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好,请展示预约码扫码进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国家商定都于亳,就在我们郑州……”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不断有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城市历史、了解中华文明,而总有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博物馆志愿者,或维持参观秩序,或充当讲解员,或整理物品——哪里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可谓博物馆的“万金油”。 退休后, 穿上红马甲“很充实” “我一直对历史文化很有兴趣,平时也很注意学习。退休以后,我也想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2018年的时候遇到郑州博物馆招聘志愿者,就报名了。”提到自己当志愿者的事儿,今年62岁的刘云玲觉得十分“正常”,几年来,礼宾服务、社教活动、前台答疑、持续维护等诸多工作环节中,都能看到刘云玲的身影。 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内容很多,专业知识的讲解无疑是其中最考验人的内容之一。“讲解需要经过专业的考核才能正式为观众服务。开始的时候,背词还是比较吃力的。”刘云玲笑言,年轻人记得快,而她需要更多的时间反复背诵、记忆,如今她也可以很熟练地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了,“从2019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那天正式上岗,到今天已经将近5年时间。” 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郑州博物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1年,20余年来培养志愿者5200余人,服务观众约310万人次,由志愿者们在郑博小剧场演出的“心中的幸福河”舞台剧志愿服务项目,还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奖。 挤时间, 让郑州更好很有“成就感” 2月10日是大年初一,上午10点半,王洁匆匆赶到郑州市商都遗址博物院,穿上红马甲,化身讲解员,为展厅的观众讲解商代的历史。在王洁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大家仿佛穿越到3600年前,体会着王室贵族和城市平民丰富的社会生活。而对于王洁而言,讲解中游客频频点头或会心一笑,就是她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动力和意义。 “我在郑州商代遗址城墙根下长大,被厚重的商都文化所感染,渐渐也成为一名商都文化的宣传者。”王洁告诉记者,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像她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中有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张淑梅、宋永政、张羽祺,有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王正辉、周新蔚、姚帅鸽,也有服务热情、讲解到位的方荣、时琼、翟大勇,还有不善言辞、默默服务的杨瑞、代志鋆等。 记者了解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志愿团队于2022年正式成立,通过招募、面试,目前团队有50余人,主要由退休人员、企业职工、教师、在校大学生构成。 “我们会在群里根据自己的时间接龙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有时候观众多需要引导,我就去引导观众,需要讲解员了我也可以讲解。”35岁的冯小川告诉记者,他做志愿者将近一年了,“大家都在发挥自己的特长、奉献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郑州变得更美好,很有成就感。” 共携手, 提升自我传递“正能量” 在当博物馆志愿者的过程中,在无私辛勤付出的同时,志愿者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将奋进向上的“正能量”传递到了更多人心中。 “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知道了我们国家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说到自己的收获,刘云玲侃侃而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我很高兴,我的女儿说,今后有时间她也想来博物馆做志愿者。我在带外孙女的时候,她所需要的历史知识,我能随口给她讲出来,甚至像她的历史老师一样……”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王洁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到馆内服务,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孩子感受、传承商文化。 而在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志愿服务队伍里,7至12岁的小志愿者也是博物馆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历史文化的聚集地,博物馆具有教育、科研和收藏等多种功能。在各个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融入人民美好生活的前进方向中,那温暖而醒目的“志愿红”和承载丰厚历史文化的文物遗迹交织,为观众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动人画卷…… (据《郑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