多。石家庄市妇联主动加入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专班,安排、部署、调度商务楼宇妇联组织建设进度。石家庄市妇联还因“楼”制宜,给予楼宇妇联经费支持,优化楼宇妇联设置,在每家入驻单位都建立妇委会,并将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热心志愿者择优推荐到楼宇妇联组织,实现“妇女工作妇女群众做”。

   亲子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会、女性情绪调节与健康关爱……商务楼宇妇联组织不仅建了起来,更加动起来、活起来,将“娘家人”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女性。

   在邯郸,“1+N”模式同样焕发新活力。

   “截至2024年底,邯郸市实际运营的女性社会组织同样实现了妇联组织建设的全覆盖。”邯郸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英用四个“突破口”来总结该市的经验:以非公党建为突破口、以女性社会组织为突破口、以重视妇女工作的行业为突破口、以热爱公益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突破口。

   在邯郸市妇联打造的“1+N”模式中,“1”为市妇联的团体会员,团体会员的多个会员单位均为“N”。邯郸市妇联推动市女企业家协会、手工业协会等市妇联团体会员建立妇联组织,协会再推动成员单位建立妇联组织。2024年,邯郸市妇女手工业协会和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妇联联合开展了“传承非遗”主题的文化出海等活动,把邯郸的面塑等非遗项目推向海外,吸引了国际友人前来观摩学习。“女性社会组织为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做出了积极贡献。”张英说。

  灵活多样建组织基层治理添活力

  “武安市妇联创新激活‘1+N’模式,通过单独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村社兜底建等方式,实现了市女性社会组织建妇联工作的全覆盖。”武安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舒雅介绍。武安市妇联采用了“1+3+N”联动发展模式,即1个市直机关妇联,带动主管“三新”领域建妇联组织,扩展“N种形式”,形成联动链接。

   在全国文明村、河北省重点美丽乡村——武安市磁山镇磁山二街村,活跃着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定期举办各类文艺展示、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活动,提供情感咨询、组织相亲活动,举办女主播培训,助力电商发展……她们用热心和行动构筑起守望相助的平安和谐家园。

   “我们通过村社兜底建的形式,将志愿服务队的主要负责人吸纳为村妇联执委,并在志愿服务队下设10个妇女小组,从而更好服务妇女群众。”村妇联主席霍艳敏介绍,在村妇联组织带动下,广大妇女已成为乡村治理、文化建设、民生服务的重要力量。

   “直播推荐产品时主打一个真诚,实实在在,不过度包装。”在村文化艺术中心的一间教室里,“巾帼好主播”培训会正在进行。女主播在台上介绍了手机、灯光等直播设备的使用技巧以及推荐产品时的注意事项等,台下坐满了渴望学习直播技能的妇女,时不时传来提问互动的声音。

   据霍艳敏介绍,为响应“一村一品一主播”号召,村妇联联合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小组,组织100多名妇女参与农副产品主播培训,充分发挥她们了解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自身优势,鼓励她们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妇女群众在哪里,妇联组织就要建到哪里,工作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建立妇联组织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作用。”提及2025年规划,刘文萍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妇联将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胆探索创新,进一步巩固女性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建设成果,实现有形有效覆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巾帼力量。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