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古代举行敬老宴,吃饭、喝酒还得会作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古代举行敬老宴,吃饭、喝酒还得会作诗

    《唐土名胜图会》中的乾清宫千叟宴

    首都博物馆藏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养老银牌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敬老爱老的传统。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点,其意在推崇敬老的风俗。到了清代,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清代帝王非常重视孝道。如据《乾隆帝起居注》载,乾隆帝于四十五年(1780)十二月颁布上谕:“皇祖(即康熙帝)圣训,有孝为百行之首,不孝之人断不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康熙乾隆嘉庆年间,举办了几次大规模的“千叟宴”,时间也在正月。当时的千叟宴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起到了尊老敬贤的作用,也极大弘扬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
    康熙首办大规模敬老宴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皇帝60岁寿诞。他说:“自秦汉以下,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他自认为是历史上少有的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因而决定在万寿庆典期间,大规模赐宴耆老臣民。
    据《清史稿》《清朝通典》载:时年三月,康熙两次赐宴全国65岁以上老者,地点均为畅春园正门前。
    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邀请各省汉族的官员、百姓之年长者参加宴席,并选择皇子、皇孙、宗室子孙之10至20岁且聪明伶俐者六七十人,为老人们敬酒、分发食品。席间,80岁以上的老人格外被扶至康熙帝面前,由他亲自劝饮。席间,康熙帝说道:“古来以养老尊贤为先,使人人知孝知弟,则风俗厚矣。”他希望参加筵席的人员把他的意旨带回各地,以推行敬老之风。参加当天筵席的老人,65至70岁者有1846人,70至80岁者有1823人,80至90岁者有538人,90岁以上者有33人,合计4240人。宴会结束后,康熙帝给这些老人予以衣服、帽子、银子等赏赐,对年老闲居的大臣诰封各种荣誉称号,以示尊重。
    三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又邀请八旗的官员、兵丁、清闲人员之长者参加宴席,礼遇同前。此次参加宴会的人员,65至70岁者有1012人,70至80岁者有1394人,80至90岁者有192人,90岁以上者有7人,合计2605人。
    上述两次宴会,参与的老者近七千人,规模宏大,使得敬老之风影响甚远。此次宴会虽无千叟宴之名,但有千叟宴之实。
    康熙取名“千叟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已亲政六十载。康熙认为自己即将进入古稀之年,且天下太平、民生富庶,因而下令再次举行敬老宴会。据清末王先谦编撰《东华录》载:时年正月,康熙帝在乾清宫前两次宴请65岁老者,仍分旗、汉两批进行。正月初二,康熙帝宴请八旗满洲、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共680人。正月初五,康熙又宴请汉族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共340人。两次宴请的耆老人数共1020人。宴会上,康熙即兴写了一首七言律《千叟宴诗》:“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万机惟我无休假,七十衰龄未歇肩。”诗中,康熙帝描绘了敬老宴会表达的尊老敬贤的观点,并希望自己在年迈之时,能够继续勤政治国。“千叟宴”之名,即从此开始。
    席间,康熙命与宴的满汉大臣官员各作诗,以记其盛况。内廷大臣王掞、王顼龄、王鸿绪等13人赋诗恭和,体裁均为七言律诗,且同用“妍”字韵。如大臣王掞恭和:“云际觚稜霁后妍,连朝禁殿启长筵。春王历转初周纪,圣主恩隆首引年。玉座备聆天语切,金瓯常共颂声延。勉将蒲柳酬髙厚,湛露光荣少比肩。”在场耆老纷纷作诗恭和,这些诗后被汇入《御定千叟宴诗》。该诗集除康熙帝的《千叟宴诗》及13位内臣的恭和诗外,还包括四卷,内有颂诗1030首。其中,卷一含诗70首,均署名;卷二至卷四各含诗320首,均不署名。
    另有学者研究表明:清代皇帝举行的历次千叟宴,主馔均为涮火锅,实际为火锅宴。此次千叟宴,宴桌分为一等桌和次等桌。一等桌与宴者为王公、一二品大臣、外国使节等,每桌设银制、锡制火锅各一个,馔品有羊肉片一盘、猪肉片一盘、鹿尾烧鹿肉一盘、羊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盘、肉丝煲饭若干。
    次等桌与宴者为三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庶民等,每桌设铜火锅二个,没有鹿尾、鹿肉、四碗荤菜,但有烧狍肉,其他菜肴与一等桌同。众耆老用宴期间,康熙命诸王、贝子、公及闲散宗室之年幼者,给这些年长者敬酒、颁食。
