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记者体验多地老年食堂升级版——服务增量 幸福增值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记者体验多地老年食堂升级版——服务增量 幸福增值

民以食为天,放心便捷地就餐能提升老年生活的幸福

  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强调“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的老年食堂,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让老年人吃得更营养、更便利、更舒心。当前,广大老年群体有哪些就餐需求?各地老年食堂有哪些升级服务?记者进行了体验采访。

  江西萍乡——膳食搭配 营养健康

  “糜师傅好,今天我来后厨体验,请您多指导。”上午9点半,记者换上工作服,戴上帽子、口罩、手套,走进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道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后厨,向主厨糜思香问好。“欢迎!中午吃大蒜炒扣肉、肉末鱼豆腐、清炒大白菜、香菇鸡汤,咱10点45分开始炒菜,11点15分准时开饭。”糜师傅随即介绍今天的工作流程,“扣肉要提前蒸,我先洗洗肉,再切成片。”

   糜师傅边切肉边说:“得把肉块切得小一点、薄一点,一会儿白菜不能用手撕,也要用刀切,切细碎。要不营养师那通不过!”“我这儿的营养理论都靠您那执行才有效果呀!老人们咀嚼、吞咽、消化能力弱,食材要注意切小、切碎,烹煮时间也会长一些,让菜更软烂。”站在一旁的欧阳常昌笑着回应,他是萍乡长天松康丹江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兼营养师。

   10点20分,备菜完毕,欧阳常昌又拿出十几个脐橙,切成块后,给老人送了过去,“饭前一小时,正好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

   11点,糜师傅打开蒸柜,端出扣肉和鸡汤,水蒸气混着菜香味扑鼻而来。“扣肉、鸡汤可是大荤菜,老人的饮食不应该清淡低脂吗?”记者不禁疑惑地问。“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菜品选择、荤素搭配并不是程式化的,也要根据季节变换调整。”欧阳常昌释惑,“天冷,适当多吃一点荤菜,可以给老人补充热量。进补的时节可以多安排鸡汤、排骨汤等偏荤的汤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你看,菜里还放了不少辣椒。”欧阳常昌接着说,“这就涉及另一个重要的膳食原则——在保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菜品口味要适当本土化。萍乡人嗜辣,口味偏重。老人吃了一辈子,吃习惯了,消化系统也适应了。我们做菜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点。老人吃得可口,心情愉悦,营养吸收也更好。”

   乍一看,后厨准备的都是家常菜,没什么特别。一问营养师,记者才知道怎么排菜谱,大有讲究。“首先,我们要动态掌握老人整体身体健康状况,了解老人口味特点和老人子女意见,据此制定总的膳食原则。具体制定菜谱时,我们会估算蛋白质、脂肪、碳水等成分的量。最后,营养师会根据时令等因素对菜品搭配提调整建议。”欧阳常昌说。“上菜啦!”糜师傅那边最后一道清炒大白菜已经出锅。饭堂里老人们已经开始排队,一份份地打菜。

   不到12点,一些老人已经吃完饭。“大娘,吃得怎么样?”欧阳常昌习惯跟吃完饭的老人聊两句。“菜新鲜,口味也好,煮得烂,嚼得动。”89岁的黄雪明老人说。“中午太阳好,您走动走动,消消食,再午休。”欧阳常昌说。

  北京朝阳——送餐上门 多份关心

   “今天上午风挺大,气温也比较低,尽量穿厚点,手套、帽子、围脖等都配齐,防风御寒效果会好些。”一早,记者就收到外卖平台骑手马志鹏发来的提示信息。按照计划,记者当天将跟随这位年轻骑手给社区老人送餐。

   上午9点50分,记者与马志鹏在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社区服务站汇合,该服务站二楼西侧专门辟出一间屋子作为“助老e餐”居家养老服务调度中心。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养老驿站负责人。“为什么要开展老年送餐服务?”记者问。

   “我们街道有一些老人腿脚不方便,尤其天冷风大就不愿出门吃饭,送餐到家门口就很有必要了。”香河园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步彦群介绍,香河园街道60岁以上老人有13283位,80岁以上老人有2708位,重度失能老人有701位。

   2024年初,香河园街道通过“街道统筹—驿站供餐—平台送餐”三方合作,为辖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中的高龄、独居老人义务开展送餐上门服务,也为其他有送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供餐由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负责,送餐团队则是10名饿了么平台骑手组成的为老服务送餐小队。

   “送餐平台是怎么运转的?咱们怎么给老人送餐?”记者向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驿站运营总监王贤请教。

   “我们建立了呼叫中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年人只需拨打电话,平台便能迅速接收到订单,并即刻指派骑手前往驿站取餐,再送餐上门。”王贤介绍,自2024年2月至今,已送餐5000余份,受到老人欢迎。

