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志愿接力:传递37摄氏度的爱
北京将塑造“微笑北京”志愿服务品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志愿接力:传递37摄氏度的爱

近日,吴女士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妇院”)见到了早产的孩子。“看他身体状况很好,也不再住婴儿培养箱就放心了。”

   谈到孩子,吴女士自称有点“愧疚”。因被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孩子被迫早产。“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下来没奶吃。”吴女士告诉记者,“生完宝宝,我也没有母乳。”就在吴女士焦虑时,护士告诉她,可以选择该院人乳库的捐赠母乳喂养,燃眉之急就这样消解了。

   近年来,我国出生率不断下降,早产儿发生率却逐年升高。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早产发生率由1998年的5.87%上升至目前的10%左右,早产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的首位死因。

   可喜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早产儿死亡率逐步下降。人乳库建设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其中专门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70%早产妈妈母乳不足

   滕燕萍是浙大妇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至今已经工作28年,先后在产科、急诊等科室工作,2022年开始接手医院人乳库工作。

   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记者看到一列列新生儿安静地躺在婴儿培养箱里或小床上。

   “这里大概有90多名早产儿。”滕燕萍介绍,为照顾好这些早产宝宝,滕燕萍和同事将目光聚集到母乳喂养上。母乳喂养虽好,但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能提供母乳给宝宝。“据调查,因早产、母婴分离,70%的妈妈母乳不足。”滕燕萍说,“正因如此,8年前,浙大妇院成立省内首家人乳库。”人乳库主要将捐赠的人乳经过一系列专业处理,检测合格后分配给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

  想方设法志愿接力

  “今天,我们宣教的内容是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和母乳的采集、储存、运送等方法。”在浙大妇院3号楼3楼宣教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邵护士会准时来到这里开展宣教活动。“早产儿父母可以选择是否志愿捐献母乳,以及接受捐赠母乳喂养。”邵护士说。

   最初人乳库的母乳来自院内早产儿母亲的互助捐赠。近年来,早产儿对母乳的需求越来越大。2022年起,人乳库开始呼吁该院分娩的所有新生儿母亲捐赠母乳。“一些住得远的家庭,亲母母乳运送并不方便,所以就想打通运输环节,让更多母乳及时送到人乳库。”滕燕萍说。

   根据《早产儿母乳喂养》,母乳在26摄氏度条件下可以储存4小时以下,在0-4摄氏度条件下,可冷藏储存72小时以下,在零下20摄氏度条件下,冷冻储存可保留3-6个月。

   医院知道滕燕萍的想法后表示大力支持。2022年9月,滕燕萍找到一家快递公司提出合作。在滕燕萍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个蓝色保温箱,中间放着两个用来盛装母乳的空瓶,周围则放置了多个方形冰盒,这些冰盒冻成冰用来给母乳降温,箱外还有一个温度显示屏。

   滕燕萍解释,早产儿家庭通过专门渠道下单后,经过医院培训的快递小哥就会上门收取,保证母乳在次日抵达人乳库,之后由医院工作人员接收并检查人乳标签、密封是否完好,温度是否合格,替换新瓶子后,将箱子寄回,完成母乳接收。

   为保证母乳质量,快递运输开始前,滕燕萍曾反复测试,确认方法可行。有一次母乳运到人乳库后,箱内温度已经高于10摄氏度,经过反复排查才发现问题出在制冷冰盒上。“冰盒冰冻时间短,融化快,导致制冷效果不佳。”滕燕萍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也是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冰也有老冰和新冰之分,冰冻时间长的老冰,更有利于制冷。“自那以后,我们都要求冰盒必须冻24小时以上。”滕燕萍还要求冷藏保温箱锁上密码锁,密码定期统一更换,以保证运输环节安全。

   2022年10月,在浙大妇院等多方努力下,冷藏母乳运输渠道被打通。截至目前,两年间已经累计完成3187单快递,范围覆盖江浙沪皖地区,最远收到过来自600公里外的母乳快递。

   与此同时,医院开始接到一些是否接收母乳捐赠的咨询电话。

   为确保想法安全落地,2023年6月起,滕燕萍又开始了新一轮实验。她从杭州萧山出发,将一箱冷冻母乳放在保温箱里,运往浙大妇院湖滨院区人乳库,车程40分钟左右。“我将专业测温探头放在保温箱合适位置,依靠浙大妇院冷链云系统进行全程监测。”她说。多次实验证明,车程在40-50分钟之内,冷冻母乳基本不受到影响。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日前,记者跟随滕燕萍来到李智家取冷冻母乳。李智不仅是该院医生,还是一名母乳捐赠者。今年4月,生下二胎后,她主动联系人乳库,将自己多余的母乳捐赠出来。

   2023年6月起,经过反复测试,浙大妇院人乳库增加接收捐赠母乳的途径。捐赠者提前联系人乳库,科室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截至目前,母乳捐赠者已经遍布杭州绝大部分地区。

   得到母乳后,捐赠母乳经过消毒、检测后供早产儿食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还会根据情况,对母乳添加母乳强化剂,保证早产儿营养需求。

   为了让受众更好了解相关环节,滕燕萍还专门录制了捐赠母乳的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帮助大家消除疑惑,号召更多“宝妈”参与捐赠。徐梦(化名)就是通过这个视频坚定了自己捐赠母乳的想法。

   今年4月,徐梦生下二胎宝宝。她无意间在小红书上了解到浙大妇院可以接受母乳捐赠,于是主动联系人乳库,参与捐赠。

   “每一位捐奶妈妈,都有严格的健康要求,如必须检测是否有艾梅乙等传染疾病,同时要学习手卫生、人乳储存等五大课程,在满分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人乳捐赠者。”滕燕萍告诉记者。

   “二宝刚生下来,曾在新生儿科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我就觉得不能抱到他,他不能喝到妈妈的母乳,好无助好可怜。”徐梦说,她之前曾在浙大妇院生产,所以顺利通过申请。他们一家专门准备了一个冰箱用来储存多余母乳,并在袋子上详细记录了母乳收集日期等信息,攒够一批就由自己或者爱人乘车送往人乳库。

   “从她家到医院有50分钟车程,已经送了4次,很不容易。”滕燕萍说。

   在多方宣传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宝妈”参与到母乳捐赠中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200余人参与其中。2023年9月,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在2018年党支部创建的“乳爱接力 不遗余力”支部品牌工作基础上,发起“乳爱接力——人乳库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将参与捐赠母乳的“宝妈”、医院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助力早产儿母乳喂养,让37摄氏度的爱持续传递。

   滕燕萍说,她印象最深的一名志愿者曾说,“我们捐献母乳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孩子长大后遇到困难也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从那以后,滕燕萍在捐赠证书上增加了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据介绍,截至目前,人乳库累计招募2458名捐赠志愿者,累计捐赠人乳总量644万毫升,4000余名早产儿受益。滕燕萍介绍,在“乳爱接力——人乳库志愿服务项目”影响下,2024年上半年该院早产儿纯亲母母乳喂养率达41.08%,同时2024年上半年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69.98%。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