    宴席上,年仅12岁的小皇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也奉命侍立观礼。如此盛大的场景,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为六十四年后,乾隆帝效仿康熙帝举办千叟宴的动机之一。
    乾隆宴会写诗忆当年
    乾隆五十年(1785),其统治四海升平,又适逢乾隆帝喜添五世元孙。乾隆为表示其皇恩浩荡,于正月初六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据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清人庆桂编《国朝宫史续编》载:此次千叟宴的宴请对象为60岁以上的官员、65岁以上无官职人员。身份上至宗藩、大学士,下及普通百姓、外藩陪臣等人员,共计3000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和70岁以上的文武大臣,经特许由其子孙一人搀扶入宴。
    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对此次千叟宴的仪式有着详细的记载。如参加宴席宾客均被指定位置:其中,王公、一二品大臣坐在乾清宫檐下;三品大臣至五品官员,按序坐在乾清宫前丹墀甬路的路面两侧,且官职高者坐在距离乾清宫较近的位置;其余六品及以下拜唐阿(无品级官员)、护军、领催、披甲以及百姓等,坐在丹墀甬路的路下两侧。
    宴会期间,乾隆帝召一品大臣、90岁以上的宾客到宝座前,赐酒一杯;命诸皇子、皇孙、皇曾孙等,向殿内的王公大臣敬酒;命侍卫向其余各桌官员、老者敬酒,并分发果食。宴席结束时,乾隆帝颁旨: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文玩、银牌等礼物。
    日本木刻版画家冈田玉山(1737-1812)曾出版《唐土名胜图会》图籍,其中大量描绘了清乾隆时期皇宫和皇宫生活。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场景,亦反映于此图籍中。画面上方有“乾清宫千叟宴”几个字,下方则是欢快热闹的宴会场景:
    乾清宫前丹墀甬路下,一桌桌的老者们兴高采烈、大快朵颐,桌上是火锅,桌间则是跑前忙后的宫廷侍者;丹墀甬路上,有边吃边聊的老者,有晚辈见到长者鞠躬行礼者,有子孙辈搀扶长辈上甬路台阶者,有官员在甬路上迎候宾客者……
    千叟宴上,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诗:“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诗中,乾隆帝回忆起12岁时参加祖父举办的千叟宴,而此时君臣相聚、觥筹交错的盛大场景再现,他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并希望盛况绵延万载。
    应乾隆帝之邀,在场臣工纷纷依韵赓和。负责筹办此次千叟宴的大学士阿桂,第一个赓和。随后诸臣恭和作诗,得诗3429首。这些诗后来被汇集成《钦定千叟宴诗》,共三十余卷。
    另清人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记载:“乾隆五十年,逢国大庆,依康熙间例,举行千叟宴于乾清宫……闽人国子监司业衔邓(郭)钟岳,年百五岁,自闽至京赴宴,尤为盛事。”书中提到的郭钟岳,为此次千叟宴上的最年长之宾客。
    清代最后一次千叟宴
    乾隆六十年(1795),年逾八旬的乾隆,在位满一个甲子。乾隆帝曾许下承诺,不逾越祖父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因而他决定在第二年正月初一,将皇位禅让给十五皇子颙琰(后来的嘉庆帝)。此时又恰逢乾隆五十年千叟宴过去十年整,在此期间政通人和,为庆贺上述盛事,乾隆帝决定在皇极殿前再举行一次千叟宴。据《乾隆帝起居注》载,乾隆六十年十月乾隆帝颁旨:“允宜再启耆筵,以纪重光之盛”。
    据《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四,太上皇乾隆御临皇极殿,与嘉庆皇帝举行千叟宴盛典,赐宴60岁以上的亲王、贝子、蒙古贝勒、蒙古贝子、公、台吉、额驸等大臣官员,70岁以上的兵民,以及回部、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贡使等人员,共计三千余人。席间,乾隆召集一品以上大臣以及90岁以上的耆老,至御座前,亲赐美酒。此次宴席中有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乾隆称他俩为“升平人瑞”,赏赐六品顶戴。又有90岁以上的邓永玘、梁廷裕、乌库里等八人,赏赐七品顶戴。另有列名邀赏而未入宴的五千人,赏赐诗章、如意、寿杖、文绮、银牌等物。
    席间,太上皇乾隆作诗《初御皇极殿开千叟宴用乙巳年恭依皇祖元韵》:“归禅人应词罢妍,新正肇庆合开筵。便因皇极初临日,重举乾清日宴年。教孝教忠惟一笃,日今日昨又旬延。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谓从兹即歇肩”。乾隆在诗中感叹此情此景为十年前千叟宴的再现,希望自己退位后能够颐养天年。宴会上众人饮酒作赋,诗共得三千四百余首,被列入《钦定千叟宴诗》中。
    嘉庆元年的千叟宴结束后,随着清朝国力的逐渐衰退,清代再未举办大规模敬老宴。(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