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打好“组合拳” 绘就新画卷
江苏盐城亭湖区:“长者幸福食堂”开启养老幸福“食”光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打好“组合拳” 绘就新画卷
——看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榆林经验”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涌现出一批新模式、新样板,形成了乡村振兴的“榆林经验”。

    如今,榆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榆林画卷正在绘就。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5万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榆林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逐渐将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主动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榆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35万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14万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4.4%。

    乡村建设得到有效发展,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分类推进2967个村庄乡村振兴,集中力量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68%,行政村污水治理率28.8%,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置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4.43%。

    乡村治理得到协同推进,榆林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推行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1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区、10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镇16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同时,扎实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高额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得到有效遏制,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年初,绥德县薛家河镇政府的大院里搭起了火红的庆丰收舞台,薛家河镇万亩高粱产业村集体经济订单收益集中发放大会举行,高粱种植先进集体、高粱种植大户身披绶带喜气洋洋,领取分红。种植大户刘兴全2023年种植了40亩高粱,实现增收近5万元,手捧分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关键。

    榆林始终将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聚焦“生产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精准发力,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向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大力发展“4+X”主导特色产业,坚持链式思维、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加快实施羊、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4个百亿级和小杂粮、中药材、红枣、肉牛、生猪5个十亿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不断健全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因户施策选择联农纽带,切实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服务联农带农能力。

    扎实推进稳岗就业“六个一批”,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市内工矿企业开发岗位,深化劳务输出,打好就业“组合拳”,全力推动脱贫人口稳就业、促增收,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62%。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消薄培强”壮大集体经济,推广“一户一田”、服务创收、联村(村企)共建、光伏产业、资金入股、农旅融合、资产盘活、物业租赁等8条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充分挖掘利用村集体资产和土地资源,增加群众集体分红效益。

    全面落实惠农富农政策,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定期提高低保金、五保金补助水平,为脱贫人口及时足额下发各类转移性补贴资金。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2194元达到16573元,近3年增速分别为13.7%、14.2%、15.3%,逐年提高。

    由点及面示范引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修学校修幼儿园,再修一个幸福院。商贸街、电影院,南山又把光伏建。村容村貌有改变,我们来把幸福见。”绥德县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是榆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真实写照。

    榆林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2年结合实际出台了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在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由点及面,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探索形成绥德县郝家桥村“产业振兴+”、米脂县杨家沟村“文化振兴+”、高西沟村“生态振兴+”、佳县赤牛坬村“乡村文旅+”等一批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样板。

    南北县域协调发展——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对于榆林来说,南北12县市区之间、脱贫县与非贫困县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区域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榆林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南北县域协调发展,凝聚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合力。全市从财力、政策、要素等多方面倾斜支持脱贫县发展,2023年出台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同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用好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驻村帮扶等力量助推发展,帮助脱贫地区增强了发展意识、拓宽了发展思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驻村帮扶和村企共建方面,榆林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创新推行差异化交通补贴、优先提拔重用、“四优”表彰展示等关心关爱10项措施,划出驻村干部提拔比例不低于1/3“硬杠杠”,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发挥榆林规上企业众多和能源企业优势以及乐善好施优良传统,创新开展“村企共建”行动,选派204家企业结对帮扶208个乡村振兴薄弱村,2023年投入资金4744.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80个,帮助乡村振兴薄弱村夯实了发展基础、拓宽了发展思路、提升了管理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榆林,乡村振兴硕果累累。新征程上,榆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勤劳奋进的榆林儿女正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