   “快到饭点了,咱们准备一下,出发吧!”随着马志鹏的提醒,记者也戴上头盔,跨上电动车,进行试驾后,一起驶向位于该街道西坝河南里社区的养老驿站。

   10点30分,记者来到福寿苑养老服务驿站,刚出锅的咖喱鸡块、熘肉段、海带冬瓜、裙带菜豆腐等菜品香气扑鼻,老年食堂已经热闹了起来,老人陆续开始排队打菜。记者与马志鹏领到2个配送任务,一位是家住西坝河南里社区7号楼的赵老先生,另一位是家住柳芳北里社区3号楼的蒋老先生。“这份一荤一素是赵老先生的,这份一荤两素是蒋老先生的,您拿好了!”驿站工作人员熟练地把包好的餐盒递过来。马志鹏接过之后,马上套上一个保温袋,再放进外卖袋中并扎紧封口:“天冷,得多上几层‘保险’,防止饭菜变凉。”

   10点35分,两份餐食放进电动车保温箱后,骑手立即出发。第一单先送离食堂近些的赵老先生,不一会儿就到了。“您好,您的餐到了。”马志鹏边敲门边说道。赵老先生开门接过饭菜后表示感谢:“你们辛苦啊,天天送饭,小伙子真棒!”

   10点40分,记者与马志鹏开始配送第二单。这一单相对远些,需要穿过马路进入另一个社区。骑行在路上,冷风扑面而来,虽然包裹严实,但冷风依然止不住地往身上钻。七八分钟后到达目的地,马志鹏靠边停车、拎出外卖、坐电梯上楼、找到门牌号,小跑了一路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门口。“多谢啊,你们送到门口,省了我很多麻烦。”蒋老先生说。

   送餐间隙,记者与马志鹏聊了起来,谈及给老人送餐一年来的经验,他认为细心最重要。“除了准时准点、保质保量地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上外,留意一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多问一句需不需要帮扔垃圾、搬水桶啥的。虽然送餐时间有限,但尽我所能对老人多一份关心。”马志鹏在助老这块干得出色,去年获得了“社区侠”荣誉骑士的嘉奖。

  四川成都——可口饭菜 “刷脸”就来

   “嘀!”人脸识别系统一声轻响,开启了四川成都市新津区信义饭堂一天的烟火气。

   “今天的菜有山药炖鸡、青椒肉丝、毛血旺……”刚过上午11点,饭堂早已饭菜飘香,来自附近社区的居民正有序排队“刷脸”进入。这家设立在居民楼中的社区老年食堂,成为当地居民口中的“香饽饽”,不仅“操作便利”“价格实惠”“味道巴适”,还解决了社区部分老年居民因为儿女不在,中午做饭不便的问题。

   信义饭堂宽敞明亮,排队“刷脸”的老人们正在聊天。“这‘刷脸’真方便,我经常忘事,有时候连手机放在哪都要找一找。”社区居民朱阿姨感慨。“可不,这多好,只要人来了就能吃饭。”居民张阿姨回应着。

   进入就餐区,食堂志愿者热情地招呼每一位居民,偶尔还有工作人员贴心地询问饭菜是否合口。饭菜的香气和居民间的“和气”弥漫开来,邻里间的情谊在日常的一餐一饭中愈发深厚。

   记者注意到,信义饭堂的午餐包含两荤一素一汤,对外收费每人10元,新津区户籍65至7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天补贴4元;特殊困难和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天补贴6元。

   新津区宝墩镇张场社区党委书记王萍介绍,引进人脸识别技术以后,不仅居民直接刷脸就能支付,相应的补贴费用也会自动扣减。“‘刷脸’支付也方便了我们管理,老年补贴的发放更精准,效率更高。”

   为了让饭菜更适应社区老年居民的口味,信义饭堂的做饭师傅也特意调整了烹饪方法。“来这里吃饭的主要是老年人,所以我把饭菜做得软软的,同时也少油少盐,让他们吃得更健康。”正在厨房忙碌的吴师傅笑着说。他系着干净的围裙,说话间,正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菜,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这里的饭菜不仅味道好,也很软乎,刷个脸就能就餐,很方便。”张场社区79岁的老人谢玉林赞不绝口,“我天天都来这里吃饭,很喜欢。”

   “针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我们开发了新津‘蓉颐助餐’APP,配套关爱巡访、志愿服务等送餐上门服务,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在家也能‘刷脸就餐’,享受政策补贴。同时,通过APP上的‘关爱地图’功能,还能帮助老年人在线获取食堂信息,就近选择相应服务。”新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