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山东烟台:“烟火”里的慈善 让慈善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山东烟台:“烟火”里的慈善 让慈善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 王佩丽

  近日,家住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14号的王大

  姨,为厚安社区竖起了大拇指,表扬社区“把楼外破损的落水管修好了,家里再也不漏水了,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的烦心事,为你们点赞”。王大姨的称赞是对厚安社区工作最真挚的肯定,也让厚安社区慈善基金的乐居厚安——公共设施维修项目在社区里落地开花。

   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办事处厚安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面临着无物业管理和公共维修基金短缺的双重挑战,但社区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2024年4月,厚安社区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在街道率先成立社区慈善基金。这一举措不仅为社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更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归属感。通过慈善基金的支持,社区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并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楼栋漏雨、落水管损坏、楼道灯不亮、台阶和路面破损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是烟台市推进社区基金、发展社区慈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的烟台,积极推进慈善从“小众化”向“大众化”转变,以“全民慈善·共享善治”为理念,以社区为主阵地,积极强化慈善氛围营造,努力让慈善走进群众生活。

  深耕社区慈善让慈善更有“烟火气”

   社区是群众寻求帮助、开展慈善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场域和根基所在,国家治理的根基也在社区,社区和谐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烟台市将慈善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支持社区创建慈善基金,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区慈善发展路径,打造以社区慈善基金为主轴,以公益慈善项目为载体,集聚带动社区、社区慈善组织、爱心商户、居民等多方发力的社区慈善生态。

   培育服务主体,壮大社区慈善“主力军”。烟台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场地支持、培育孵化、人员培训等服务,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6万个。各级通过多形式的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其在融入社区慈善上超前服务、主动作为。目前,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社社联合”,已开展社区慈善活动2600余场次,涌现出“六”网守护、“共筑同心”“莲心陪诊”“合家懿站”等社区慈善品牌。

   设立社区基金,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源动力”。丰富的慈善资源是社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鼓励社区、镇街开展社区慈善项目,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烟台市先后出台《社区基金建设发展指导意见》《社区基金建设指引》《助力社区基金建设实施方案》,对基金发起设立、使用管理、运营监管等进行指导,12个区市也先后出台社区基金建设实施方案,各级慈善总会按照基金规模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社区基金从2022年的15支发展到现在的330多支,募集资金从120多万元扩充到现在的1200万元,开展“老街坊”“守护天使”“小塔阅读”“幸福责任田”等纾困扶弱、便民利民项目140多个、受益群众18万多人次,让居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社区群众也由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

   创建慈善社区,打造社区慈善事业“样板区”。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渐进原则,在中心城区筛选部分社区、街道作为慈善社区、慈善镇街进行试点,通过孵化社区慈善组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建立社区慈善超市、丰富社区慈善文化等方式,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慈善共同体。

  挖掘传统文化让慈善更加“全域化”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对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参与和资源募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烟台公益慈善文化资源丰富,自1861年开埠以来,各类慈善发展兴盛,在民国时期就有“胶东慈业,远胜他处”的说法。烟台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较强感召力和渗透力的作用,通过将慈善文化元素与城市环境、社区建设相融合,努力让慈善可感、可知,不断提升公众的精神文化内涵,让群众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慈善氛围。

   打造慈善空间让文化“火起来”。鼓励将公益慈善元素融入广场、公园、景点、街区、商超等场域,创设灵活多样的、具有慈善文化弘扬、项目推广、服务开展等功能的慈善地标(空间),让慈善文化以特色化、多样化的形式在城乡空间、角落里绵延。目前,已设立市文化中心广场、芝罘区塔山小院、招远市慈善公园等20多处慈善空间,开展慈善文化宣传和服务180多场次。

   开展全域慈善宣传让氛围“浓起来”。加强慈善文化建设,畅通参与渠道,激励公众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形成“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乐善”的良好氛围。联合多部门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已开展学法宣法、公益慈善活动300多场次,捐赠图书2万册。此外,不断扩大公益慈善的表达方式,利用慈善融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探索“慈善+N”模式,拓展打造“慈善+体育”“慈善+文娱”“慈善+医疗”等模式,推动慈善与科教文卫、工青妇等其他社会领域深度融合。今年来先后参与市区两级马拉松比赛、健步走活动等体育赛事,推出“温情保障·险时有助”“慈暖夕阳·医路同行”等项目,推动慈善逐步走入大众。

   创新慈善宣传载体让文化“活起来”。挖掘“盛宣怀”“广仁堂”“向善街”等烟台慈善文化符号,规划建设集展示、传播、捐赠、体验及服务于一体的“慈善文化馆”,建成后将成为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和交流平台。通过创作《与善同行爱飞扬》《慈善义工圆舞曲》等慈善歌曲,拍摄公益微电影、公益宣传片,举办慈善晚会、慈善义演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征集并发布烟台慈善品牌LOGO、慈善宣传标语、慈善故事,启动慈善CityWalk路线,设立并发布首届“烟台慈善榜”褒扬爱心企业、个人和优秀慈善项目,不断提升慈善影响力和感召力。

  健全机制保障为慈善筑牢“压舱石”

   明确目标扬帆起航。2022年起,烟台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公益慈善城市”并连续三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8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品重烟台·慈善之城”,配套制发加快慈善文化建设营造慈善氛围、开展慈善文化“六进”活动、慈善项目提质行动等文件,系统化推动公益慈善城市建设。

   协同发力共同护航。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慈善工作机制,明确民政、组织、宣传、社工、工会、发改、教育、公安等29个部门单位职责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依托智库助力远航。加强与驻烟高校合作,先后与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慈善培训基地,开展政策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合作。已联合驻烟高校在社区设立“社区学院”“社区大学”“校社共同体”等进行结对共建、双向赋能,开展“赋能工作坊”“熟人社区”“社区共治合伙人”等项目为社区赋能。去年以来,依托驻烟高校已培训慈善工作人员4600人次,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居民等3.2万人次,有效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作者为山东省烟台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