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上海希望工程:架起一座爱心桥
广西:心系群众办实事 寒冬送暖惠民生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上海希望工程:架起一座爱心桥

一台打印机、一支翻译笔、一个保温水杯、一个地球仪、一套冬被、一个电饭煲……自2021年起,每年春节前夕,总有一批心愿礼物被送到困境青少年手中,这是由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圆梦“微心愿”活动。

   几年来,已有万余名困境青少年在春节前夕收到心仪的礼物,对他们而言,相比资金的支持,这份礼物直抵心底,让人更有获得感。

   1994年3月21日,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成立,迄今已过“而立之年”。30余年来,从“1+1”结对资助西部地区困难学生到爱心助学资助上海本市困难学生,从希望小学硬件建设到希望小学教师培训软件提升,从“圆梦大学”帮助大一困难学子到“希望网校”为农村孩子送上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从帮困助学资金扶持到圆梦“微心愿”帮困境学子实现心愿,这些项目是上海共青团对“助学育人”理念的深刻践行,是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深切关心,是对青少年发展事业的真情投入。

  希望小学:从1.0“砖瓦”到2.0“智慧”的升级

  “没有这所学校,我的人生不会是这样的。”1990年出生的戴青霞,对自己的母校满怀深情。

   2013年,戴青霞回到位于江西省修水县的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她曾是新校舍建成后在该校就读的第一届学生,也是这所2002年由上海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捐赠31万元建成的希望小学的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回报母校和那些曾经给予她帮助的人,大学毕业后,戴青霞成为修水县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的一名教师。

   30年来,上海希望工程在革命老区、上海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地区援建的希望小学有2500多所,无数像戴青霞一样的孩子从此改变了命运。

   助学为要,育人为本,在大规模开展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1998年,上海希望工程创建希望工程教师上海培训基地,2000年,“上海希望工程西部万名教师培训行动”正式推出,由此踏上教师培育之路。

   20多年来,培训基地已为新疆、西藏、青海、贵州、云南、江西等20多个省(区、市)免费培训2.25万余名希望小学教师。

   2023年,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中心小学,一学期的“希望网校”朗诵课、科普课由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胡皓婷、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胡梦竹远程完成。

   从胆怯回避到踊跃发言,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的胆子变大了、参与度提高了,“希望网校”为孩子们带去了别样的课程体验。在最后一节网课上,孩子们用诗词朗诵依依不舍地向志愿者表达感谢。

   多年来,上海希望工程聚焦希望小学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提升,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工作思路。希望小学的建设为孩子们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今,“希望网校”则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依托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红军小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07年,上海希望工程发出“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的倡议,在红军长征路上援建红军小学,希望青少年永远铭记革命历史、缅怀英雄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为长征路沿途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面貌。

   倡议发出,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向活动捐款。在“援建红军小学”登记册上,个人捐款最多的是上海市普陀区离休干部方耀熊夫妇,他们拿出全部积蓄100万元,希望在红军长征路上援建3所红军小学,并在西藏贫困地区援建1所。类似的爱心捐赠还有很多。

   活动开展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叮嘱“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并称赞“上海市的希望工程工作十数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效明显”。

   如今,全国已建成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命名的红军小学400余所。近年来,建成新时代雷锋学校200余所,红军小学也开展创建“雷锋班”和评选“雷锋好少年”活动,使红军小学有了新的跨越。

   上海青基会理事长吴仁杰表示,“建设红军小学,我们希望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引导其从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助学育人:让共青团成为联系困境青少年的桥梁纽带

   在拿到由志愿者送到家的冬被时,一贯内向腼腆的钱希(化名)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对家人说:“今晚我就可以盖新被子了。”

   钱希从小和伯父一家生活,在看到由上海青基会发布的“微心愿”礼物清单后,一套保暖冬被成为他的小小心愿。在志愿者眼里,钱希年纪虽小,但一直孝顺懂事,“微心愿”活动给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一个不用向家里开口的选择。

   如今,钱希已顺利考进职校,他的愿望是“希望能在学校认真学习本领,将来毕业出来养活自己”。“自初中起,接受希望工程资助已经6年了,申请助学金表格上的项目不知不觉从爱心助学变成了圆梦大学。”“发这条短信是想告诉叔叔阿姨们,今年爸爸身体逐渐变好了,家里的医药费开销节省很多,我在上课之余还勤工俭学,不再需要资助了。我想捐出寒假兼职赚的800元钱,捐给和我当初一样遇到困难的弟弟妹妹们。另外,汇报一下我这学期的小目标,我已经报名参加学校的志愿者协会,后面想多参加志愿活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感谢那些曾经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的好心人。”

   ……

   这是上海希望工程资助过的学生的来信,希望工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温情,他们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感恩并回报。

   上海青基会秘书长魏洁表示,多年来,从圆梦“微心愿”的细致关怀到“爱心助学”的经济支持,再到“圆梦大学”的高等教育助力,上海希望工程的助学项目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助学育人链条,有效发挥了共青团联系服务困境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如今,在团上海市委指导下,上海希望工程已在全国资助困境学生22余万人次,援建希望小学2500余所,援建红军小学400余所,免费培训希望小学教师2.25万余名,为新疆喀什地区援建希望卫生室277所,援建希望厨房118个,为云南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500座,为贵州遵义、陕西、安徽援建6个留守儿童希望之家,筹资总额达12亿元……

   这一个个数字见证着上海希望工程的来时路。进入新时代,上海希望工程也将继续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