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皮磊 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 展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出席发布会,介绍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有关举措。 唐承沛介绍,《意见》是对加强养老服务作出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也是紧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推动解决“老有所养”重大民生问题的基础制度安排。 针对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意见》提出了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一是针对养老服务网络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县(区)综合服务、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网络更加系统完善。 二是针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不够协调连续问题,提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促进医养结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和改进综合监管等改革举措,推动形成贯通协调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三是针对养老服务发展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市场、社会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提出发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府主导作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作用,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爱家庭协同发力的发展机制。 四是针对养老服务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在设施布局、财政支持、人才队伍、养老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提出更具体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打通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协同三方面的养老服务机制,保障五个方面的养老服务要素,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唐承沛介绍,针对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服务形态,《意见》以推动三类养老服务贯通协调为改革重点,在进一步明确各类养老服务功能作用的同时,加强各类养老服务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的协调联动让老年人无论在家庭、在社区、在机构,都能够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务。 此外,《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是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改革举措,符合县(区)作为国家治理基本单元的定位要求,符合养老服务重在基层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强县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 《意见》还明确了养老服务领域的多项改革任务,唐承沛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民政部将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策完备、责任到位,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一是健全实施机制。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涉及多部门、多领域,要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落实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在横向协同方面,民政部将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的职能作用,推动《意见》贯彻落实,纳入到相关部门的任务计划和工作重点中。在纵向联动方面,推动将《意见》的贯彻落实纳入地方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协力抓好贯彻实施。 二是推动措施落实。对已有的政策,要以《意见》为统领,持续深化实施。对于《意见》当中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重要部署要求,要推动写入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将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规律性认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锚定《意见》确定的2029年、2035年改革发展目标,推动将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分步纳入“十五五”“十六五”发展规划,抓住用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窗口期,确保如期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 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建立《意见》分工落实总台账,健全督促评价制度,将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逐项分解、定期调度,确保落到实处。鼓励支持各地发挥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同时,要特别注意积极稳妥、有序有效推进政策落实,尊重广大老年群众意愿,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