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并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

   新时代民政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改革成果?下一步民政领域的改革发力点和工作着力点在哪里?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

   问:怎么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特别是民政领域所作出的改革部署?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项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提出系列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任务举措。

   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的鲜明政治本色,展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改革发展全局出发,部署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各项民政领域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老年人和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深切关怀,为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增进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福祉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政部门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顶层设计,扩大政策供给,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解决好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保民生与促发展良性互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老年人和各类困难群体。

  新时代以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系列制度和实践成果

   问:请总结介绍一下新时代以来民政领域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牢记初心宗旨,革弊鼎新、攻坚克难,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系列制度和实践成果,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儿童和残疾人福利制度,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一批”政治任务,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同全体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推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实现增量提质,增进了亿万老年人民生福祉。

   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健康发展,近90万个社会组织和1.4万个慈善组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是改革完善专项事务管理制度机制,落实党中央对行政区划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婚姻、殡葬等领域采取系列惠民便民措施,增强了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

  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问: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如何改革创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关工作?

   答: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比15.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凸显,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等需求快速增长。

   目前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产业规模偏小、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等问题。这次全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更好惠及全体老年人。

   我们将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子。

   我们将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壮大养老产业,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问:在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特殊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民生权益方面,将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把兜底民生保障摆在突出位置。

   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困难群众需要救助帮扶,同时也还存在着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力度不够,救助方式仍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难以满足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发展性需求等问题。

   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资源统筹、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推进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与农村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加快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促进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共同富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次全会部署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对完善儿童福利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将完善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措施,探索逐步扩大保障范围。优化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资源配置,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儿童福利工作网络。加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健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实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守护工程,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目前一些重度智力、精神、肢体残疾的人员生活处境还存在不少困难,特别是重度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还不足,家庭负担沉重。

   这次全会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我们将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深入实施补贴申请的“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便民服务举措,健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减轻生活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负担。健全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制度,扩大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供给。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和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衔接,推动解决以老养残、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家庭托养照护服务难题。加快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建设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与服务质量,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