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探索实践“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探索实践“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长武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牵引,探索推行“三联共治”(即网格联建、服务联办、信息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善治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荣获陕西省“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长武连续5年获评“省级平安县”“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被评为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县域案例。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一头连着社会“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居民“幸福指数”,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长武地处陕西西大门陕甘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人口流动量大,矛盾纠纷多,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该县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牵引,探索推行“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网络,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善治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绘就基层治理“同心结”。

   2024年,长武县镇村三级共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1148件,走访群众139873次,收集意见建议780余条,解决困难问题52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7%以上。

  网络联建 让治理更精细

   “小区的路灯坏了”“3号楼的住户老人长期独居需要买药”“1号6楼的灭火器不见了”“问题已收到!马上去处理”……自从李小惠成为“专职网格员”后,收到群众的反映和诉求,马上处理已经成为她的一个习惯。

   “前几天,她不嫌麻烦,与楼上住户沟通,将我家卫生间漏水的问题解决了。”2024年12月27日上午,长武县豪城明珠小区住户樊永固说。

   樊永固今年66岁,孩子在西安上班,老人独居。前几天,他家里的卫生间漏水,网格员李小惠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楼上住户沟通协调,使漏水问题得到解决。

   豪城明珠小区住户304户、970余人,李小惠既是该辖区的居民又是一名专职网格员,负责该辖区的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民事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

   “我的工作范围很广泛,平时咱像‘家庭管家’,群众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矛盾咱都管,有时给群众把矛盾处理了,很有成就感。”李小惠坦言。

   像李小惠这样专职网格员,长武县共有249名,他们既是信息采集的能手,又是政策宣传的先锋,还能化身平安巡防的卫士和矛盾调解的专家。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性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就要从处理好群众关切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压实属地责任,及时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忧心事,编织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同心结”。

   改革就要多服务群众,从“多次跑腿”到“最多跑一次”的转变,长武县就是这么实践的。

   近年来,长武县把网格化作为基层现代化治理的根本抓手,探索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员制度,把服务范围拓宽到群众生活方方面面,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组、楼栋单元,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据悉,该县将全县133个行政村、7个社区划分为249个网格,组建了“三长两员一中心”五级工作队伍,配备专职网格员249名,兼职网格员1882名,党员中心户2416名,这些人发挥政策宣传员、平安巡防员、矛盾解决员的作用,让基层治理更精细、更暖心。

   长武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车小明介绍:“近年来,县上以政治化为引领,网络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支撑,创新推行网格联建、服务联办、信息联动的‘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该县建成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长通办”PC端和移动端的“一平台两终端”,实行“10分钟受理、1小时转办、小事1天内办结、大事3天内办结、难事7天内办结”的“11137”事件限时处置机制,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处置。截至目前,全县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件21148件,全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联办 让治理更高效

   走进长武县社会治理中心,大厅内设公安、司法、教育、住建、环保、农业农村局等9个政法单位和相关行政部门、12个行业调解委员会,这里提供“调援裁诉审”全链条法治服务,做到各类纠纷“一揽子”解决。“前段时间,因为医疗纠纷,我来到这里反映情况,感谢调解员的开导,提供的全链条法治服务,让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当事人王先生说。“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和网格员的合作是长武基层治理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网络站岗、调解在先、法治兜底”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网络、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据长武县政法委社会治理中心干事张涛介绍:“过去群众办事需要多头跑,我们将各部门集中到一起办公,从源头上解决了职能部门任务随意转嫁、责任不明晰的现象,整合22个县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各层级赋权事项全部实现‘一站式’。”

   长武县完善村镇县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承接民政、医保等代办事项30余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社保、环保等10个领域5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县政务服务中心整合22个县级部门275项政务服务事项,各层级赋权事项全部实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有事跑一地、办事跑一次。”

   “一张网”实现了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过去的各种工作在这里得到了整合、梳理,过去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纠纷,也通过网格联动得到了妥善处置。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长武县聚焦资源下沉,职能聚合,深化“组团式服务”,实行“干部包网格、党员联网格、网格员驻网格”机制,半年遍访网格群众、季度走访困难群众、每月家访重点对象,面对面准确掌握社情民意,点对点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4年,走访群众139873次,收集意见建议780余条,解决困难问题520余件。

  信息联动 让治理更智慧

   彭公镇槐庄村是一个压煤区搬迁村,屋舍青黛灰瓦,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村子占地122亩,全村300余户近千名群众。

   槐庄村邀请网格员、网格长、老党员担任调解员,组织党员治安联防队,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红白理事、言和工作室等,用情用理用法,为群众提供信访受理、矛盾调解等服务。

   村上的事务千头万绪,矛盾纷繁复杂,侵占耕地、邻里纠纷的矛盾较为突出。前段时间,槐庄新村村民魏拴成因别人侵占耕地问题与村民发生矛盾,反映到槐庄村委会,调委会人员和村里三组组长姜文生对耕地进行现场丈量,划清耕地双方最后表示认可。

   说起调解工作,槐庄新村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鱼英平很有心得:“调解工作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倾听群众说理,会给群众讲理,这样才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年槐庄村共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

   长武推行的“三网式”网络管理模式,将社会治理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了乡村。鱼英平感慨:“如今,槐庄村邻里纠纷减少了、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长武县坚持以数字技术再造重塑社会治理体系架构、工作流程、运行机制、推动互联网最大变量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增量。通过开通“长通办“”手机应用,群众可便捷地使用“随手报”“问题墙”“社区圈”和“便民热线”等8个模块,在掌上快速反映诉求、深度参与治理,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注册使用人数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4.1%,2024年以来,解决反映问题5469个。

   数据在云上共享。建成全县基础数据库,迁移汇集11个部门16类600万条数据,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层级共享,解决了数据孤立分散、重复采集问题。在长通办管理端和移动端,开通事件流转、信息公开、法治服务等56项功能,整合法院在线、婚姻登记、异地就医、困难救助等15个行业部门应用,减少了多头注册、实现一端统管。

   调度在平台实现。构建功能集成、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统一整合全县152路视频会议、929路物联设备、57处重点部位、11个应急物资库,横向连通部门单位,纵向调度镇街村组,通过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调度实现平急两用一键切换、应急力量精准调度、风险隐患高效处置。

   谈起长武在改革中所取得成绩,长武县委改革办副主任曹丽萍说:“在深化改革中,县上坚持‘小切口’‘大纵深’,去年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保障、文化体制改革等领域115项改革事项,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1+4模式、千万工程三五工作模式等多项做法得到中省市层面推广,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长武改革的影响力,为建设现代化‘富强美好’新长武贡献改革力量。”

   优化基层治理需久久为功,需要大力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长武县在基层治理中,进一步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努力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实践“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将网络联建、服务联办、信息联动,分层级、分类别、分群体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以解决问题的高效来纾解怨气、赢得信赖,从而实现小事不出网络、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增进党群干群感情。这一做法,畅通了民意反映渠道,丰富了民主形式,在暖民心上用情,在解民忧上用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据《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