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河南:数据有温度 救助更精准
浙江宁波:提升“民生温度” 增加“幸福厚度”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河南:数据有温度 救助更精准

    临颍县繁城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王向前/摄)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现有低保对象306.3万人,居全国第二;特困人员48.3万人,居全国第一。

    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近些年来,河南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去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的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成为社会救助格局的重要一环,通过预警信息实现社会救助的“主动性”、“精准化”。

    河南如何运用大数据做好社会救助这一事关困难群体冷暖的民生事,一起来看!

    大数据

    “圈住”困难家庭

    临颍县繁城镇西街村村民李新家,去年突然得到了一笔5040元的救助款。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她家,探究这笔救助款的来路。

    院子里坐落着几间平房,绳子上晒着被褥,李新正在忙家务。提到这笔钱,她感激地说,那是政府部门给她70岁的婆婆的救助,是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落实政策帮他们家申请到的,事前他们都没想到还有这种事,更不清楚自家发生的事咋就被知道了。

    这是个以打工收入为主的农户,李新在家附近的超市打工,丈夫在外务工。年迈的婆婆多年有病,去年婆婆因为心衰紧急入院,治疗花费算下来有10多万,新农合报销后家里还支付了几万块钱,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婆婆不在家,这两天又去医院复查了。”李新说,“去年9月,村干部张晓勇来到家里,问我家的医疗花费情况,说有个大数据平台发现我家产生了因病大额支出,特意来核实家里收入情况,认为家庭符合救助条件,可以上报信息申请救助。不久,婆婆的账户就收到了救助款。”

    繁城镇民政所所长杨占民介绍,这是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在社会救助中悄悄起作用,平台监测到李新家的情况后,发出了预警信息,镇里的民政工作人员联系村里的社会救助协理员,让其主动联系李新家并核实情况真假,确定符合社会救助标准后就帮助李新家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帮家庭渡过难关。

    经工作人员核实,李新家有劳动力,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不符合低保条件,但是因大病产生了大额医疗支出,在其继续享受低保边缘家庭政策的同时先给予临时救助,接下来若其婆婆病情加重或没有好转,考虑将其婆婆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一平台

    托起社会救助

    河南省兜底保障人群数量大,并且这些社会最困弱的群体,缺乏求助意识、求助能力,需要基层工作者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社会救助工作中靠前一步,运用各种方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才能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为做到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确保救助高效直达,河南省积极建设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把救助服务逐步向移动端延伸,通过强大而精准的监测预警功能,使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进入民政工作视野,从而“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快速便捷”审核审批,让救助申请“触手可及”。

    河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李佳介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已经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的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警,主要监测医疗、教育、就业失业、自然灾害、残疾、危房改造等指标变化情况。“如果这些人员的家庭突发了重大刚性支出事件(例如重大医疗支出),民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有关人员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入户走访,对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一定救助帮扶措施。”

    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是设置指标。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设置的指标中,哪些是核心因素?李佳称,河南省的监测预警系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每一项指标都会赋予一定的分值,当累计分值达到预警警戒线时就会触发风险处置预警。目前,医疗报销数据指标所占分量很重,是平台监测的重点。只要某个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报销自费金额达到或超过5000元,无论其他指标分值如何变化,都会触发风险处置预警,下一步工作人员就会入户走访。

    为何医疗报销指标能占如此大的分量?他解释,重大疾病因素具有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对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和基本生活威胁最大,是现阶段造成返贫致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铁脚板”

    跑通救助政策

    家庭遇到困难,预警信息随即出现,工作人员随时到场,救助政策高效落实。李新家的受助过程,已成为河南省大数据社会救助的一个缩影。

    1月5日下午,临颍县繁城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正在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查看信息。平台上出现的预警信息处置等级分为“一般”和“紧急”。当天,繁城镇共录入12条信息,意味着工作人员已经到辖区里的12个家庭开展了入户调查核实。

    “只要平台上的辖区困难人群出现预警信息,乡镇工作人员就会进行入户调查,发挥‘铁脚板’的优势,把为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跑到,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工作职责。”杨占民说,每个行政村都配置有一名负责救助工作的社会救助协理员,由村干部兼任,全镇有32个行政村,目前共有32名协理员,实现了村村有人担责。

    目前,河南省根据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以及急难社会救助等。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于2023年9月上线运行,目前已推送预警处置信息6.6万条,入户走访5.1万户,对其中1.8万户家庭给予了救助帮扶建议或措施。

    借助该平台,社会救助体系分层分类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有效。河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负责同志说,从实践操作来看,不同预警对象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需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帮扶措施。比如一个低保对象突发重大疾病,家庭开支较大,由于其本人已经获得了低保有关政策,不能重复办理低保,这时可以通过临时救助给予一次性救助金,严重的还可以帮助其申请慈善帮扶资金。但是如果同样情形发生在低保边缘家庭,那么就可能升级保障层级,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将该家庭从低保边缘家庭转为低保家庭,使其获得更大的救助帮扶力度。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136.5万脱贫人口、40.5万监测对象通过社会救助进行兜底保障,分别占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总量的22%、49%,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