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皮磊 “五社联动”作为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机制,是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强化协同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为适应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浙江省民政厅日前发布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 意见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社区治理机制,推动“五社”有机融合,实现“五社”优势互补,更好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现代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功能,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城乡社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美好家园。 其中明确,到“十四五”末,推动现代社区形成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数字赋能、保障充分的“五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党组织统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工作者专业作用有效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社会慈善资源充分激活,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水平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到2025年年底,全省建成1000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比突破60%;4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数达到3800家以上,平均每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20个、9个,每个社区培育1个以上志愿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活跃度较高的社区社会组织,全省社区发展基金会总数达200家,登记的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级评估率80%以上;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35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了六项主要内容。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五社联动”。依托乡镇(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统筹“五社”力量参与现代社区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五社联动”全过程。 二是加快培育“五社”主体要素。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培育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拓宽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构建社会工作者职业晋升和社会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支撑力。强化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和培育,探索推动“全域志愿”行动,促进村社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 三是深化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强化“五社”组织主体联动,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各类组织为骨干,小区、楼道纵向一体,辖区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慈善组织横向联动的全覆盖机制。强化“五社”要素资源链接,提升乡镇(街道)统筹能力,整合全域“五社”资源,对区域“五社”资源实行集中培育、调度、管理。 四是进一步丰富“五社”应用场景。根据“五社”资源分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拓展深化“五社”调解纠纷、助力“一老一小”、困难群众帮扶、孤困儿童关爱、办好民生微实事、增进小区治理质效、培植睦邻文化等方面作用发挥。 五是不断壮大“五社”人才队伍。推广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作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持证社工作用发挥机制,深化社会工作督导机制建设,加强社区公益慈善项目策划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六是持续强化“五社联动”绩效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提质增效机制,提出社区治理能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者等领域目标任务。构建工作体系,省市两级重点要做好制度设计、政策供给和资源统筹,县乡要立足区域特征,谋划和推动落实本地区“五社联动”特色和重点指标。 意见强调,强化创新实践,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及时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不断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重视城乡现代社区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理论研究和实务模式探索,为“五社联动”更新迭代提供理论支撑和实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