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皮磊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90万家社会组织,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3万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1100万人,资产总规模超5800亿元。广大公益慈善力量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教育公益领域,社会公益力量作用表现更为突出,成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余年前,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采取“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的思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深度回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该项目逐步形成了“经济资助+成才支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并沉淀出一整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基金会、高校、受助学生、捐赠方、社会及行业等多方共赢局面,也为类似教育公益项目和整个行业持续输出成功经验和实践参考。 精准聚焦 回应社会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而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同时增长的,还有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及奖励政策不断完善,覆盖群体日益扩大,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外界资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分析指出,除了受发展条件限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些家庭可能遭遇重大变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有些家庭可能因为医疗负担过重,致使经济较为拮据;还有的家庭可能因为子女较多且都处于学龄阶段,导致家庭教育开支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现实问题,我国欠发达地区尤其偏远农村及山村等地学生,在综合素养、外语及计算机水平等方面仍与较为发达地区的学子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这些不利因素也将在其今后的发展中慢慢显露出来。 要改变这一状态,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及政策变化,同时也要持续投入相关资源,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新要求,及时调整资助战略和方向。社会公益力量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思路。 2001年12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对资助特困大学生项目的论证和调研。调研发现,由于高教改革和转制等原因,一些学生及家庭面临因学费上涨而引发的经济困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无力负担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据基金会当年对我国4省20所高校的调查,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调研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面临着经济困难、综合能力发展、就业困难三个方面的问题。此外,这部分学子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帮扶,可能会对其学业及心理健康带来明显影响。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02年9月发起“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项目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为来自低收入家庭及特殊家庭、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提供新长城自强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费用;同时,项目依托新长城高校自强社为组织实施平台,对受助学生提供成才支持,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回报社会,实现项目“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 “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的思路,让这一项目20年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为此后众多类似教育公益项目提供了实践参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累计捐赠收入突破3亿元,惠及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860所大学,签约合作高校逾500所,累计资助学生近15万人次。受益大学生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中西部地区,为助力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及人才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源于项目设计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项目充分调动了基金会、高校、捐赠方、受助学生、公益行业及社会各方关注,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那么,该项目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科学设计 开发综合性解决方案 2022年是“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实施20周年。为更好地总结项目成果,为项目未来转型提供参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进行了评估。评估指出,在精准聚焦受助对象、分析其面临的具体困难的基础上,该项目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发了“经济资助+成才支持”这一颇具针对性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一方面,项目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为来自低收入家庭及特殊家庭、品学兼优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提供新长城自强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费用。数据显示,项目在启动的第三年(2004年)捐赠收入就突破了1000万元,2007年则突破了3000万元。捐赠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从侧面说明了该项目精准地回应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获得了捐赠人的认可。 除了直接的资金支持,为保证项目顺利运转,基金会还配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投入大量传播资源助力项目品牌构建及影响力扩大。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项目在启动初期就引入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协助项目团队管理受益人。 项目还引入了周期性监测评估,定期通过问卷抽查、电话回访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对上一年度的受益学生和合作高校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以便及时了解项目在各高校的执行情况及受助学生的获益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项目还设置了完善的退出机制,有益于提高项目运作质量,降低运作风险,维护受益人、捐赠人利益。 另一方面,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该项目通过支持高校成立“自强社”的方式,对受助学生提供成才支持,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实践、实习实训等机会,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回报社会,实现项目“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超98%的受助学生表示,“感恩意识更为强烈,愿意在有能力时回报社会”。 截至2022年,该项目通过高校自强社及其他公益类社团,培养超过1000名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管理经验的社团骨干,累计支持超过2000个社团公益项目,70万人次青年间接受益。如今,这些高校自强社依然活跃在各个高校中,为项目未来发展转型积淀了一笔宝贵的资源。 评估报告指出,该项目让公益精神实现了薪火相传。“在公益精神影响下,很多昔日受助学子毕业后尽己之力支持公益。有些学生在校时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毕业后进入公益机构工作,并立志以慈善为毕生事业;部分受助学生还自发设立公益基金去帮助他人。” 因家中有三个孩子同时读大学,200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项目资助对象。得益于该项目资助,该生不仅更加珍惜大学生活,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而受项目和资助人影响,其毕业后也成为项目捐赠人,实现了对项目的反哺。 另一位来自西部某地区的学生,2003年成为“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第一批受助学子,连续四年获得资助。大学毕业后,该生在金融行业创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21年及2022年,其连续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支持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曾经的受助学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公益的接力人和传递人。 评估报告还指出,“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持续20年的运作,使捐赠方能够通过捐赠的方式直接支持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无论是对个人、机构还是企业来说都是践行自身公益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值得肯定的是,一些捐赠企业依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乡村教育领域的项目,深度参与到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中。 多方受益 提升项目长远影响力 随着不断优化调整,“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并形成标准化的项目操作手册——《“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操作手册》。该手册是协助各方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引,使得项目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同时,项目也设计了相应的流程及机制,保证资助过程的透明公开,也让该项目能够发挥长远影响力。 评估报告指出,项目初期在社会缺少同类资助项目的情况下,筹集社会公益资源,弥补了行业空缺。项目在大学生资助领域持续深耕,产出多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将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真实现状呈现给公众、政府部门等,不断扩大议题影响力,推动政府加大对该群体的政策倾斜力度。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出发点,经过20余年的实践,项目的影响力正持续显现。 对受助学生的调研显示,在经济得到一定保障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获得项目助学金后,有约超过98.71%的学生“能够专心学习,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约97.17%的受益学生则表示“学习主动性及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另据了解,2002年至2022年,“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累计开展活动228场,平均每年开展约11场活动。其中,自强社活动、实践类活动、学生交流活动、志愿者交流会等四类主要服务于学生“成才支持”的活动累计开展88场。据参与过“自强社”活动的学生反馈,在“感恩与奉献”“社会责任感”“自强”“自理与自信”“技能与思辨”“沟通与人际交往”“组织与协调”等七个维度中,自身意识与能力均有正向提升;“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及“参与志愿服务的数和频率”也有所提高。 在学校层面,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受助学生的成长与变化,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的价值感。此外,高校“自强社”除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发挥了整合、撬动社会资源的优势;项目科学的设计和管理体系,为高校基金会的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于基金会层面而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诸多借鉴。目前,该项目的管理流程已成为基金会项目管理的代表性“模版”,为其他资助项目的管理流程设计提供了基础框架。 自启动以来,由该项目孵化出的“新长城高中生”“爱心包裹”“善行100”“公益未来”等聚焦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项目先后剥离出去,成为独立的品牌项目,“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则进一步聚焦经济资助。这不仅为基金会乃至公益行业培养了一批优质的公益人才,也是“新长城大学生资助项目”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