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6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爱心爸妈”:一场跨越血缘的“家”行动
新时代怎样“学雷锋”?上海推出青年志愿者八大品牌项目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6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爱心爸妈”:一场跨越血缘的“家”行动

在河北,有一个3.48万人的群体,叫“爱心爸妈”。

   他们是各级妇联干部、机关干部、社会爱心人士,他们在结对帮扶一个容易被遗忘、格外需要关爱的群体——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

   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内心,带他们抬头走向社会,虽无血缘之亲,“爱心爸妈”却带着爱为3万多名留守困境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2023年以来,省妇联持续把“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列入服务妇女儿童10件民生实事,先后开展关爱服务10.9万余场次。2024年,河北“爱心爸妈”志愿服务工作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佳优秀项目。

  常态化机制让关爱不停歇不断线

   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大早,刘佩仿和丈夫温海洋准备去接“闺女”。

   刘佩仿是丰宁满族自治县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闺女”雪儿在凤山镇北关村,父母出走失联多年,奶奶瘫痪在床。

   刘佩仿一家和雪儿的缘分始于两年前。那时,丰宁满族自治县妇联正广泛动员爱心人士和困境儿童结对子,全国三八红旗手刘佩仿第一时间报名,成了雪儿的“爱心妈妈”。

   这两年,为了掌握留守困境儿童的动态情况,河北省数万名妇联干部深入村镇、社区入户走访,了解孩子生活现状和需求。各地积极对接民政部门摸清底数,根据“爱心爸妈”专长,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方式,做到应结尽结、应扶尽扶。

   成为“爱心爸妈”并不容易,不但要通过相关审核甚至心理测试等评估,更要实打实地做好帮扶。送去衣物、学习用品,做一顿家常饭,检查辅导作业……“爱心爸妈”的出现,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北关村到了。车刚停,10岁的雪儿就扑上来抱住刘佩仿,叫着“妈妈”。

   “第一次见面时,她很拘谨,想亲近我们又不敢说话。”刘佩仿说。当时,孩子的爷爷把刘佩仿悄悄叫到一旁说,雪儿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没有爸妈,小小年纪心思很重。

   “以后学校再有活动,我带你参加好不好?”雪儿使劲点头,刘佩仿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从那以后,每隔几天,刘佩仿就给孩子打电话,唠唠心里话。去年“五一”假期,她把雪儿接到县城玩,看到孩子的秋衣秋裤都是老人穿的样式,刘佩仿给孩子里里外外换了新衣服。

   帮孩子实现微心愿,让他们切身感到“爸妈”就在身边,在妇联倡议下,“爱心爸妈”们还结合困境儿童需求,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度过有意义的节日。

   石家庄玉成社区的“爱心妈妈”关颖,为父母早逝的楠楠策划生日会。当烛光亮起,孩子流泪了,那是她第一次过生日、吃蛋糕。

   在涞源,爱心桥公益联盟负责人车朝晖被帮扶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作“车妈妈”。“每个假期,车妈妈都会带我出去走走。去北京看升国旗,参观故宫,还到北戴河看大海……”孩子说,是“车妈妈”带她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把好事办好,河北省积极发动网格员、巾帼志愿者逐户走访,动态更新帮扶台账,持续跟踪评估,及时进行调整。为帮助“爱心爸妈”提升帮扶能力,省妇联还编印《河北省爱心爸妈志愿服务指导手册与成果案例》,对“爱心爸妈”和志愿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累计覆盖5.8万人次。“我们通过构建常态化关爱机制,保证基础关爱不停歇、日常关爱不断线。”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刘文萍说,当困境儿童有人陪伴呵护,遇到困惑难题有人解疑释惑,简单朴实的心愿被重视,他们便能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和温暖。

  社会化参与给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每个困境儿童情况不同,需要的帮扶千差万别。

   10岁的小宇家住灵寿县慈峪村,曾是别人眼里没人管的“野孩子”。他年幼丧父、母亲改嫁,爷爷奶奶过世后,在一位远房爷爷接济下生活。

   两年前的夏天,灵寿县爱心协会会员彭敬芳听说后,一路打听找到小宇家。那天下着雨,院子泥泞下不去脚,老房子失修漏雨,小宇正在房檐下躲雨。

   彭敬芳发动志愿者们一起修缮房屋,帮着申请补助,跑办入学手续。当年9月,小宇穿上干净的校服,走进校园。

   如何让不同的孩子,都能精准获得最需要的帮扶?

