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4月22日至24日,重庆。一场调研、一次座谈会,共同聚焦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由点及面去运筹,由面到点去落子。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调研,看重庆的物流园区,着眼开放;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谋划创新;到社区、“城市大脑”,思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开放、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也都因西部大开发这项国家战略发生了巨变。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主题的座谈会,也是党的二十大后第八次召开区域协调发展的专题会议。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巍巍群山、滚滚江河……长久以来,对占我国国土面积七成多的西部地区,总书记倾注了许多心血,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与希望: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一条开放路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开放促开发,是地域广袤、发展水平迥异的西部地区共同的夙愿。当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东部和南方沿海,西部也在翘首期盼更多机遇。

    格局决定思路。2013年的秋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西部地区也由此澎湃出新的发展势能。

    重庆是西部大开放的一个缩影。

    22日下午,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园区内,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运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地图,以重庆为坐标点,绘就了联通世界的“大动脉”:向西,中欧班列直抵欧洲;向北,“渝满俄”铁路纵贯南北;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山越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中,多次关注的一条贸易线。“这条通道有哪些成本优势?效益如何?”“沿途还有什么障碍?”现场,总书记问得细致。

    “从重庆到广西钦州,再过马六甲海峡,比沿长江黄金水道,经东部沿海再南下节约了十多天甚至二十天。”

    还有一组数据令人感叹。重庆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2023年‘新三样’出口88.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多少年来,滔滔江水带着西南各地的山货土产顺流而下,东南的布匹棉纱,伴着铿锵的川江号子溯流而上。而今,铁路、公路、航线辐射八方,也将重庆的发展放在中国、放在欧亚大陆、放在世界的视野下去考量。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交叉联网的枢纽。”

    园区内,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昼夜吞吐不息。过去这里是个不起眼的小站,如今因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世界。铁轨、火车、集装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杜伊斯堡,见证了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强劲运力。火车正是从重庆这座车站出发,向西、再向西,越山岭、穿戈壁、过边境,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

    这些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容。西部地区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8万多公里。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又何止重庆一地?座谈会上,每一个省份都列出了开放的成绩单:陕西,去年对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78%;新疆,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9%;广西北部湾“一湾相挽十一国”,平陆运河的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水运出海通道。

    货车司机、列车司机、装卸工人,还有场站管理人员,向总书记争相讲述:

    “出口的主要货物由传统产品向‘新三样’转变”;

    “重庆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在海外销路好得很”;

    “回程空箱率低了,国外的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

    ……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要义是畅通,关键是协同,而核心正是创新。

    开放,对于西部来说,不仅是拧成一股绳走出去,也是发展实力的一把量尺,要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

    拥有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重庆是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振兴,再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共同铸就了开放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厅。

    中德合资研发的氢动力发动机、技术领先的纳米时栅、我国最大型号船舶涡轮增压器、我国首台“大排量小型化活塞式发动机”,还有首创三位一体技术的血液透析机……琳琅满目的创新创造,都在传递着新质生产力之于开放的意义。

    听闻研制的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99%,习近平总书记很是感慨:“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盯准了就持续干,坚定不移、久久为功。”

    一道治理题

    “在西部地区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车在街巷穿行,车窗外的高楼鳞次栉比。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8.24万平方公里、38个区县、3000多万人口,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面前摆着探索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一道考题。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房子差、管网旧、污水多、配套缺。22日傍晚,总书记走进小区。

    青石板、红砖房、黄桷树,敞亮的社区会客厅、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还有饭菜飘香的社区食堂。

    饭碗里,盛着民心。见到总书记走进来,老人、孩子们都兴奋地站起身来,掌声、笑声、问候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唠起家常。

    “多少钱一份饭菜?”

    “60岁以下的18块,60岁以上的15块。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0多人,占比32%。”

    “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

    “第三方运营,社区监管,实现了微利。”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定要可持续。”

    食堂门前,过去是个排水渠,后来变成了臭水沟。经过治理,成为居民们休闲的小广场。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社区2022年初启动的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

    居民们纷纷来到了小广场,掌声响彻楼宇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改旧换新,完善服务设施。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减负,事关民生福祉,镜鉴党的作风。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看到了一份报表。

    “‘渝快政’APP上有一个全市的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以前我们要填很多报表,有些信息差不多,总是在重复填写。之前我们一年要报上百张表,现在只需要报12张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