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浙江海盐: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福建厦门湖里区:“三力并举”赋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福建厦门湖里区:“三力并举”赋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被确立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十八年来,湖里区持续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摇篮,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培育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素质精良、满足基层治理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城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放水养鱼”强化制度建设“牵引力”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对我们这些草根社工创业者来说十分难得。”在开心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韩秀云看来,“放水养鱼”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机构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从试点工作启动之初,湖里区就聚焦引才留才难题,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智汇湖里”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社工人才住房保障申报指南》等十余项政策措施,边试点、边总结、边优化,健全完善社会工作发展体制机制,吸引留住优秀社工人才。

   “2012年,我刚从大学毕业,那时的湖里区已经吸引了众多社工机构聚集。其中,有关社工的人才政策尤其吸引我,坚定了我留在厦门的决心。”回忆起多年前选择到湖里区工作,博爱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邱卫源依然历历在目。她与团队在助残社会工作中,从帮助残疾儿童链接义诊资源、适配辅助器具以改善生活,到为特殊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见证了一个个家庭和服务对象逐渐融入社会生活。12年的坚守,让她荣获“厦门市助残扶残先进个人”“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同样把湖里区作为社工创业梦想第一站的,还有来自龙岩的林玉瑞。2013年,他创立培善社会服务中心,但因为社工服务还未普及,他花了几个月才接到了第一个项目。令林玉瑞感到高兴的是,在湖里区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社会工作和社工机构越来越被大众所了解,更多社工走进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重要力量。“厦门市湖里区良好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我们社工的成长搭建了通道,也让我们扎根社区、服务居民更有奔头”。

   坚持制度先行,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湖里区将社工人才纳入市、区拔尖人才评选范围,是全市唯一出台社工人才奖励政策的地区。人才补贴、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照顾、社会组织租金减免、常态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一系列制度保障、优惠政策,为社会工作者们增强职业自豪感,带来社会认同感。截至目前,湖里区共培育区级以上社会工作领域优秀人才29名,高级社会工作师11名,初步构建一支具备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助人自助”提升治理水平“创新力”

   湖里区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在引导培育、管理和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上的作用,在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成立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组长,以具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工作服务组,与专业社工机构配合开展工作,通过项目实践,提升社区干部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打开了我服务社区和居民的视野和思路。”湖里街道海天社区党委书记汪闽菊说。她将社会工作服务技巧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创立了社会工作品牌“健康大篷车”。链接辖区内企业资源,将义诊、义剪、法律咨询、体育常识科普等便民服务项目整合到大篷车中,将“健康大篷车”开进厂区、文创园、商业街等地。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在享受到优质服务后被充分动员起来,从受益者转变为助人者,成为志愿队伍的核心力量,自发地出钱出力,回馈社区。2025年,海天社区入选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

   同时,湖里社工也积极参与到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中。他们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抓手,着力搭建城中村居民互助平台,以促进“城中村居民融合”推动“城中村”实现大变化。湖里区霞辉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挖掘后坑社区内的能人骨干,成立“小巷管家”近邻志愿服务队,其中包含72名外来居民和48名原住居民,作为一个整体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义务维修、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关怀社区104名特殊困难群体,参与环境整治与文明宣传,策划“家庭互助日”等系列活动,推动志愿队伍实现自主运营、自助互助,促进新老居民和睦相处。

  “力学笃行”凝聚多元共治“向心力”

   助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为此,湖里区深化校社合作,组建社工专家顾问团队,建立由42名高校专家和79名实务人才组成的区级社工人才库;组织培训讲座超百场,督导团体工作坊500余次,专题课题调研10余个;先后引进7名社会工作专家进行督导,参与湖里区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制定。

   “上岗后,我们仍然有很多培训机会,无论是到湖里区的社会组织服务园开展实训,还是到其他优秀地区交流学习,我们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吸收进步。”湖里区社工司瑞玲说。湖里区搭建多层次教育培训平台,依托社会组织服务园等三个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建设社工实训、社工教育、社工督导三个平台;与湖里区社会工作促进会合作,为不同阶段的从业者设计“岗前培训、在职教育、继续进修”等基础课程;推动行业对话,先后与苏州市社工机构代表、东莞社工督导人才等多地优秀人才开展交流学习;把社工专业培训作为社区工作者每年轮训的“必修课”,坚持举办社会工作师资格考前公益培训,截至2024年12月,全区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达1500多人。

   推己及人,湖里区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方面的闽宁合作。辖区内社区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同募集社会帮扶资金350万元,选拔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有丰富一线经验、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成“山海协作”轻骑兵,到宁夏等西部地区开展“牵手活动”,推动闽宁地区在社会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互惠双赢。

   慰老助老、扶贫帮困、助残扶弱、服务青少年、帮助戒毒人群回归社会……不知不觉间,湖里区的社会工作者们越来越深入基层一线,成为辖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专业知识、奉献精神和切实行动,与社区携手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美好生活竭智尽力。

  (据《中国志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