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被确立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十八年来,湖里区持续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摇篮,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培育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素质精良、满足基层治理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城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放水养鱼”强化制度建设“牵引力”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对我们这些草根社工创业者来说十分难得。”在开心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韩秀云看来,“放水养鱼”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机构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从试点工作启动之初,湖里区就聚焦引才留才难题,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智汇湖里”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社工人才住房保障申报指南》等十余项政策措施,边试点、边总结、边优化,健全完善社会工作发展体制机制,吸引留住优秀社工人才。 “2012年,我刚从大学毕业,那时的湖里区已经吸引了众多社工机构聚集。其中,有关社工的人才政策尤其吸引我,坚定了我留在厦门的决心。”回忆起多年前选择到湖里区工作,博爱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邱卫源依然历历在目。她与团队在助残社会工作中,从帮助残疾儿童链接义诊资源、适配辅助器具以改善生活,到为特殊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见证了一个个家庭和服务对象逐渐融入社会生活。12年的坚守,让她荣获“厦门市助残扶残先进个人”“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同样把湖里区作为社工创业梦想第一站的,还有来自龙岩的林玉瑞。2013年,他创立培善社会服务中心,但因为社工服务还未普及,他花了几个月才接到了第一个项目。令林玉瑞感到高兴的是,在湖里区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社会工作和社工机构越来越被大众所了解,更多社工走进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重要力量。“厦门市湖里区良好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我们社工的成长搭建了通道,也让我们扎根社区、服务居民更有奔头”。 坚持制度先行,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湖里区将社工人才纳入市、区拔尖人才评选范围,是全市唯一出台社工人才奖励政策的地区。人才补贴、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照顾、社会组织租金减免、常态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一系列制度保障、优惠政策,为社会工作者们增强职业自豪感,带来社会认同感。截至目前,湖里区共培育区级以上社会工作领域优秀人才29名,高级社会工作师11名,初步构建一支具备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助人自助”提升治理水平“创新力” 湖里区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在引导培育、管理和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上的作用,在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成立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组长,以具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工作服务组,与专业社工机构配合开展工作,通过项目实践,提升社区干部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打开了我服务社区和居民的视野和思路。”湖里街道海天社区党委书记汪闽菊说。她将社会工作服务技巧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创立了社会工作品牌“健康大篷车”。链接辖区内企业资源,将义诊、义剪、法律咨询、体育常识科普等便民服务项目整合到大篷车中,将“健康大篷车”开进厂区、文创园、商业街等地。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在享受到优质服务后被充分动员起来,从受益者转变为助人者,成为志愿队伍的核心力量,自发地出钱出力,回馈社区。2025年,海天社区入选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 同时,湖里社工也积极参与到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中。他们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抓手,着力搭建城中村居民互助平台,以促进“城中村居民融合”推动“城中村”实现大变化。湖里区霞辉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挖掘后坑社区内的能人骨干,成立“小巷管家”近邻志愿服务队,其中包含72名外来居民和48名原住居民,作为一个整体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义务维修、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关怀社区104名特殊困难群体,参与环境整治与文明宣传,策划“家庭互助日”等系列活动,推动志愿队伍实现自主运营、自助互助,促进新老居民和睦相处。 “力学笃行”凝聚多元共治“向心力” 助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为此,湖里区深化校社合作,组建社工专家顾问团队,建立由42名高校专家和79名实务人才组成的区级社工人才库;组织培训讲座超百场,督导团体工作坊500余次,专题课题调研10余个;先后引进7名社会工作专家进行督导,参与湖里区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制定。 “上岗后,我们仍然有很多培训机会,无论是到湖里区的社会组织服务园开展实训,还是到其他优秀地区交流学习,我们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吸收进步。”湖里区社工司瑞玲说。湖里区搭建多层次教育培训平台,依托社会组织服务园等三个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建设社工实训、社工教育、社工督导三个平台;与湖里区社会工作促进会合作,为不同阶段的从业者设计“岗前培训、在职教育、继续进修”等基础课程;推动行业对话,先后与苏州市社工机构代表、东莞社工督导人才等多地优秀人才开展交流学习;把社工专业培训作为社区工作者每年轮训的“必修课”,坚持举办社会工作师资格考前公益培训,截至2024年12月,全区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达1500多人。 推己及人,湖里区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方面的闽宁合作。辖区内社区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同募集社会帮扶资金350万元,选拔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有丰富一线经验、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成“山海协作”轻骑兵,到宁夏等西部地区开展“牵手活动”,推动闽宁地区在社会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互惠双赢。 慰老助老、扶贫帮困、助残扶弱、服务青少年、帮助戒毒人群回归社会……不知不觉间,湖里区的社会工作者们越来越深入基层一线,成为辖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专业知识、奉献精神和切实行动,与社区携手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美好生活竭智尽力。 (据《中国志愿》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