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北京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并于近期出台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同时通过低碳试点不断探索创新低碳发展模式,目前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评估中位列前茅、被评为优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在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产业、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作用叠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候变化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出台一系列积极政策,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以“创新引领”推动“重点突破”,坚持“预防为主”与“科学适应”并进,探索低碳发展有效路径,努力提升首都城市气候适应性,到目前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 明登历介绍,自2013年试点碳市场开市以来,北京市已将包括发电、石化及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近1300家单位、全市约50%的碳排放量纳入管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同时,北京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户北京。 “通过推进‘煤改气’工作,在2013年—2017年期间,北京市发电行业度电碳排放强度下降至70%左右;2017年以后又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效率,推动燃气发电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至10%左右;2021年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后,本市电厂的配额保持整体富裕,企业通过出售这些富裕的配额可以获得收益,充分体现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理念。”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三级调研员李春梅在会上说。 为发挥创新对低碳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北京市创新开展了低碳试点工作,推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为科学谋划低碳发展道路积累经验和样板。 明登历介绍,2022年,北京市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密云区、通州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推动试点落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密云区、通州区构建气候投融资试点政策体系,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向生态环境部及金融机构推送重点项目,城市副中心组团级“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多能耦合应用等项目获得金融支持。目前,各项试点措施正在有序推进。 北京市同时先行开展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于2022年评选出12个先进低碳试点优秀项目,这些项目年减碳量可达到29万吨。 2023年,北京市又进一步全面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三类试点,其中涉及14个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沼气发电、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碳足迹管理、低碳建筑材料、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应用,初步测算年减排量可达22万吨;5个低碳领跑者单位,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电力生产、高校等3个行业领域;以及6个气候友好型区域,包括3个社区、3个村。 “目前,2023年度低碳试点优秀项目通告已经发布,后续我们将对入选优秀案例开展多种形式的鼓励、宣传和推广,树立低碳发展样板。”明登历说。 (据《中国能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