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服务与治理相结合的理念,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工作机制和科学治理体系,解决基层治理的多项难题。在基层治理创新和实践中,芜湖市始终做好“三个坚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样板。芜湖市被确立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并顺利通过验收,“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被评为安徽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 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规划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 完善治理政策结构,优化服务顶层设计。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并把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牵头,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关于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政府连续多年将社区治理纳入对各县区(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和“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为社区治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深化街道体制改革,优化治理服务结构。明确了街道加强党的建设、统筹辖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实施综合管理、维护平安稳定6项基本职能,推动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主责主业。健全社区大党建工作机制,以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治理架构,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探索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效。 严把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每年根据政策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动态调整社区(村)工作事项,由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规划社区治理工作,避免多头指挥,建立依法履职工作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个正面清单”以及不应由社区(村)承担工作事项、不应由社区(村)出具证明事项“两个负面清单”,明确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发、紧急事件外,全面实行准入制度。因工作需要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进入社区(村)的事项,相关部门要遵循“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在做法上给予指导,在人员上给予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未纳入依法履职和协助事项清单又确需延伸到社区(村)的事项,也可按规定由主管部门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截至目前,已精减社区工作事项、考核、挂牌、台账、证明事项共55项。 坚持协同治理为机制,勠力同心解决基层治理能动性问题 以社区为基础,打造基层治理实践平台。依托社区各项服务阵地和公共服务用房,在全市按批次有序推进街道(镇)社会工作站、社区(村)社会工作室建设。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经费、有人员、有项目的“六有”标准,提升社会工作站(室)建设水平,目前,全市共建设街道(镇)社工站71个,155名专业社工通过整合政府购买服务资源,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和社会事务等领域开展驻站服务;共打造特色社工室73个,77名专业社工驻站服务,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引导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人才为支撑,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换届直选、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渠道选拔社区工作者,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到社区工作,不断拓宽社区工作者的来源渠道,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3820名,每万人城镇居民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14.2名,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3%,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占28%。稳步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及正常增长机制。拓宽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人员身份,推荐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挂任街道(镇)领导班子成员。 以组织为抓手,延伸社区治理服务臂膀。打造市、县(区)两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基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开展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工作,为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能力建设、政策指导、项目运作、资金扶持等服务,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社会组织2552家。通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参与式、陪伴式“微公益创投”活动,资助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能力,重点孵化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307个,每年在全市开展公益服务2万余场。 坚持问题需求为导向,实事求是解决基层治理有效性问题 以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把握居民需求动态。通过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创建“生命树”服务系统,全面建立居民数据库和需求库,着力构建全方位大服务体系。应用数据验证,优化办事流程,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将办事窗口延伸到所有的社区和村,综合受理、网上办理、一站办结,办结件免费邮寄到家,城乡居民不出社区、村就能办成事。健全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枢纽的新型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区按每300至500户、农村以自然村为单元划分网格,全市城乡共划分为3796个网格,做到城乡无缝覆盖。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对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信息进行采集、上报和核查,形成“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建成市级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社区党建、社区安全、社区政务、社区管理、社区共治、社区服务六大领域,开发35个智慧化应用场景。建成3个试点智慧社区,在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层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以社区协商共治为路径,推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全市社区(村)工作协商委员会全覆盖。凡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社区(村)党组织和居(村)委会牵头,组织居民协商解决,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推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1月至今,全市社区层面通过议事协商解决的居民问题近4000件,逐步形成社区居民普遍关注、广泛参与的基层民主自治新局面。目前,鸠江区探索出“六事”协商机制,弋江区实践出“三阶六步、循环议事”协商模式,支持和帮助居民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积极构建主体多元、过程开放、协商有序、居民满意的协商共治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居民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以公益创投为切入,推动居民参与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为社会组织在为老、助残、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领域实施公益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实际项目服务工作中,引导落地社区建立一套明白账,即“四单一图”(辖区资源清单、辖区居民需求清单、辖区居民骨干清单、为民服务事项清单以及辖区户况和服务地图),摸清服务底数,鼓励专业社工机构采取社区社会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为居民提供支持,通过积极发掘和动员辖区居民和专业力量,开展精准服务。2020年以来,全市公益创投资金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支持公益项目300余个,开展活动5000余场,服务居民30万余人次,解决群众难题2200余件,形成居民服务品牌100余个,切实解决居民需求。 芜湖市以党建为引领,以“三个坚持”为抓手,着力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