   河北省系统梳理结对儿童实际需求,采取分类帮扶、因人施策的办法,让更多“小宇”心有所依、身有所护。

   针对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爱心爸妈”侧重开展生活照料、关爱陪伴和心理疏导,为孩子们搭建家庭“暖巢”;

   对留守儿童,“爱心爸妈”定期家访,开展寒暑假关爱、安全防护教育,引导家长科学教子亲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面对残疾大病、生活困难的孩子,“爱心爸妈”重点帮助办理低保,争取助学金等救助,改善成长环境;

   ……“‘爱心爸妈’不仅为困境儿童送去物质上的帮助,更要重视心灵呵护,帮他们走出孤独自卑,变得勇敢、坚强、自信。”河北省社会与发展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张岭泉说。

   成蹊,衡水市沁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孤儿双双的“爱心爸爸”。

   曾经,双双有严重的抑郁倾向。作为专业心理老师,成蹊为双双量身定制了心理抚慰方案。他常鼓励孩子:“岩石间的树,总是成长得特别苍劲,经历过苦难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笔财富。”带双双去衡水湖坐船,去游乐场玩过山车,体验积极生活方式,慢慢地,双双脸上有了笑容,变得越来越阳光。

   因为特殊的生活经历,服刑人员子女往往自卑、叛逆。来自定州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团队发挥工作优势,通过法治教育,为这些孩子“点灯”引路。

   家庭教育讲师、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近年来,河北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吸纳众多专业人士加入“爱心爸妈”队伍。他们重点结对有学习困难、家庭矛盾的留守困境儿童,对孩子进行学业辅导、兴趣教学、心理疏导,用专业化的关爱服务,让每个孩子得到精准帮助。

  持续化支持把关爱延伸到未来

  “爱心爸妈”会陪伴受助孩子走多远?

   刘佩仿说:“做‘爱心爸妈’,不是一时的善意,而是一辈子的承诺。孩子的学业,甚至将来就业、成家,我们都有打算。雪儿永远是我闺女。”

   刘文萍告诉记者,对年满18周岁的帮扶对象,各地正在实施“筑梦续航”计划,开展爱心接力,联动学校和有关部门在就学、就业方面延伸关爱,做好爱心爸妈结对帮扶“后半篇文章”。

   在唐山,“爱心妈妈”团已经行动起来。她们联合市女企业家协会、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为全市36名大学新生提供爱心扶助、职业引领、心理辅导、法律维权等多方面关爱支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迎接新挑战。

   “未来两年,我们要实施赋能提素、温暖守护、助力成长三项计划,开展九大暖心关爱行动,构建协同联动、形式多样、动态管理、广泛参与的关爱服务新格局。”刘文萍说。

   帮扶链条在延伸,可利用的资源也在拓展。

   为给孩子们成长提供更好条件,河北省创新打造“妇联+社会组织+爱心驿站+爱心爸妈”关爱模式,成立志愿服务联盟,吸纳爱心成员1614个,依托妇女之家、科技馆等建立1760个爱心驿站,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阵地。

   “人体怎样保持平衡”“乒乓球运动员如何拉出弧旋球”……日前,45个孩子在“玉泉妈妈”陪伴下,走进邢台市科技馆参加研学活动。

   “玉泉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4年7月,60多名志愿者重点帮扶邢台市信都区的留守困境儿童。

   “不管过去经历过什么,只要自己不倒,别人就打不倒。”“玉泉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霍建霞经常鼓励孩子们,走路挺胸抬头,说话大大方方,做个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研学队伍里,一个爱提问题的男孩叫小迪,三年前父母车祸去世,舅舅把他和姐姐接到家里生活。霍建霞常去家访,叮嘱姐弟俩听舅舅话,努力学习。

   “小迪,你有啥梦想?”记者问。

   “我长大了想当兵,保家卫国!”小迪回答。

   从拥有一个“家”,到心有所依,有“爱心爸妈”呵护,孩子们在畅想未来。 (据《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