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春走基层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把握ESG机遇 地方政府聚焦绿色低碳转型
厚植“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观察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春走基层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把握ESG机遇 地方政府聚焦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确保转型金融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应推动建立与转型金融相关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估体系应包括绿色转型进展、碳减排效益、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等标准。基于这些标准,金融机构应将企业的转型绩效与融资条件挂钩。

   地方两会近期密集召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普遍关注点。

   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关注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有利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展望2025年,“青山”变“金山”、“碳票”变钞票、“水库”“林库”变“银库”的情景将持续涌现。

  发挥绿色园区示范作用

   在产业低碳转型方面,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示范作用。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产业绿色化,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进绿色工厂、零碳园区建设,健全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建成100个绿色工厂、10个超级能效工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要实施绿色经济示范行动,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绿色园区、零碳园区将如何发挥示范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ESG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金名认为,绿色园区通过“全链路示范平台”和“集成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区域乃至城市的低碳转型。具体而言,园区内引入绿色建筑、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等低碳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碳排放。同时,园区内低碳企业与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技术扩散,形成示范效应,不仅会带动园区内企业转型,也将影响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

   各地对于绿色园区的重视,与近期政策导向保持一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一手抓“存量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再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企业;一手抓“增量做强”,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作为绿色低碳行业的代表,环保行业有望把握机会“点绿成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传统环保产业向绿色低碳全产业链、一体化、全周期服务的转型期。”复洁环保董秘李文静表示,中央和地方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系列政策,一方面,将促进绿色建筑、施工与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服务等一系列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科创型环保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使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采用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产业整体的绿色竞争力。

  构建转型金融体系

   对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转型金融。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将构建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转型金融体系。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制定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要实现双碳目标,发展转型金融是突破口。”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传统的绿色金融更多集中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纯绿”经济活动项目,这类经济活动规模约占我国GDP的10%,而转型经济活动规模远超过“纯绿”经济活动规模。转型金融聚焦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可为钢铁、水泥、煤电、有色、航空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马骏称,在当前绿色金融框架下,转型经济活动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我国未来30年绿色低碳融资需求累计将达487万亿元,每年约有6万亿元的绿色低碳融资缺口。

   转型金融目前面临哪些发展障碍?金名认为,在产品供给层面,转型金融主要以转型债券和转型贷款为主,缺乏针对不同转型阶段、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金融工具。在政策支持层面,企业缺乏清晰的转型路径和低碳技术支撑,需要政府给予指导。此外,中小企业在进行低碳转型或产业升级时,缺乏转型项目的历史财务数据和资产评估信息,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

   金名建议,为了确保转型金融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应推动建立与转型金融相关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估体系应包括绿色转型进展、碳减排效益、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等标准。基于这些标准,金融机构应将企业的转型绩效与融资条件挂钩。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应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如审计机构和资产评估公司,进行独立验证和评估。

   此外,应重视发挥绿色园区在转型金融方面的示范作用。金名表示,绿色园区制定的政策和金融工具等支持措施具有广泛的辐射效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园区能够进一步推动地方和区域产业结构的绿色调整,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应用。

   部分地区已在探索建立与转型金融相关的政策支持体系。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丁伟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湖州制定了国内首份《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涵盖9个大类37个细分行业的106项低碳转型技术路径。截至2024年6月,湖州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3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建立碳核算平台

   建立碳核算平台、碳账户,完善碳市场建设,是推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202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多个省份将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目标,是对相关政策的有力回应。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2024年10月联合发布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对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开展统计核算,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在区域碳排放核算、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碳排放数据基础仍然薄弱,数据质量和时效性有待提高,这使得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存在难度。”北京老虎碳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月圆认为。

   地方政府建立碳核算平台将有力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金名认为,地方政府对企业碳核查工作进行全流程指导和复核,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本地机构的核查能力,还能够有效保证碳排放报告数据质量,确保企业公平公正履约。“地方政府要完善碳市场运行机制,还需要重视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李文静认为,绿色低碳技术为碳市场和其他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减排项目和交易标的,促进了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机制的完善以及相关市场的活跃。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