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建立起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强化村、屯微网格治理基础,“平安小镇”在全县遍地开花,形成了社会治理由单建向共建转变、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从“多个部门” 到“一个平台” “一个电话,很快得到妥善解决!”近期,罗先生因街头商贩使用喇叭叫卖声音过大造成扰民致电110报警中心,报警中心小廖接警后立即按非警情事项处理流转至12345便民服务热线,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通过梳理分类分流至生态环境局办理,生态环境局立即进行处理,只用了1个小时就妥善解决了问题。 在罗城县,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2023年,为实现警情的快速处理,罗城县依托12345便民服务热线,将110非警务警情、12348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归并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建立诉源警情流转机制运行,实现警情事项处理从“多部门”向“一个平台”融合,由服务中心统一调度,按照警情信息“接收登记—梳理分类—分流转办—部门承办—结果反馈—跟踪督办—办结归档”的模式分流闭环解决问题。在乡(镇)一级,也参照县级警情分流模式,构建上下左右闭环流转无缝衔接,实现问题快速响应、快速处理、快速解决。 罗城县还将城管、交通、治安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融合接入公安智慧管理系统,除此之外,将“天网”、农村“小天网”及民间监控系统资源接入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建立“1+N”综治视联网、“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网通”技防模式,实现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三网合一”,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基本达到全覆盖。 从“末端治理” 到“诉源治理” 前不久,罗城法院联合人社、司法局、工会等部门,谢某某等8位农民工在罗城县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近年来,为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力,基层调解力量不足的瓶颈问题,罗城县以县人民法院牵头设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组建了由检察院、公安、司法局、人社、工会等多部门联调队伍,多部门协同发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还推行政法部门联系乡镇,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联系村、屯工作机制,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变身村、社区指导员,每月进村入户开展巡网排查,按“全面排查—发现问题—提前介入—联合调解—定期回访”五步工作机制实施部门联合攻坚化解,推动矛盾纠纷提前研判预警,促进诉源治理。 从“单一治理” 到“多元共治” 在罗城仫佬家园搬迁小区管委会,干群连心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综治中心等功能室一字排开,距小区管委会不远处,还有社区社戒社康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活动室等。 “我们不仅搬得进来,还住得下来,住得舒心舒适。”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居委会副主任韦新佐颇有感触地说。韦新佐是第一批搬迁进来的群众,也是第一批受益者,更是第一批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工作者。搬进来伊始,搬迁群众不适应城区楼栋生活,脏、乱、差成为仫佬家园的日常。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最直接感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管理,让群众搬得进、住得下、住得舒适也成为社区管委会头疼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仫佬家园以党建引领,依托“干群连心室”平台,在社区管理上探索出以“党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的管理模式,通过党群共建,让群众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安置点群众生产生活有序,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真正实现移民群众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在村一级,罗城县从提升群防群治力量,以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为主抓手,按照“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法官助理一法律顾问一法律明白人一妇联主席一团支书一综治专员”的人员结构模式,全力推进网格联防系统建设,构建一级网格143个,二级网格725个,三级网格1696个,配备网格员1720名,联防队伍2900名,全县142个县行政村(社区)建立联合治理队伍,构建同心聚力联防联治联调的治理格局,逐步从以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向动员多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转变。 除此之外,罗城县还推行“三网三联三包”治理机制,构建联网共治理、联户守平安、联创促和谐的“三联”治理格局,打通基层社会治理“任督二脉”,有力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据《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